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刘云:高校资助难防“假冒贫困生”,不如名额向艰苦工科专业倾斜

2024-12-30 08:54:10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刘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看了11月24日昆仑策转发孙锡良先生《如何防止高校助学金进了假贫困生口袋》一文很有感触(原文《高校助学金制度严重冲击诚信体系》,孙锡良B公众号),笔者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供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一、新版“免费教育大餐”有可能使假冒贫困生现象愈演愈烈

  据教育部网站2024年10月29日消息,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财教〔2024〕181号,以下简称《通知》)。这个《通知》发布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是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二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从2024年起,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4.5万名增加到9万名,其中硕士生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由1万名增加到2万名;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四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将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西方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仅从《通知》中“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奖励标准”这句话可看出,这种“翻倍”的无偿奖励资助绝不仅是“免费教育午餐”,而是“升级”为“免费教育大餐”,这也是来自全国纳税人的血汗钱。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理应用好这个新版“免费教育大餐”,严防不合规、不达标学生的“造假”与“冒领”,这既是对国家负责,也是为了对得起纳税人。

  孙锡良先生的《如何防止高校助学金进了假贫困生口袋》一文主要反映不符合条件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非贫困生假冒真正贫困生,即以“假贫困生”名义“骗领”或“冒领”国家助学金的严重问题,这是一个持续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上述《通知》中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这个老问题。而《通知》所发布新版“免费教育大餐”只能进一步加重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免费教育大餐”如同俗语所说“天上掉馅饼”,对“假贫困生”来说,是不抢白不抢、不吃白不吃!新版的“免费教育大餐”有可能使假冒贫困生现象愈演愈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应以创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图片

  二、假冒贫困生现象发人深省

  单就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三项奖励资助政策来说,“国家”一词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国家与全国纳税人出钱,无偿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其中的国家助学金是只能用于资助贫困生的“免费教育大餐”,那么能否确保国家助学金由真正的贫困生享用,自然就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国家助学金不仅资助贫困生的人数多,而且资助金额也高,其性质是无偿资助,无需像助学贷款那样还本付息。这自然引起一些“非贫困生”的“心动”乃至“眼红”,因此在各大学,“非贫困生”(其中不乏经济条件好的“富孩子”)假冒贫困生,以“骗领”国家助学金的现象愈演愈烈。

  一些“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虽然盖有乡镇、村政府或街道办事外的证明公章,但因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人数太多,高校很难逐一上门调查,有效核查每个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家庭真实经济状况。一位“贫困生”对记者直言,要开具这样的证明并不难。“每个地方政府都乐意给‘自己人’多争得点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出钱,家庭收入填写多少根本不管。”他声称这次申请助学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却盖好了章。“填写表格只是‘走过场’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学校根本查不过来。内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穷就填多穷。”

图片

  对高校和老师来说,面对大量申领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资格认定审查工作,均感到力不从心,难免有疏漏,对助学金使用的监管也有难度。一位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说:“认定谁是贫困生对我们来说确是难事,老师也不可能一家家去调查”。贫困生资格的认定成了高校、教师十分头痛的问题。于是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纷纷弄虚作假,争当假冒贫困生,以“骗领”国家助学金。

  三、为何热门文科专业假冒贫困生现象最严重

  经济学、金融、管理、法律、新闻、艺术等热门文科专业自扩招以来一直热得发烫,考生报考非常踊跃,然而其就业难度却越来越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新闻等单位历来是文科毕业生的主要出路,而这些单位人才需求量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力度加大,需求量更是趋减。不少文科专业就业行情已连年滑坡。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这些所谓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几倍乃至十几倍,如此超高速盲目发展,必然使热门文科专业扩招的泡沫开始破裂,众多毕业生就业无门,家长、学生怨气很大,各级政府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图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如煤炭、水力、水电、地质、采矿、测绘、铸造、核技术、铁道工程、桥梁遂道等传统工科专业,工作条件艰苦,有些专业主要工作在野外室外和矿井深处,危险性较大,而报酬又相对不高,这些传统工科专业我们可称之为艰苦工科专业。这些艰苦工科专业尽管就业形势一直非常好,但都陷入招生难的困境之中,成了考生们抛弃的对象,严重影响了这些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发展。

