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它不仅是例子,而且是真实事件):某牛奶销售企业,因为销量不好,每天剩下了大量牛奶,老板一咬牙,把所有过剩牛奶都倒进了下水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为什么不降价销售呢?
哪怕半价,甚至一折销售,也总能有大笔收入啊,这一倒,数万十数万元打水漂了。
这件事引起了各路大神纷纷热议,其中,经济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老板将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看似浪费,实则保证了他的持续盈利!
因为如果他将这些牛奶降价销售,那么大家就不会再愿意买高价牛奶,而是等着牛奶降价再去买。
长此以往,企业老客户必定大量流失,企业牛奶滞销更加严重。
到最后你会发现,就算你把所有牛奶都降价卖出去了,赚到的钱也不如以前多。
因此,把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是确保牛奶市场,长期维持高价位销售的必要手段。
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段时间,刷短视频时,还能看到房地产开发商炸楼事件,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楼盘,建造得气派辉煌,可老板说炸就炸,毫不手软,毫不吝惜。
很多人都在大骂老板不是东西,不尊重建筑工人的劳动成果,然而,这种声音并不能阻止一栋栋楼房的轰然倒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理跟老板将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是一样的。
对于某个片区而言,保证楼盘空量多少,是可以用大数据预测的。简单来说,有能力购买楼盘的人,跟该片区楼盘空量之间存在一定比例,楼盘空量超过这个比例,就会导致房地产不景气,楼盘滞销。
因为人们总会怀着楼盘多了,买的人少了,他就只能降价销售的心态等待下去。
这时,老板如果要让房地产资金有效运转,就只有两个办法:
炸了也不给你住!
第一、低价抛售楼盘,让一部分本来没有能力买房的人买到房,这样就填补了楼房购买上的空缺,但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从此以后,该片区房地产恐难再有回升空间;
第二、炸楼,将一部分没有抛售出去,又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楼盘给炸了,保证剩下的楼盘维持高价销售。这样做,不仅能维持楼盘高价销售不成问题,而且还能造成该片区楼盘一时紧张的局面,倒逼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尽快买房。
不管是倒牛奶,还是炸楼,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是人性之恶?
是资本的贪婪?
是人类对外物的无情与血腥?
其实,从反面来看,或许答案会更清晰。
我们已经知道,解决“过剩牛奶”或“过剩楼盘”的办法,一直有两种,要么毁灭,要么降价销售。可所有老板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毁灭,而非降价销售,这就说明:在老板眼中,不管是牛奶还是楼盘,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能赚钱它就有,不能赚钱它就无。
说到底,老板要的不是任何商品,而是商品背后的利益!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资本家的眼中只有资本,并不存在所谓的商品价值。
可商品是有价值的,牛奶再怎么过剩,凝结在它上面的食用价值不会改变;楼盘再怎么过剩,凝结在它上面的使用价值也不会改变。这是常人的想法,这种想法对应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降价销售了,让商品发挥最大的价值才是王道。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常人眼中考虑的更多是商品价值。
问题是,老板要利益,普通人要价值,两者是不可调和的。
普通人无力支付老板所要的利益,老板自然就将商品的价值给毁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
也就是以资本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这不是资本主义是什么?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回归到使商品价值最大化上来思考。
商人在创造出商品的同时,当然是赋予了商品足够的价值,顾客在购买商品的时候,看中的正是商品的价值。然而,老板跟你说这个商品价值很高,你却跟老板说没钱,这不就谈崩了吗?
为了不谈崩,干脆从一开始就不要纠结于应该给老板多少钱!直接谈价值就行了,我拿有价值的东西,跟你换另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来一个价值评估,双方都满意了,那不就结了?这就是所谓的“以物易物”。
然而,这套系统应用起来是相当笨拙的,远古时代没几个人的时候还好用些,人一多起来就不行了,换来换去还很容易吃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套系统正是我们想要的,而这套系统最好的应用是——集体与集体之间进行交换!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民公社!
要真正解决老板倒牛奶或者炸楼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回归到社会主义社会,以人民公社为主体,相互之间进行物资流通,双方都是老板,又都是顾客,想占便宜都难,想生产过剩更难,因为那时,在大数据监控下,各行各业产能是可以准确预估的。
这样一来,现在市场上所有一切看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却阴阳颠倒的理论,都将是可笑的,瞬间不攻自破。
那些理解老板倒牛奶,或者炸楼的所谓经济学家,永远不会从商品价值入手思考问题,而撇开了这一点,他们的理论就只能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一旦知道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再来看老板倒牛奶或者炸楼事件,再来看那些经济学家的高论,你就会知道他们是何等卑鄙无耻了。
红色卫士
202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