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1亿剂次。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少数地方出现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不良苗头。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学校和主管部门将疫苗接种情况与学生升学毕业、教师绩效考核挂钩;有的单位无视部分职工特殊身体情况,“一刀切”要求全员接种;有的地方为提升企业接种进度,动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3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前,我国正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短短数月时间,全国接种以突破1亿剂次,近期平均每天接种数高达500万人次,速度相当快。但是,部分地方在推进疫苗接种时,采取搞绩效考核挂钩、一刀切等强制摊派,则有失偏颇,工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引起了大众的反感抵触情绪,亦与国家自愿接种政策相悖,应及早采取纠偏措施,叫停此类做法,督促各地疫苗接种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通过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实现全民免疫,筑牢安全防线,乃是抗击疫情取得全面胜利的最佳方案,也是将来恢复国际交流的必要措施。据张文宏介绍,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如果新冠病毒传播数以3计算(即1名患者可传染3人),那么需要完成70%的疫苗接种,其保护率才基本达标。可见,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率尚不足10%,实现全民免疫还有很大差距,各地需按照部署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质保量达成接种率。
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按我们国家的免疫策略,现阶段主要是18至59岁人群和有需要且身体健康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关于18岁以下的人群,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Ⅲ期临床数据。也就是说,目前阶段主要针对成年人接种,老人和青少年则要再等等。而且全民免疫也并非所有人都接种,部分人有过敏症状,或是体弱、基础性疾病多,因此不能接种,只能实现被动免疫保护。
由此可见,不可能实现全部人都打疫苗,只能实现较高的接种率,以降低感染率,阻断传播路径,对全社会起到保护作用。至于部分地方采取的强制摊派任务,不分人群一律接种的做法,乃是违反自愿接种政策、违背科学规律的乱作为,会给一些不适合接种的人,带来不可测的健康风险,比如过敏反应、诱发疾病等。而且,此举破坏了公开自愿原则,引起民众的反感抵触,反而适得其反,不利于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当前,基于各种原因,部分人对疫苗接种不大积极,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这是正常现象,乃是个人的心理因素造成。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科普工作,帮助公众打消各种疑虑,更有意愿积极接种。比如,近日南京、深圳等地的新冠疫苗接种宣传标语走红,标语将流行热梗和接种宣传结合,网友称“最洗脑的打疫苗标语”“萌翻了”,市民接受疫苗接种程度亦有所提高,这种科学宣传方法效果很好,值得各地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