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飞
当前中国的社会民生之困境是什么?这是草民们最有共识的问题:权力金钱万能,社会两级分化,官富荒淫无耻,贱民潦倒困惑。如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相悬殊已经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这种社会状况万民不满,唯有官僚豪富们心满意足,吃饱喝足玩够了高喊稳定稳定再稳定!
草民们、良知未泯的干部们和真正的知识阶层奋起批判。但是诚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厦门民众和广大干部经过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厦门模式”汇集了国人社会主义实践的许多成果,与全国各地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道,汇聚成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如今只有走厦门模式,扩大其成功的一面,克服其不足的一面,形成社会主义模式的完善理论,推向全国而形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力量,才能战胜毒瘤般恶性膨胀的官僚资本、附庸经济势力,促使中国走出两极严重分化的社会困境,走向比较合理的社会。
在当今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考验下,官僚资本、附庸经济模式的重灾区广东与浙江某些区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彰显了官僚资本、附庸经济模式的脆弱与荒谬性。
据2012年7月20日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披露,该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报告称:“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579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
有报道称,据广州市官方给出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单”显示,上半年广州生产总值增幅比金融风暴全面爆发的2009年上半年还低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头5个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5.7%;消费领域,头5个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出口领域,头4个月出口增长1.7%,增速持续低于全国(6.9%)和全省(5.5%)平均水平。上半年广州经济增速比2009年金融风暴全面爆发同期还要低,主要原因有哪些?怎么看待今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投资、出口下降是主因民间信心不足拉低经济活跃度。涂成林院长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原因主要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和国际市场环境严峻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我国“投资”在拉动GDP量的增长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上半年,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比全国(20.1%)和全省(9.0%)的平均增速都要低,是广州上半年增速下滑主因。2009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严重受阻,但当时亚运会工程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对经济拉动效应很大。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存在着二次探底风险以及欧债危机惯性冲击,这对目前广州外贸出口影响很大。更严峻的是,当前经济环境对民间投资的信心影响不可低估,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今年广州用电高峰期,用电错峰天数锐减,二季度错峰23天,其中,电源性受限错锋仅1天,网架结构受限错峰22天,这比去年同期少19天,用电宽裕反衬出生产的相对收缩,经济活跃度在下降。随着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减速,经济增速下滑也就很正常了。(来源:2012年08月22日南方日报《“三驾马车”增速疲软 什么在“拖累”广州经济?》)
依附经济模式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要依附于西方的经济附庸结构不改变,西方一陷入经济危机,中国的依附经济就打摆子。这当然不是中国民众的福音。中国民众有理由反对这种灾难性的经济模式。
与此相反的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厦门经济却经受了考验,虽然厦门的外向型经济同样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厦门模式有能力逆势成长。
2012-07-17《2012年上半年厦门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披露:
今年以来,厦门市……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157.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报告指出:经济增长形势总体向好,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随着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有所改善和我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厦门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发展,呈现稳中有升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商业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月回升态势。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增幅逐月提高,上半年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7.7%、9.1%、11.0%、11.1%、11.3%和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元月份的增长4.7%提高到上半年的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4.8%提高到11.4%,分别回升了7.2和6.6个百分点;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由元月份的下降2.3%逐月回升到上半年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由5.3%回升到10.5%。同时,厦门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厦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6和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民生改善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84.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16.57亿元,增长15.3%。地方及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83.60亿元,增长7.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车船税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6.3%、21.7%、22.3%和47.9%。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财政支出208.88亿元,增长30.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0.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0.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0.2%。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
2012-10-24厦门网《厦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对策》认为,厦门经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经济发展特征:
