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胡懋仁:道与德之杂感

2024-09-11 07:38:15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作者:胡懋仁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05年,我去成都611所调研。所里的同志非常热情,一定要陪我去浏览青城山。在青城山的一座道观山门两侧的墙上,分别写着“道”与“德”两个大字楷书。道教经典是《道德经》。我们一说道德,就是把这个词当作一个意思。现在想来,道是道,德是德,道与德有关联,但二者还不能说是一回事。

  在老子那里,道应该是一个极高层次的概念,即使不是最高的概念,也差不多。把道与德放在一起讲,而道似乎应该高于德。我以为,按照老子的观点,人应该先悟道,再修德。如果没有悟到道,或者悟错了道,那么也就无法修得正德。如果道悟错了,德也不可能是正儿八经的德。

  道不是知识,是学不来的。道似乎只能去悟。道不是皮相,道是本质。本质无法学得,只能从皮相中去发掘,去理解。关于悟,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英语中没有词汇与觉悟相对应。西方人没有觉悟这个概念。我后来想了想,中国人所谓的悟,可能因为中国有禅宗的缘故。西方没有这个佛教的禅宗教派,所以他们可能不太理解。但我还以为,这个悟不是不可能译成英语。悟是一种思维状态,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但一直得不到答案,或者得不到正确的理解,或者说久思不得其解。但如果他思考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在某一天的突然之间,把问题想通了,想明白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悟,或者觉悟。对中国人来说,悟是带有某种突发性的,带有质变的跃迁,而不是缓慢地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我们用汉语白话的这种解释,再译成英语对外国人讲这一套,他们可能依然不算太明白,但多少也能知道一点皮毛。佛家的醍醐灌顶好像也有这样的意思。

  道家是讲修炼的。佛家是讲觉悟的。修炼的过程也会产生悟吧,我不知道。但我猜测可能会有。中国人常说,儒释道三者一家,可以说三家合一,也可以说三位一体。这种说法也许太过牵强,但总还是有些渊源的。

  道家的所谓道德,先悟道,就是要先明白天地间的大道理,也可以说是要看清楚大的基本规律。然后人们在实践中去遵循这样的道,实行这样的道。在实行道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还要守德,要用正当而必要的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守德,才能行得大道。如果不能守德,或者守得不正,守得不稳,那么对这类人来说,道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行。

  人们如果从事商业活动,那么商业中的道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是赚钱? 还是利润? 估计很多人似乎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如果在真正的得道者看来,商家的道似乎不应该是钱或者利润。商家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商品交换中需要公平,需要及时的供给,需要解人之需,解人之难。这种解需解难的做法,似乎才应该是行商之大道。而遵循这样的商道,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守住商德。所谓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就是正确守住商德的做法。郭继承教授说,人们经常说的“无商不奸”,这样对商家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说法是“无商不尖”,你卖给人家东西,如果用斗来装,就要在同样的价格之下,把斗里的商品要装得冒了尖,而不是只是装平了就完事了。这才能体现出商家的德行。

  为官之道,显然也不是用权。用权是术,不是道。如果把用权作为为官之道,显然也是误解。某些官员,有了权就开始胡作非为,开始乱来。这样来做官,肯定无法持久。为官之道,说到底还是要为民谋利。不为民谋利,就没有找到正确的为官之道。虽然不少为官之人,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想的和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在道的上面有所迷失,所以他们也无法真正守住为官之德。

  为商之德,为官之德,很多人嘴上都能说。但是他们在为商为官的过程中并不打算真正施行这样的道。他们或者对道有所知,但并没有真正地有所悟。嘴上能说,不等于心里都真明白、真的能懂,能理解。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嘴上能说的,顶多算是熟知,没有悟得真正的大道,就没有得到真知。所谓真正能悟得道,就是把道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能对别人夸夸其谈,总是没有能真正悟到这个道。很多贪官对下属讲话,说反腐倡廉,夸夸其谈,唾沫横飞。但他自己却一点都没少贪。归根到底,他们还是真的不懂得什么才是道。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