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个千年工程,其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作者|郭松民
编辑| 南 方
01
—
最近,在不同的城市看了几个“艺术创意园区”,感觉很不舒服。
这些艺术园区,前身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工厂,有钢铁厂、纺织厂、机器制造厂、电子器材厂、发电厂……等等。
如今都人去楼空,徒留躯壳,不复当年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兴旺景象。
我的基本印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现在变成了文化资本的战利品。
新自由全球化,不仅击败、摧毁了原苏联、东欧以及东大的计划经济,现在还把其遗骸做成木乃伊来展示,犹如当年十九世纪的白人到非洲猎杀大象,然后把象牙挂在客厅里炫耀一样。
这里,牵涉到新中国历史的一段峥嵘岁月。
据相关人士的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经在天安门城楼上说,希望看到周边全是烟囱。
在二十世纪,烟囱,即工业化的象征。
做为带领中华民族跳出近代陷阱的不世出的伟人,毛主席深知,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的独立自由,“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就是一句空话。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那一代中国人吃了几代人的苦,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在三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整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中华民族铸造了工业脊梁,奠定今日腾飞的全部基础。
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个千年工程,其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中国城市,也逐渐从单纯的消费型城市,转变成了生产型城市。
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生产型城市又变回了消费型城市,工厂都破产、迁移或莫名消失了。
02
—
把工厂的遗址变为艺术创意园区,是可以的。
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对工业化那一代人保持敬意。应该把园区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纪念碑,而不是在遗骸上跳舞。
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看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塑,能够看到鲁迅、郭沫若、茅盾、贺敬之等文化战士的形象,而不应该只看到一些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雕塑或乱七八糟的波普涂鸦。
但是,在园区里看到的一些“艺术作品”,不由得令人齿冷。
这尊雕塑(下图),不难看出作者的刻毒。
工人阶级要掌握文化领导权吗?但头是裂开的。
这样的“创意”(上图),看不出对英烈的丝毫尊重。
诸如此类的“作品”(上图、下图),骨子里还是“丑陋的中国人”。
艺术创作需要自由,这毫无问题。
但自由创作理应建立在对新中国历史的基本认同以及对艰苦创业的先辈基本尊敬的基础上,难道不是吗?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