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是经济结构
很多文科生,这两天感到被冒犯(尽管社会上时不时,会出现对文科生的鄙视)。
怎么回事?
3月26日,央行发布了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其中有一句:
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4个作者来自央行的研究局、金融研究所。
根据简历,他们都是经济学博士。
经济学,在文理分类里,显然是文科。
四位向自己和同类开炮,也是勇气可嘉。
网上,一下也炸了。
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锅,要文科生来背,也的确是“压力山大”。
那么,这个锅到底该不该文科生来背?
首先,东南亚是个很大的区域。
说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不严谨的,比如新加坡也属于东南亚国家,现在已经是世界发达经济体,就没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为,区域大,我们就选择一个具体国家来看:菲律宾。
下面一些部分,数据、观点来自于2007年厦门大学曹党丽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战后菲律宾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析》,在此先表示感谢。
当然,我们首先要证明菲律宾是不是“文科生太多”。
先来看下面这张表。
【菲律宾高等教育各专业毕业生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简单把大学的专业分成文科、理科这个做法,其实来自苏联。
所以,用文科、理科来概括大学专业,在世界上并不常用。
就像上面,对菲律宾毕业生的分类是8类。
其中这个“文理科”,其实有“文”(比如文史哲),也有“理”(比如数学),但相当于是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相对)。
用我们的标准来看,菲律宾的理科毕业生也就30%多(工程技术、医学、一部分文理科)。
那30%这个数据,是高还是低?
我们就拿美国来做比较。
下面是2008-2009学年,美国大学各专业学士学位授予人数。
【来源:陈羽洁: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天津大学】
简单加一加,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一共满打满算,也不过是32%多一点。
这样来看,菲律宾文科生并不多,至少并不比美国多。
我们再看看中国,接着下面这张图。
【来源同上】
201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就高达31.39%。
农医理工,占比50%。
再往前推一点,我们知道,在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学里很多文科专业被砍掉了(比如社会学、法学等等)。
直到1980年代,新中国第一批本土的文科博士,才陆陆续续出现。
归纳下:菲律宾理工科学生比美国多,但经济没有美国发达;同时,菲律宾理工科学生比中国少,但是经济还是没有中国发达;而且,中国的经验,是随着经济发展,才出现更多文科毕业生。
问题到底在哪儿?
其实,问题不在于文科学生多还是少,真正的原因,是经济结构。
1565年开始,菲律宾开始遭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美西战争后,1898年美国又开始殖民菲律宾。
所以,菲律宾深受西方尤其是后来的美国文化影响,全社会也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后来,菲律宾开展了大学建设的“大跃进”。
1950年代初有350所,1960年代末,光私立高校就有600多所,占到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50%以上。
到1980年代中期,菲律宾高校更是到了1178所。
现在,大概有1700多所。
要知道,现在中国全国高等学校数量,才3000出头,中国人口14亿,菲律宾1.2亿。
【菲律宾大学】
但是,菲律宾经济不行。
根据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沈红芳的研究,菲律宾是东亚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
甚至在1960年代以前,在整个亚洲东部,菲律宾经济实力仅次于日本。
1960年,菲律宾工业产值在GDP中占比高达28%(日本45%、新加坡18%、韩国20%、马来西亚18%、泰国19%、印尼14%)。
工业是吸纳就业,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重要领域。
菲律宾原本底牌很好,但是工业化却止步不前。
以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菲律宾目前在23%左右。
所以,道理也就明显了。
不是菲律宾文科生多,而是理工科人才用不上。
这个道理也谈不上复杂,比如中国需要大量航空航天人才,菲律宾它基本就不需要,很多人才就没有用武之地。
这里还有个问题,菲律宾私立高校比例特别高,现在还在70%左右。
这些高校,生存就靠学费,加上菲律宾人均收入特别低,所以,学生更喜欢上管理之类的专业,因为学费便宜。
【1959-1985年菲律宾公私立高校数及所占比例】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岗位越来越少(2019年第三季菲律宾失业率高达20%)。
所以,只能“内卷”。
大量大学毕业生,甚至只能出国去做保姆,“菲佣”也成了菲律宾最成功的出口项目。
回到最开头。
央行这个论文,虽然把锅扔到文科生头上,是不对的。但却带出来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去年年底,国家工信部领导曾经公开表示过担忧:
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且降幅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
实际上,从下面的图也能清楚地看到。
文科生多还是少,不是问题。
上面这个,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