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一条非常令人悲痛的新闻:四川一位彝族17岁女孩,因彩礼纠纷喝农药自杀身亡。
花样年华的她,本应该还在高中的校园里学习,但现在她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仅如此,据报道,她在14岁的时候便已经被母亲嫁了出去,这实在是令人痛心,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民国。
关于这件事的一些具体细节,目前存有争议,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中。但这个女孩的悲惨经历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网友的共鸣、愤怒与反思。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是因为这个事件的性质实在太恶劣了;二是因为在婚姻问题上,广大网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高彩礼的问题。
也因此,虽然这件事细节上尚有争议,但广大网友已经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都怪这女孩儿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女儿就被她当做商品卖了。
有人说,女孩儿之所以能这么早被出嫁且收了昂贵彩礼是因为彝族的风俗问题。
有人说,这要怪女孩儿的丈夫,他的家暴行为导致女孩儿自杀,根子上是男权思想严重。
也有人说,虽然有没有没拿到结婚证目前还不清楚,但女孩儿十四岁实际上就出嫁了,根本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这是地方干部监管的失职。
这些说法都有它的合理性,上述的每一个人都是女孩儿悲剧人生的助力者。
正如鲁迅先生《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亡一样,祥林嫂悲惨地死在了雪天的晚上,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杀她,但又都参与了杀她。
可以说,女孩的母亲、女孩的丈夫、地方的部分干部都有责任,是大家一起“杀”死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首先,无论是女孩儿的母亲,还是女孩儿的丈夫,头脑里面都残留着许多封建糟粕思想。
女孩儿能这么早出嫁,和当地彝族的习俗有很大关系。民族习俗不见得全是坏的,但确实含有大量的糟粕。据荥经县网友反馈:在当地,彝族会生很多孩子,一般都有五六个,对父母来讲,女性的主要作用就是嫁人收彩礼。同时,由于男权思想的残留,女孩儿出嫁之后,在家里也没有地位。
因此,封建的糟粕思想是女孩悲剧人生的底色。
其实,不光是在彝族聚集的荥经县有很多封建思想残余,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许多偏远山区在建国后才逐渐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受革命文化的洗礼。但新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没能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彻底地清除出人们脑海的时候,一股“市场经济”的春风便将又将其刮走。
同时,由于资本文化从沿海往内陆传播尚需时间。于是在许多农村,最腐朽陈旧的封建文化在一段时间里便没有劲敌,它们“春风吹又生”,继续盘旋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且壮大。
21世纪以来,资本文化逐渐进入偏远地区,对传统的封建文化有所冲击。但近些年来,伴随着某些社会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声音再次响彻云霄。于是,封建思想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再次进入新农村的建设中,呈现出北方建庙宇、南方修祠堂的面貌。
因此,虽然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反封建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但时至今日,封建思想依然顽固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封建思想让女孩儿很早便被嫁出去了。
但其在新的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却不仅仅是因为封建思想,也有资本文化的作用。此外,结婚彩礼日益高涨,也是资本在背后操纵的结果。
第一,资本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在许多岗位上更倾向于雇佣男性,不断孵化着性别歧视思想。例如天然的生理差异,女性在婚姻之后承担着十月怀胎的担子,往往需要较长假期,这对于资本来讲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以金钱为表征现象的物质富足成为了对个人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加速了彩礼的不断升高。无论是女方父母想要看男方是否有能力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好的生活(背后也有男权思想),还是希望尽快通过女儿的出嫁来为自己换取一份晚年保障或者给儿子攒钱买房等等,这些看似主观的行为其实都是资本在背后操纵。
第三,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巨大的贫富鸿沟加深了婚姻矛盾。在资本主导的社会中,少数人将财富不断收割,而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相比于高涨的房价和彩礼来讲,都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对于许多青年男女来讲,结婚之前,彩礼和房子就榨干了他(她)们,结婚之后的房贷、孩子教育等一系列费用更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巨大的生活的重压往往会进一步激化双方的生活矛盾。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彝族女孩儿的悲剧人生是资本文化和封建思想交融夹击的结果。
然而,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文化层面的批判,那就本末倒置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的文化、思想,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我们还应去探寻文化背后的制度根源。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理清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而使这类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作者:马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