图片

  现在高校专业的报考可以说冰火两重天,冷门艰苦工科专业是冷到冷死,金融等热门文科专业是热到热死。如此冷热不均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使众多热门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无门,国家和家长们巨额投入都大量打了水漂,所以大幅度压缩普通高校偏大的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培养规模势在必行。但大幅度压缩不能只靠行政手段,而应主要靠经济手段来调节、抑制过热的文科报考,这样国家才能有效的使用稀缺教育投入来优先发展国家急需的艰苦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不加区别地盲目提供“免费教育大餐”(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

  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在发放时并没有考虑学生所学专业,而是采取名额平均分配或撒糊椒面似的分配方式,即使本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也都有同等比例名额的“免费教育大餐”等待着学生去争抢乃至“骗领”,由此助长了热门文科专业过度扩招和逃离艰苦工科专业的倾向。

  北京某大学新闻系周老师是该系一个本科班的班主任,据她介绍,他们班有40人,得到的国家助学金有3.3万元,国家奖学金有3.1万元,全班获国家奖学金者达17人,接近全班学生的一半。每人获奖金额高达4000多元,最高的国家奖学金高达8000元。本来新闻专业就属过度扩招、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可周老师任班主任的新闻班获得国家“免费教育大餐”名额的学生比例如此之高,大概其他高校新闻专业获奖比例也不会低,这不是给过热的新闻专业火上烧油、助长扩招泡沫吗?这实在令人费解!

  众所周知,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拼爹游戏”,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就越强。尤其是严重供大于求、就业艰难的热门文科专业更是如此。

图片

  在热门文科扎堆的“官二代”、“垄(断行业)二代”、“公(务员)二代”之类及其他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富孩子”,往往是“免费教育大餐”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富爸爸”们早已编好关系网,好岗位早已虚位以待。所以“富孩子”们不用为就业发愁,哪怕热门文科就业再难,也敢往“火坑”里逃。他们既可享受热门文科“免费教育大餐”,毕业后又能找到好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这也就不难理解,明知热门文科专业就业难,可为何还有不少考生(其中不少是“官二代”、“垄二代”、“公二代”)竞相往“火坑里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个“好爸爸”或“富爸爸”当靠山,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笔者有个亲友在银行工作,据他讲,从银行进人特点来看,目前以进重点大学的博士、硕士为主,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如有父母有权势或有直系亲属在银行供职,才有较大可能到银行谋个金饭碗。而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的寒门学子基本没有被银行录用的机会,银行的本科生岗位几乎全部用于安置银行“子弟兵”及关系户毕业生。既然银行员工子女不用为找工作发愁,银行的金饭碗早就虚位以待,所以报考大学时虽明知金融专业就业难,却敢“集体”往“火坑”里跳。银行员工子女几乎100%选择金融专业。

  与此类似的是,律师的孩子往往选择法律专业,文艺明星的孩子往往选择艺术专业,记者的孩子往往选择新闻专业,会计的孩子往往选择财会专业……显然,像银行员工、律师、文艺明星、记者、会计等较好职业人群的子女往往通过选择热门文科专业,依靠“好爸爸”的人际关系来子承父业或女承母业,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垄断这些好职业、好岗位。而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没有“好爸爸” 或“富爸爸”可供依赖,所以贫困生如选择金融之类热门文科专业,只能考研读博,否则本科毕业在求职中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没有后台,很难找到好工作,往往毕业就等于失业。对寒门学子来说,长期找不到工作,对其本人和家庭的打击更大。

  所以,寒门学子即贫困生选择金融、新闻之类热门文科专业相对要少一些,一是由于这些专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高,担心自己考不上;二是这些热门文科专业收费高,经济上承受不起;三是即使毕业了,由于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就业艰难。反过来说,热门文科专业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前面提到周老师的新闻班应该也不例外。该班国家助学金总额竟多达3.3万元,可能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数量极少,也许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一个都没有,那么相当数量的助学金用在假冒贫困生身上,其中不少是“富孩子”,这是否成了经济学上所说富人搭穷人便车?

