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为什么出口四十年,中国人均GDP还没到发达国家水平?

2021-04-20 17:41:07  来源: 李建秋的世界   作者:李建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们先来确定几件事:

  第一,从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一共有43年的时间。

  第二,这43年来中国确实发展的很快,这是有目共睹的,可以直接从GDP增长率看得出来。

  第三,我们人均GDP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第四,从1945年日本被扔两个原子弹,国内被炸的一片废墟,到1980年,日本一共经过了35年,35年几乎追平美国人均GDP。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同样出口这么多年,为何日本几乎追上了美国人均GDP,而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这么远,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答。

  我国早在1998年就提出启动内需口号了,但是内需始终没有起来,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过度市场化,确实是内需不振的一个原因。

  收入不均导致穷的穷,富的富,而富人消费能力有限,毕竟富人的跑车不可能天天买,穷人可是要天天花钱买东西的。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人们不敢花钱,房产花费了人们太多钱,导致人们无钱消费,这都是原因。

  但是出口导向性经济发展模式与外国直接投资则是另外一个压抑了内需的原因,而这一点,迟迟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经济模式,才导致了上述一系列情况的发生。

  我们拼命的996,拼命的工作,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是工资却不像我们想象的涨了那么多,我们的劳动和我们的实际收益不符。

  巨量的外汇储备现在已经不是所谓的“福利”,而渐渐变成一种“祸害”,每年赚回来的美元都在贬值,美国政府的每一次量化宽松,每一次的印钱都在悄然无息的吞噬我们的财富,但是更让人忧心的是,巨额的外汇储备正是压抑我们内需的原因之一。

  外汇正是导致内需不振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

  沿海地区引进外资1000亿美元,这1000亿美元是无法直接在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必须转化成人民币,于是外资用1000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假设兑换了6000亿人民币。

  央行为外资兑换了6000亿人民币,1000亿美元被央行拿走,变成了外汇储备。

  想一想:这6000亿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不改变货币总量,给外资6000亿人民币,一种是改变货币总量,增发6000亿人民币给外资。

  如果不改变货币总量,那么等于从全国其他地区吸走了6000亿人民币,沿海地区多了6000亿人民币的投资,而全国其他地方减少了6000亿人民币的投资,等于全国在为沿海地区买单。

  如果改变货币总量,那么就要多发6000亿人民币,实际上增发人民币必然带来通货膨胀, 也就是所谓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沿海地区多增加了6000亿人民币,其他地方人民币保持不变,但是由于购买力下降了,资源从内地流入到沿海地区,其结果还是其他地区为沿海地区买单。

  沿海地区吸收外汇越多,出口创汇越多,则从内地或者内需产业吸走的资金和资源就越多,为什么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那么好,而内地一直迟迟发展不起来,这是有根本性原因的,出口部门的繁荣和内需的萎缩是有关联关系的。

  如果整个国家的经济和资源都集中在沿海,那会导致什么?内地压根无资源,而沿海地区的资源资金外溢,这对沿海地区好吗?

  也许,但是肯定对沿海地区的人民是不好的,因为很简单,资金资产太多了,资金会直接冲着房地产而去,看看那些地区的房价都膨胀成什么样了?

  出口导向型经济导致了“血汗工厂”

  全球产业价值链是由跨国公司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构成的,当国际大循环战略以廉价劳动力融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中,就不得不受到跨国公司生产者驱动所支配。

  如果跨国公司把中国出口定位为劳动力优势,那么竞争的压力就会刺激资本家使用廉价劳动力而不是成本更高的有技能的大学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导致低水平专业的自我强化,导致中国出口和其他国家进行“竞次”。

  而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对于工资水平的挤压会迫使工人不得不通过消费更少,并且尽可能延长劳动时间来强化自我剥削。

  比如说沃尔玛几乎每年都把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价格压低,反过来就会导致在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家不得不把这个成本转嫁给工人。

  工人的工资没提高,消费不足,造成了国内需求不足。

  我们一向自诩是中国货便宜量又足,所以受欢迎,所以我们外汇赚得多。

  “便宜”意味着利润低,利润低当然发不出高工资,没有足够高的工资哪来的内需?总有一天越南,印度之类的国家基建会起来,如果说内需无法启动,国际产业链转变,那到时候怎么办?喝西北风么。

  利润被资源国侵蚀

  这段时间国内在宣传一个事情:“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

  “一季度中国向美出口增长逾六成,从美国进口增长近六成”。

  但是有什么东西没说呢?没说的是:利润增长了多少?

  我们随便打开新闻搜一搜:

图片

图片

  这俩家公司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那么一般的公司呢?

  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以及今年1月份,就已经有这种苗头了,我们来看看

图片

图片

  为什么导致这种情况?

  很简单,你只需要看一下最近的大宗商品走势就知道了

图片

  辛辛苦苦制造的商品,只要资源国稍微把资源提价,所有的利润都会被资源国拿走,生产了很多,但是利润却被资源国拿走了。

  难道中国人都是活雷锋吗?

  前天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甚至专门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指的是工业企业组织生产时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指数,一旦这个指数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也就是PPI,等于企业的利润被压缩。

  现在看,购进指数上涨5.2%,而出厂价格指数仅为4.4%,这中间就有0.8%的利润,被资源国拿走了。

  这些东西都是2010年已经暴露出来的,彼时贾根良已经开始呼吁取消出口退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依赖于国外,而国内负责生产,其结果是什么?

  其结果就是中国企业仅仅就是一个打工者,当国际局势顺利的时候,你的利润被人拿走,当国际局势不顺的时候,两头在外就是双重夹击。资源国提高资源出售价格,而市场那边会压低价格,其结果就是生产国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成本,如果这种情况在当年属于“假说”,“假想”,那今天就是现实。

  以上观点基本上都来自于这本书

图片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

  贾根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作者在该书中创造性地将演化发展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世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结合在一起,十年磨一剑,有力批评了主流经济学的思维和基本观点,深入反思了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揭示了我国经济领域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从对外贸易、科技创新、财政金融、内需市场、国内各产业和地区之间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劳动者收入与企业赢利之间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等诸多方面,阐明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机制,提出并详尽论述了一系列密切关联、自成体系的政策建议。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