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空前强烈地冲击了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为此,有人将其形容为第四次台海危机。
佩洛西的这一行为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位姑当别论,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空前的政治大戏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竞争”。
对于美国所发动的“战略竞争”,很多中国人一直寄予厚望,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要将其打造成“良性”,使之成为良性的“战略竞争”,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直到窜访飞机落实之前,中国方面一些人仍然能希望能在佩洛西此次外访之行中展现出中美“战略竞争”应有的或者渴望看到的那种“良性”。
但遗憾的是,实际上这场别开生面的“竞争”却一点儿都不“良性”,相反却相当地“恶”性。围绕这个事件,中美双方之间不但叫骂得很厉害,而且各自都大规模动用武装力量登场,都是剑拔弩张、如临大敌,虽然最终真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但做出的姿态和摆出的架子着实够吓唬人的了,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十分清楚,局面一度十分危险,完全看不出其中有什么“良”性的地方。
认真而客观地评价这一回合的中美“战略竞争”,大致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管控基本失灵
按照相关逻辑概念的阐释,庞大复杂的中美关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共同利益”,这是居主导地位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是“分歧”,这是居附属地位的次要部分,二者不成比例,因为“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彼此“分歧”,但考虑到“分歧”的消极性与破坏性,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行的,这就需要管控。建立在中美两国密切联系沟通的基础上,两国携手把“分歧”有效地管控起来,使之符合双方的意愿。
在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这件事儿上,中美两国之间也出现了“分歧”:中国不想让她来,可佩洛西执意要来,中美两国之间为此进行了大幅度、高规格的管控,应该说,仅就管控本身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结果并不好,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客观结果证明,至少在佩洛西访台问题上,中美之间甚嚣尘上的所谓“管控”变得无济于事了。
其二,输赢也很明显
按照特定理论的逻辑定义,中美两国之间本应该没有输赢,不能搞零和思维,而只能有“共赢”,“合作”与“共赢”是“良性”战略竞争的基本内涵。
但围绕佩洛西窜访,中美之间所发生这场竞争好像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谁输谁赢不好说、也不可说,但至少没看出有什么“共赢”来。也就是说,还是有输赢的,而且还很明显,只是大家都缄口不言而已。
其三,后遗症并不轻松
通过此次事件,佩洛西显然在全球更加知名、更加炙手可热了,而在美国也很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应该说,她个人收获颇丰,此次出行可谓是满载而归。
但由此在国际关系与战略局势等方面所留下的后遗症却相当严重。一是在中美关系中留下了后遗症,中美双边关系还将下滑趋冷、日益紧张,此前一个时期中国媒体大叫大嚷什么中美“紧张关系降了几档”的渲染,看来不过就是一场春梦罢了;二是给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留下了后遗症。尽管中国并不想打仗,而且希望中美两军关系能够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但此次危机期间中国军方毕竟还是大叫大嚷了一番,说了很多重话、狠话,因此今后的一个时期,印太地区的美军对中国军队的防范与监视将更加严重,思想情感上对中国军队的敌视也将更加强烈。由此一来,印太地区的战略局势势必更加波诡云谲,尤其是东海钓鱼岛海域、南海南沙诸岛等海域,更有可能绽现高烈度的危机事件了;三是还可能引发他人效尤,有些国家的政要也见样学样,也来这一套,恐怕也是不可忽视的麻烦。
更令人揪心的后遗症还是中美“良性”战略竞争这个问题,在佩洛西此次窜台的消极影响下,中美关系今后怎么“复良”或“从良”,实在是面临艰难的考验,那些致力于中美“良性”战略竞争和进一步深化中美战略合作的人,今后为此努力起来将更加艰辛备至。更让一些爱国的中国人所痛切感受的是,抗击霸权的斗争艰难而漫长,我们这一代大概只能好寄托于“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文/张志坤,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