1.经济感知度高。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厦门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十分敏感,……作为省内最重要的港口,厦门港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货物进出口量,2011年全市的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率达43%,外贸依存度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26亿美元,外商投资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厦门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2.产业层次较高。一是拥有较为先进的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42%;2010年全市科技开发活动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55.58亿元,占GDP比重为2.19%,比重高于全省1.16%的水平。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5040项,占全省的28%。二是服务业发展迅速。
3.质量效益较好。2011年厦门以占全省1.3%的土地面积和以占全省9.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占全省25%的财政收入和占全省14.6%的GDP。厦门市每平方公里创造GDP16119万元,是全省的10倍,每平方公里创造财政收入4142万元,是全省的近20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2011年,厦门单位GDP能耗为0.507吨标准煤/万元,节能降耗水平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4.经济发展更多惠及民生。发展经济,“富民”是根本。2011年厦门市居民储蓄存款162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储蓄存款44909元,人均储蓄存款额位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28元,均位居全省首位。这些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致力强化民生保障,全市财政一般预算6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率先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
在这些情况背后,厦门的经济模式有如下关键点:
1.国企集团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保民生的中流砥柱。不足的是“国企”还没有真正回归为“公企”。官僚化倾向与主要还是以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者的总规则还没有改变。但这是全国性的弊端,不是厦门自己有权改变的。
2.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成为厦门官民的共识与共同行动。厦门的市民自觉支持政府,批评政府,约束政府;政府自觉听取市民的意见,努力贯彻于施政计划之中。厦门的平民教育保障、医疗保健保障、住房保障、平价食品保障、廉价快速公共交通建设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单单平价食品一项,厦门市财政安排50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优惠菜差价补贴和平价商店的建设补贴,有效助推了50家平价商店的建设。国企夏商的平价超市已经深入社区,服务市民,维持了本市食品价格的低廉,有效维护了民生。同时,厦门菜篮子从基地到流通,全部处于商务局的把握之下。商务局不仅从数量上重视,更要求质量上不能出问题。厦门不足的是土地价格依然过高,商品房价格高涨,住房奇缺;奢侈品行业入侵厦门、转基因玉米、食用油等毒物和受污染的食品依然毒害民众;应付上级检查,劳民伤财;工资水平偏低,住房紧缺严重影响高级人才的引进与稳定,这些弊端妨害了厦门经济的健康发展。但这离不开大环境,厦门一市之力难以独自解决。
3.厦门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虽然外向型很强,但依靠内需的经济也很稳固,没有依附性,自主性很强,国际竞争力较强。诸如厦门国企集团公司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1951年建厂以来,已经走过60年的辉煌历史。1964年第一台装载机在厦工诞生,至今,厦工累计产销装载机突破25万台。历经几代厦工人的努力,厦工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专业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小型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等工程机械的大型骨干企业。厦工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始终保持技术优势、性能优势、质量优势及服务优势,为厦工逐步走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金龙客车、厦门钨业、自动化港口、软件和专业石材进出口等也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据悉,去年厦门口岸石材进出口930万吨,金额23亿美元,占全国石材进出口的60%以上。其中,出口585万吨,金额16.7亿美元;进口342万吨,金额6.3亿美元。口岸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最大石材贸易中心。厦门以国企集团、外资、港资、台资、私企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合理的产业集群,以及相应的服务业,内外需兼顾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需,而且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代工低级阶段,整个经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竞争实力。
4.厦门不以牺牲社会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厦门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正气张扬,城市宜居,善待外来劳动者,保持了较好的劳动力资源。厦门经济快速发展,但依然保持了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由于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台风等自然灾害也相对较少骚扰厦门,市民戏称,自从建了郑成功塑像,台风不敢来了;传染性疾病也较少传播,职业病较少,健康保健活动普及,市民健康状态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还吸引了更多的美国戴尔、德国林德等大型外资、台资、港资企业驻留厦门,更是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足的是九龙江上游的水资源污染依然严重,城市汽车尾气和噪声污染日愈严重,上级反复督促厦门城管围剿小贩和自销菜农,破坏了城市和谐,这些缺陷影响了厦门社会和自然生态的进一步绿色化,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5.在省政府的支持之下,厦门与周边地区正在形成经济圈,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最近的厦漳泉三市同城化,以及厦门与龙岩的区域协作,正在逐步形成厦门经济的腹地,促使厦门经济圈的发展有了可靠的地域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另外,多路高铁的建设更衍生了沿海、内陆的经济联系,进一步促进合理地域经济结构的形成。
6.厦门大力支持厦大、华大、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嘉庚学院、城市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厦门经济管理学院等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秉持陈嘉庚先生服务工商的实用型教育理念,为厦门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科技支持,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实力。不足的是和全国一样,官僚治校,教育的方针存在严重问题,学术风气与学风不正,学术与科技研究质量欠佳,考试教育猖獗,创新教育严重缺失,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这一些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模式以及其薄弱环节的发现与改善,将促使“厦门模式”健康发展,逐渐形成有效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国人应当自觉参与这个进程,力促执政者走厦门自主经济模式而抛弃南方系的依附经济模式。中国如果没有自主的经济模式,就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力量,中国也就不可能在与美国没落的垄断资本经济模式及其附庸——官僚资本模式的较量中胜出。中华民族的崛起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孙子兵法》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国人应当注重建构自己的“不可胜”,这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