  四、“免费教育大餐”应最大限度向艰苦工科专业倾斜

  国家助学金本是专门用来资助贫困生的,理应只应由贫困生来享用。但在“富孩子”扎堆,“穷孩子”却相对较少的热门文科专业,也设置过多的助学金名额,以至于助学金名额可能比真正的贫困生还要多,这必然为“富孩子”假冒贫困生,“骗领”国家助学金大开方便之门。“富孩子”争当假冒贫困生,骗取本应只属于真正贫困生的国家助学金,这不成了“劫贫济富”,拉大贫富差距?所以用于热门文科专业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应大幅度削减,把这种“劫贫济富”的行为控制在最低限度。

  国家助学金只针对贫困生,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是只针对贫困生,不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只要品学兼优就可能获得。问题是在“富孩子”扎堆的热门文科专业,“穷孩子”人少,得奖比例与得奖人数也低,热门文科专业也设置过多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到头来基本上落到“富孩子”头上。本来这些“富孩子”经济条件就好,毕业后还能依靠“好爸爸”的人际关系进好单位挣高薪,再给他们过多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也有锦上添花之嫌,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角度讲,笔者以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也应更多向“穷孩子”扎堆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这样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既然热门文科专业是“富孩子”孩子扎堆的地方,那么用于热门文科专业的国际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名额都应该大幅度削减。

图片

  西方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这与中国的谚语“天上不会掉馅饼”含义类似,即天底下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同理,除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外,天底下没有“免费教育大餐”。即然学冷门艰苦工科专业专业的学生,不仅学起来辛苦,将来走上技术工作岗位同样辛苦,收入却相对不高。从公平角度讲,我们理应通过“免费教育大餐”向艰苦工科专业最大限度倾斜的方式,来给这些学艰苦工科专业的较多的寒门学子以适当的经济补偿。

  像煤炭、采矿、水力、水电、地质、测绘、铸造、核技术、桥梁遂道等艰苦工科专业,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又相对不高,是“富孩子”纷纷逃离的专业。目前报考艰苦工科专业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考生为主,其中农村来的贫困生又占相当比例。农村考生特别是贫困生报考艰苦工科专业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专业都属冷门专业,竞争不激烈,录取分数低,容易考上;二是教育部为鼓励学生报考这些冷门工科专业,学费标准比热门专业低一些,使农村考生能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这些专业都属严重供不应求的专业,就业容易,不像热门文科专业要依赖人际关系找工作。所以艰苦工科专业是农村来的“穷孩子”扎堆的地方,这些专业中贫困生比例最大。而热门文科专业则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穷孩子”最少,贫困生比例最低。所以要把假冒贫困生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三项“免费教育大餐”名额最大限度地向贫困生比例最高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一旦热门文科专业“免费教育大餐”名额大幅减少,那些“富孩子”想假冒贫困生也会因名额过少的限制而难以假冒。

  大幅压缩热门文科的“免费教育大餐”,“官二代”、“垄二代”之类“富孩子”自然不能从中受益,但部分有望获得“免费教育大餐”的“穷孩子”利益也会连带受损。但对“穷孩子”来说,不读热门文科未必是坏事,可以激励他们去读艰苦工科专业,既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免费教育大餐”。从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是值得的。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与其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认定与甄別贫困生资格,倒不如最大限度减少热门文科专业的“免费教育大餐”,使国家奖励资助名额指际最大限度地向艰苦工科专业倾斜,这才是治本之策。

