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俄乌战争仍处于双方交织之中。美国大选,能否对俄乌战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在也很难定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俄乌战争对中国是不是一个客观机遇?中国是不是应该抓住时机做点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自俄乌战争伊始就十分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强力发起对霸权的必要反击。利用霸权集团深陷俄乌战争以及其它矛盾旋涡之际,强有力地反击一个时期以来霸权针对中国所进行的种种围剿与打压,譬如在南海打退霸权的军事挑衅,严厉制裁白宫当局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恶劣做法,狠狠打击其鼓动撺掇菲律宾挑衅中的行径等,以此遏制其进攻浪潮。以此鼓舞中国的民心士气,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赢得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谋求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加强中国的战略地位。
二是广泛加强全球反霸统一战线建设。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古老的战略法则在今天依然焕发青春与活力。全球战略的现实正在强有力地验证这一点。目前美西方正在加强他们的集团与阵营建设,正在以此为载体平台和手段方式对中俄等国发难,因此,中国也可以照此办理,应借助俄乌战争和中东战争的这一机遇,广泛团结联合世界上的反霸力量。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迫于形势的压力,中俄战略联合得以进一步加强,中俄经贸关系也得以进一步深化,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中国和俄罗斯还应实现更紧密、更高水平的战略联合,还应进一步联合伊朗、朝鲜、叙利亚以及胡赛武装等反霸力量,缔造和加强全球反霸统一战线,把抗击霸权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抓紧推进和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俄乌战争爆发后,紧接着又爆发了新一轮激烈的中东战争。这样两场激烈的战争造就了这样一种态势:在欧洲,美国正率领北约集团全力支撑乌克兰,为此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军事资源被大量地消耗牵制;在中东,霸权不但要支撑以色列所进行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而且自己也陷入同胡赛武装持久的游击战争之中,被牵制住并消耗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及战略资源。同时兼顾这样两个战场,已令霸权集团穷于应付,明显左支右绌,如果此时再出现第三乃至第四个战场的话,必将使其首尾难顾、力量严重分散而不敷使用。因此,这是中国乘机发起对台行动的天赐良机,是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一旦俄乌战争与中东战争消停下来,这个窗口就将无情地关闭。
四是借机取悦美国及西方集团。世人皆知,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早已远远胜过俄罗斯,多年来一直都是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来收拾,即便先后面对俄乌战争、中东战争这样的大麻烦也依然如故、不改初衷,表现出强烈的战略定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一些人殚精竭虑、挖空心思搞好中美关系的种种尝试一概都竹篮打水了。但俄乌战争却让一些中国人感到机会来了,他们强烈主张中国应借此机遇明确站队西方,同西方站在一起共同收拾俄罗斯,以此来讨好西方取悦美国。只要中国全力以赴、诚心诚意地帮助美国,美国肯定高兴;美国一高兴,就有可能赦免中国,就可能允许中国去舔美国的脚趾头,甚至还可能扔过几根骨头过来,这是何等的宠爱与光荣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他们强烈呼吁中国应乘机向西方靠拢,努力去讨好美国及西方世界。
五是乘机向俄罗斯讨要索取。战争中的俄罗斯遭到空前的孤立,各方面都在承受十分巨大的压力,军事上是这样,经济贸易上更是这样。由此也使得俄罗斯更加依赖中国,更加有求于中国。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向俄罗斯提条件、要代价的天赐良机。一时间,有人炒作什么俄罗斯要把整个西伯利亚租给中国,还有人建议应该做好准备伙同西方瓜分俄罗斯,还有人提议应该收回库页岛,收回当年不平等条约割让给沙俄的土地,等等。总之是要乘机向俄罗斯发难,全力以赴地索取并捞足捞够。
六是不问是非“渔翁得利”发大财。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有这样一些中国人,他们一直都热衷于搞闷声发财那一套,一有机会就抛出这样的主张,并美其名曰“办好自己的事情”,好像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发财梦”似的,也好像全球战略风雨事不关己,可以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一般。如今也是这样,面对全球范围内硝烟弥漫的现实,他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再次举起所谓“发展经济”的大旗,打着发展经济的名义赚钱捞油水。当然,发展经济壮大国家战略实力完全应该,在发展经济的旗帜下,面对波诡云谲的全球安全态势,正确的逻辑展开应该是中国应完善国家经济金融体系,逐步在各方面摆脱对美西方的依赖,力争实现科技与生产既是高水平的自主自立,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表面上打着民生与经济的名义,实际上只想填充自己的钱袋子,只想满足自己利益集团深不见底无可遏制的发财欲望,把满足一己之私欲当做压倒一切的任务。至于国力是否增强、民族是否自立、战略体系是否完善,一概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具体到俄乌战争时机利用问题,这些人照样把发财赚钱当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同俄罗斯打交道是这样,同美西方打交道也是这样,只要能做生意,其它一切都抛到脑后去了。
现在,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二、三年时间,中东战争也还在时起时伏地向前演进。如此天下大乱之际,中国到底需要不需要抓住时机做点什么,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毕竟我等老百姓不过是坐井观天,要有点自知之明。但就理论逻辑而言,战略时机不可坐失,如何作为所涉重大。深感有如下几个重要问题,需认真加以思考。
