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胡懋仁:施密特的两大隐忧

2024-09-16 11:16:14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胡懋仁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谷歌前CEO埃瑞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为一群精英演讲的时候,有两个观点,让人感觉有点异乎寻常。一个观点是,他说,今天要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必须要有国家的支撑,也就是必须要有国家来牵头做这件事。如果没有国家的牵头,这事就不可能干成。

  好像有人把这段话译成就是举国体制。对这个词中国人太熟悉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就是举国体制。虽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得很快,进步也不慢,但依然有人在指责所谓举国体制。

  这让人们回想起1956年,当时中国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当然就是典型的举国体制。然而就是在这种举国体制的决策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到了1965年,中国已经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虽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当时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但在这一项研究课题上,却一跃而走到世界的前列,应该说,中国在科学研究上的举国体制功不可没。

  美国对中国的举国体制到底采取过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我不是太清楚。但是根据美国对中国的一贯态度,凡是中国实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方式,美国一般都是反对的,是采取批评态度的。所以,一般说来,美国对中国的举国体制不可能说什么好听的话。但是,这次施密特在提到美国开发AI技术的时候,突然提到举国体制的问题,至少表明,施密特认为在AI领域,举国体制是唯一正确而且可行的做法。

  其实,在科学研究上的举国体制,美国从来都没少做过,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划,就是一项举国体制决策下的项目。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同样也是举国体制的项目。从这两个重大项目而言,美国对举国体制并不生疏。后来的航天飞机(台湾译作穿梭机,英语原文也有织布机用的梭子的意思)也是举国体制,只是由于这个项目投入资金太多,而收益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出现多次重大事故,美国不得不加以放弃。

  看起来,施密特认为,美国现在要开发的AI项目,应该就同曼哈顿计划,以及阿波罗计划一样,是属于重大的科研项目。特别是这个项目耗资极其巨大,已经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与阿波罗计划,都经历了美国大选。这也就是说,在曼哈顿计划实施期间,美国的大选没有导致执政党的更替,一直都是民主党在执政,所以它的连贯性没有受到影响。但是阿波罗计划在经历美国大选的时候,是出现了执政党更替的情况,但这似乎也没有影响阿波罗计划的连续性。所以,美国在这些重大项目上,不会因为两党执政的更替而放弃。

  但是在美国,一朝天子一朝新政的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前朝通过的政策,新朝上来就予以推翻,这种情况太多了。施密特在这里讲到这个问题,是不是会担心,美国现政策所推行的政策,一旦新政府上台,就有可能被推倒呢? 我以为,施密特这样的担心是存在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斯坦福大学强调地讲这个问题。特别是AI研究耗资巨大,如果大选后新政府认为这个AI的项目不仅在短期内见不到成效,而且还会在财政上成为美国政府的重大负担,谁能保证AI项目就不会被停下来? 施密特实在是太担心这个问题了。他在这里强调这个问题,就是希望,今后历届美国政府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

  另外,美国对外一直在讲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在美国看来,举国体制是反市场的。施密特讲举国体制,意思似乎是在AI研发项目上,市场是无效的,而举国体制才是有效的。这是不是在告诫斯坦福的精英们,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迷信市场。该用举国体制的时候就要大胆地去用,关于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就去一边的吧。

  施密特还讲了一个问题。他说,要做AI研究,研究者就不能总惦记着要工作与生活相互平衡。他的意思是说,做AI研究非常辛苦,研究者必须全力以赴。如果总想着,工作只是在上班时间做的事,下班后就要享受生活。施密特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可能把AI研发做成功。

  其实,不只是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当然也包括在中国,总有一些真正的科学家,会为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在忙碌。这些人不需要督促,不需要什么考勤制度的规范,也不需要回报。他们就是自觉自愿地采取这样的工作方式。然而施密特为什么还要在斯坦福大学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 看起来,在美国,还是有相当多的一些人,包括一些科技工作者,他们并不喜欢这种全力以赴甚至废寝忘食的工作方式。在美国人的价值观里,享受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生活观念。有的中国企业家到美国办厂,他们也希望美国工人像中国工人一样,能够接受加班,减少休假时间,只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订单的完成。但美国工人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要求。他们不仅不愿意加班,而且还要求保证他们的休假。周六周日,他们在和家人团聚,野餐,要看橄榄球赛。如果取消了他们这样的生活享受,他们是要造反的。

  或许美国的科学家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还真不一定。科学家之间也是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那些顶级的科学家,那些主持重大项目的科学家,有可能是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但是他们领导下的普通科学工作者,如他们的助手,实验员、器材管理员、设备维护者,是不是也愿意跟他们的科学家老板一样,也会喜欢这种玩命式的工作方式? 估计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在AI的研究与开发中,当然不可能只靠着处在顶级位置的科学家们事必躬亲,他们手下大批的普通工作人员必须要追随着这些顶级科学家们的节奏来工作。但是普通工作人员肯定不愿意与他们的科学家老板走出同样频率的步伐。至少在收入方面,他们与老板的差距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美国的AI研发完全有可能由于上下之间的工作频率不一致而出现迟滞的可能性。

  估计这也是施密特最糟心的忧虑。

  在这次演讲中,施密特还提出美国不缺少AI的技术人员。他提出的一个根据是美国有大量的印度裔技术人员。这个资源是中国不具备的。不过,现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新情况,美国很多大公司的高管,包括CEO,都早就换成印度裔的人了。而现在这些印度裔的高管,已经让这些大公司难以忍受了。印度裔高管一上任,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什么侄子外甥之类的,全都被这些高管拉到公司里。这些人到了公司还都占据着重要的岗位,包括重要的技术岗位。波音公司这些年出的质量事故,都与这些印度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如施密特所说,美国把这么多印度裔技术人员都拉到AI研发队伍里,这个AI的研发还会出什么情况,根本就说不清楚。到时候,施密特还会把这些印度裔技术人员看成是美国研发AI的技术资源吗? 施密特最担心的所谓“劳动与生活的平衡”,大多恰恰就是这些印度裔的高管们提出来的。施密特还会信任这些技术人员吗? 现在美国的这些大公司,正在广泛清除这些印度裔的公司高管。到了那时,施密特所期待的AI技术人力资源还能从哪里搜寻呢?

  施密特说,美国的AI研究领先中国五到十年。美国的研发资金充足,技术人才众多,而中国根本就不可能赶上来。但是,施密特所强调的这两点,是不是表明,施密特其实还是怀着较大隐忧的。这两个隐忧有可能对冲美国在资源和资金上的优势,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他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他还是在担心中国有可能赶上来。如果他不担心这个问题,也就不用说那么多听上去很怪异的话了。只是那些在场的精英们能理解施密特的苦心吗?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