  五、“免费教育大餐”名额分配比例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以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分配”,决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因管理、金融等文科专业报考过热,学生人数多,就多“分配名额”,那只能助长“富孩子”冒领助学金的不良现象。所以“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比例分配,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中美博弈大局。而前面所分析的在高校扩招中倍受冷落与几乎没有“富孩子”报考的艰苦工科专业就属这方面专业,其中不被人关注的釆矿专业,在中美博弈大局下,其重要性日渐突出。

图片

  【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决定加强有关军民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决定加强有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包括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严控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等。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

  【上图为中国对美出口管制的锑矿】

  釆矿可不是简单的“挖土”,是个复杂技术过程,如矿石中有效成份的分离与提纯很难。商务部管制公告中所提到的锑是种军工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原材料,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虽也有锑矿,却因缺乏相关技术与人才而难以开釆,美国也不例外。被中方“卡脖子”后,五角大楼计划建一座锑矿,谁知道接下来被打脸了。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美国锑进口依存度为82%,其中来自中国产品占进口总量的份额为63%。可以说大部分军工企业都离不开来自中方的锑。于是,五角大楼就支持Perpetua Resources 重新开放爱达荷州一座锑矿的计划。但是,五角大楼也没想到,Perpetua Resources给出的最快时间也要2028年才能开始生产。

  为何拖这么久?美国这个唯一的锑矿已停产多年,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是不可能花钱养“闲人”的,由于相关釆矿技术人才的裁员、转行、退休、停止培养等因素所导致的釆矿技术人才断档,使Perpetua Resources声称最快也要到2028年才能开釆出锑矿。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让美国政府傻眼了。或许等到2028年的“要价”仅是这家美国公司的“借口”,2028年很可能还是开釆不出来。这也算是“去工业化易”与“再工业化难”的新典型。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禁售”的背景下,如今的美国即使是肯出高价也买不到多少。美国很多军工企业面临停摆,怎么办?美国开釆国内与他国的稀土矿也存在类似问题,全世界唯有中国六所高校设有与稀土相关专业,而美西方没有一所高校设有稀土专业。而中国对美国全面“禁售”稀土也是迟早的事,那时美国又该怎么办?

  滥印美元的美国不缺资金,但“去工业化”的美国却缺少釆矿技术与人才,守着“金山”却反被中国“卡脖子”,美国急了!好在美国有高度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传统,马上“出招了”。12月24日昆仑策发表《Ksliu:美国会“中国委员会”提三个新法案解决稀土供应链问题》一文中提到的“关键矿产劳动力增强法案”,旨在通过修改关键教育和劳动力法律,加强美国在关键矿产开采、精炼、加工和回收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一个《2023 年采矿学校法案》:指示能源部提供赠款,以加强国内采矿教育和人才培养。总之,美国已开始重新高度重视过去被忽视的釆矿教育与釆矿专业的发展,为美国培养这方面的急需人才。

图片

  从以上分析来看,釆矿这个相对冷门的传统工科专业,关乎中美战略博弈与打破美国霸权而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高校采矿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计划经济时期全国有十多家“矿”字头的大学,如今仅剩中国矿业大学一家,其他设釆矿专业的高校不超过十所,仅靠这些高校有限的招生规模来维护中国釆矿业的技术与人才优势,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能说中国采矿专业的招生人数多于美国就可以高枕无忧,在美国重新重视釆矿专业教育与釆矿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马上扩大釆矿专业招生规模,以保持中国在这方面的领先优势。笔者一个重要观点是,无论如今的美国再怎么腐巧不堪,但其高度重视STEM教育的传统却是亮点之一,这方面有必要“以美为师”。美国能做到的,中国也应能做到,且应力争比美国做得更好。

  无论从采矿专业的战略重要性,还是其就读学生主要是农村寒门学子的现状来看,以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比例理应向农村寒门学子扎堆的以采矿专业为代表的艰苦工科专业大幅倾斜。这既能为这些专业就读的农村寒门学子雪中送炭,又能有效防止因骗领国家助学金而使“富孩子”锦上添花,还可以此为杠杆,调节优化高校专业招生比例,促进高等人才培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相关阅读】

  孙锡良:高校助学金制度严重冲击诚信体系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