第一,中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俄乌战争与中东战争强烈冲击全球安全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安全与发展环境是变得更好还是更恶劣了呢?这是很重要的战略评估,是一项具有前提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曾几何时,俄乌战争伊始,一众中国人就像过去那样大嚷大叫什么,中国又成了“最大的输家”。他们无中生有,但却言之凿凿地罗列出中国在乌克兰的资产损失,数额大得惊人,其用意无非是把中国列为俄乌战争的严重受害者。有些人虽然比较滑头,说什么俄乌战争各方都有损失,中国的损失是相对小的,但依然认定中国深受战乱之害,什么“俄乌战争给中国也带来了麻烦”,“俄乌战争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与美西方的关系”,等等。显然,按照这样的逻辑,俄乌战争就是恶化中国的安全与发展环境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逻辑之下,中国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抓住时机之说了,能够尽量止损,就阿弥陀佛、谢天谢地了。
但另一种观点与此不同,这种观点认为,俄乌战争完全出乎美西方集团的预料,这场战争以及后来的中东战争打乱了他们既定的战略部署、步骤与方案,严重牵制消耗了他们的战略力量与资源,因此不但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而且还给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验证明,大规模战争既给一些国家带来破坏与挑战,同时也给另外一些国家带来难得的机遇,历史上许多国家就是通过利用这样的机遇而获得超常的发展。因此,中国不能坐失良机,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对这个机遇充分加以开发利用。本文前面所列举的不同意见主张,且不论取向对否,其实都在贯彻这一基本的战略逻辑。
第二,中国应该向哪个方面靠拢?
历史与常识告诉人们,在人类社会的战争历史上,没有谁愿意同失败者为伍,而同胜利者站在一起总是很有利的事情。因此,即便那些所谓严守中立的国家,也总是小心翼翼避免同胜利者的对立与对抗,否则就显得很愚昧。
但是,常识同样也告诉人们,对于那些关乎自身安危、影响切身利益的战争,简单地置身事外不行,这样做非常消极,很可能将导致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积极介入、主动出手,通过能动的努力,使之朝着以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争取达成符合自己的胜利,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到俄乌战争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中国必须审时度势、精准把握与判断战争的总体结局与大致后果,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取舍举措,对各种可能性都有对策预案。说透了,如果俄罗斯难以避免地将遭遇惨败,无论中国现在采取什么立场和态度,最后都会把自己搭进去,必然成为美国霸权集中力量重点打击的对象,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美西方去两肋插刀;如果俄罗斯总体上顶得住,中国不妨助以一臂之力,让俄罗斯在对抗霸权与牵制美西方集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里需要再次加以强调的是,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帮助美西方搞垮俄罗斯,这样做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彻头彻尾的战略自杀行径。任何鼓噪中国应该站队美西方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喧嚣,一概是都是最阴险最恶毒的坑害!
因此,有关俄乌战争过程中的取舍向背问题,中国的站队与选择其实十分简单,答案并不复杂。但基于中国现实的政治环境与社会条件,这个问题现在却已经成为一个“两难”,未来更是相当严峻的挑战,美西方集团正在日益严厉地逼迫中国站队,而中国左右逢源的余地也必将越来越逼仄。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留给中国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第三,未来还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机遇?
有人说,冷战后发生的“9·11”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机遇期,中国得以侥天之幸;现在,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进攻,直接向美西方发起挑战,同样也给中国造成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如果这场战争成为持久的消耗战,那么中国的国运就真的太好了,同样可以称为侥天之幸。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应该承认上述两个事件确实让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得以暂避霸权锋芒,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指望冥冥上天一直都这样眷顾中国,那绝无可能。不妨预测,俄乌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还会不会拥有同样的历史机遇或者战略契机呢?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俄乌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是将得以改善“重回正轨”,还是将下坠恶化以至于行走在战争的边缘?这是有关世界大势与战略全局的战略性预判。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进行具体演绎推导,恐怕千人千面。如果只作大致的结论性预测,未来的情形应该是:如果俄罗斯赢得胜利或者把战争打成平手,则霸权集团就可能不敢对中国过分紧逼,就不得不对中西方关系留有余地;如果俄罗斯被打垮或者屈服投降,则获得空前战略自由的霸权集团必将号令天下把中国逼到墙角里群殴,甚至痛下杀手。指望他们发慈悲、存善念完全没有可能,对此不要抱任何幻想!
古人云,“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面对严酷的现实,面对未来的波涛,中国既要谋定而后动,表现出应有的战略定力;同时也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表现出强劲的战略能动。二者缺一不可。
【文/张志坤,大学教师,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