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张志坤:关于正确看待“战略定力”的一点想法

2024-03-13 17:03:4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张志坤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都有一些人不吝笔墨辞藻、极尽夸张地表扬中国,说在风云激荡的全球形势下,中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空前的战略定力。这股表扬舆情风潮是如此强劲,以致于 “克制”与“定力”一时间成了贴在中国头上的标签,成为向世界推销中国的战略广告。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开始并不以为意,觉得当今中国获得“国际社会”如此褒扬,也算难能可贵,不妨姑妄听之。但听来听去听得多了,就不免生涩变味,细想这其中甚有可辨质疑之处。

  首先,说说保持“克制”

  “克制”一词,简释其涵义就是压制,就是要克服、制约一些东西。进一步具体细分,又可分为“克制”他人与“克制”自我这样两个指向。“克制”他人就是克敌制胜,譬如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种种制裁围剿,其目的都是为了“克制”俄罗斯;自我“克制”就是管住自己,不要别乱说乱动。上述有关表扬中国的所谓“克制”即属于后者。

  但是,疑问与不解也由此而生:中国究竟有什么需要进行自我“克制”的呢?中国既没有霸权野心,又没有搞扩张,也没有对任何他人大打出手,这样的中国为什么要自我“克制”呢?实际的情形恰恰相反,现如今正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一些敌对势力正不断向中国发起挑衅,不断向中国发动进攻,别人正变本加厉地在“克制”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要“克制”自己,不能进行反击或者“反克制”吗?

  所以我们说,对于“克制”这个东西要辩证看待。一些人之所以空前热烈地表扬中国“克制”,显然是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但问题在于,长期以往如此这般“克制”下去,却并不一定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个战略大国,中国当然不能一触即跳,要表现出应有的定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克制”是有限度的,当中国正当的权益与重大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中国就不能“克制”也无须“克制”,而应该予以反击。其中对有些事情更是要“零容忍”才行,譬如对于“台独”,对于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等,不需要也不必要有所谓的“克制”。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霸权集团一直处心积虑要“克制”中国,中国所要做的不是什么保持“克制”,而是应进行坚决而强有力的反击。在“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克制”不应该成为中国的标签,这个东西绝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美德。

  其次,说说所谓 “战略定力”

  相比于“克制”而言,“战略定力”一词在中国身上被用得更多更殷勤。但我们必须搞清究竟什么是“战略定力”才行。

  理论上说,“战略定力”非常重要。其第一层涵义,应该是“从容镇定”,即在激烈动荡的形势下冷静沉着,表现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胆略,具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英雄气概;第二层涵义是要判断准确,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具有高超的判断力,能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准确预见事情的发展进程及未来走向,从而摆正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始终不失核心与关键之“的”,并对于如何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始终都成竹在胸。具备了这两点,就有了应对任何惊涛骇浪的心理底数与思想基础,就为接下来采取必要的举措行动准备了前提。

  与此相对应,缺乏战略定力的表现,则有两种极端情形:一是投机取巧,以为占便宜的机会来了,就不顾自身实际与能力想大捞特赚一把。这种倾向表现在共产党内思想路线上,这就是人们惯常所说的“左”倾机会主义;二是惊慌失措,在激烈的矛盾斗争面前胆战心惊,缺乏应有的信心,一心想要回避、逃跑,从而变得慌不择路、乱顶乱撞,根本不知道打开局面的办法与出路何在。这种倾向表现在共产党内思想路线上,就是人们惯常所讲的右倾机会主义。

  应该说,无论是日常下棋还是战略博弈,是不是具有战略定力、具有怎样的战略定力,一概都体现在具体行动举措上,完全取决于具体行动属于积极还是消极。

  赞扬中国保持“定力”的那些人,目前似乎并没有真正把“战略定力”的内涵搞清楚(或者说,他们也根本不想搞清楚),而是将其同“克制”联系在了一起,似乎只要对激烈动荡的形势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我行我素,这就是“定力”。在他们的演绎下,“克制”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克制”,这就是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思维逻辑。

  最后,战略定力的指向是强有力的行动

  战略定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像雄鹰展翅高空盘旋把握机动优势一样,目的是为了实施空前凌厉的一击。因此,战略定力是一种积极的能动,而不是消极的等待或者无所事事,更不是用这个东西来束缚自己的手脚。没有相应的行动跟进,所谓的战略定力就要堕落成无能胆怯的代名词。

  一是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要时时影响形势发展和操纵局面变化,尤其不能坐视形势与局面朝着对自己不利方向的发展而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手中掌握有力的杠杆,并强有力地运用这些杠杆。没有这种得心应手的工具或家伙事儿,所谓的“定力”就无从谈起。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不能畏手畏脚当“守财奴”,要有为实现战略目标敢于投入介入、不惜付出必要代价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现在青年人中有一种病症,那就是所谓的“宅男”“宅女”现象,这类人见不得世面、经不起风雨,很怕有什么电闪雷鸣给吓着碰着。当然,谁都知道这种人并没有出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像守财奴那样,舍不得投入,不敢花钱,很怕付出一点生活与经济代价,被金钱与资本所绑架,一切都为了钱,一切从资本的利益与需要出发,那将十分可怜与悲哀,结果必定将十分糟糕。

  三是保持战略定力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过去曾经有人鼓吹什么“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用于特殊情况下解决特殊问题有正确性,但用在普遍性的战略博弈上却十分错误。保持战略定力不是“以不变应万变”那一套,相反,“因时因势、以变应变”才是战略管理的基本常识。战略定力并非是要回避矛盾、绕开冲突、消极躲避当“缩头鸟”,更不是挨打不还手那种所谓的“克制”。战略定力具有突出的能动性,其具体表现就是随机应变、乘势而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样的战略定力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才令人仰视敬畏,否则就是麻木不仁,就要堕落成战略无能的代名词。

  具体到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在全球大动荡大改组的背景下,确实需要我们保持应有的战略定力,但其中必须进行足够的能动,要把冷静观察、准确判断、从容应对与坚决有力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利用天下大乱的有利契机,解决诸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此闯过几道重要关口,走过几段关键路程。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战争的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被逼到墙角之时,要不要诉诸战争?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很多时候不打一仗确实不行。战争确实破坏性很大,从人性来说也血腥残酷,但国家内外许多战略矛盾又确实不是战争以外的其它手段所能解决。对此应有理性清醒的认识,不能把改革开放与正义战争人为地对立起来(参阅笔者文章《改革开放是不是就不能打仗》)。现如今的中国,在政治上各种带着虚伪面纱的势力纷纷纭纭,其中的“伪君子”“两面人”多得不可胜数;经济上也是这样,中国的企业、金融以及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泡沫太多太大了,迫切需要去伪存真、脱虚向实的提炼提纯;社会思想、文化、教育、医疗等各领域,上下内外各条战线,被美西方全面地侵入、渗透与安插,许多地方都被搞得千疮百孔,很多人表面上在高喊口号、红得发紫,其实不过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包藏祸心,构成十分可怕的内患。上述这些内患,平常混沌难明,没法动手术,也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打起来,敌我友阵线分明,很大程度也就清楚了。正所谓大浪淘沙,不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涤荡,诸多可恶的沙子将始终搅拌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

  还是那句老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此,对于来自某些方面某些人士对于中国“克制”与“定力”的赞赏,需要辩证分析。说到底,还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用力量和行动彰显自己的战略定力,而不可在陶陶然中陷入被动。

  【文/张志坤,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