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台军事准备、行政准备和法律准备势头都在加剧,对台政策正发生重大调整,并且挑战和背离“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
美国总统拜登2日表示,他不担心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并补充说他已向中方明确表示,中美是“竞争”,而不一定是“冲突”。
拜登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闭幕期间做出上述表态的。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我是否担心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或意外?不,我不担心。”
拜登可能即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虚拟峰会,但具体日期不详。拜登说,他将在峰会上继续表明“这是竞争。不一定是冲突。”
“没有必要发生冲突。”拜登称,“我也向中方表示,我们希望他们遵守规则。”他表示,在包括国际海域在内的几个问题上,美方不会改变立场。
“我不希望,也不期望发生‘肢体冲突’,但你们知道,正如你们以前听我说过,我父亲有句话说,‘唯一比意料之中的冲突更糟糕的,是意料之外的冲突。’”。
近日,包括拜登在内的美国高层多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台海局势紧张,拜登的最新表态也被视作就涉台问题发出潜在信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认为,拜登的表态是对先前涉台错误论调的“纠偏”,回到了他与习主席在9月通话时达成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原则共识。
沈丁立认为,拜登此前带头打台湾牌,叫嚣保卫台湾,偏离了美国传统在涉台问题上的模糊政策,其做法不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也有悖于美国在国会协调一致基础上实行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
沈丁立还指出,尽管目前拜登以“不担心冲突”的言辞回调立场,但早些时候的涉台论调才是他的“真心话”。拜登想用“先出格、再纠正”的方式警告中国,“不要逼我介入”——在中国军事力量面前,在中美力量转换到达临界点前,不排除美政府调整国内法律对台采取行动。
事实上,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台军事准备、行政准备和法律准备势头都在加剧,对台政策正发生重大调整,并且挑战和背离“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
从军事准备和行政准备来说,面对中国崛起和军力态势,拜登政府拉帮结派、寻求更多地区资源的支持——即便不能拖韩国入局,至少希望把日本拉上战车。美国还加强塑造印太地区安全架构——一边打造针对中国的常态化磋商机制,一边通过美英澳、美日澳印等合作框架将核潜艇等军事力量投送到这一地区,并鼓动英国等欧洲伙伴向中国周边海域部署舰船。
从法律准备来说,美国政府推出多项涉台法案。从在所谓“国防授权法案”或“2018亚洲再保证倡议法”中夹带涉台条款,到直接出台所谓“与台湾交往法”、“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暨强化倡议法案”(简称“台北法案”)等专法,美国干预台海的法律手段在不断加强与升级。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指出,拜登政府发表的相互矛盾的声明加剧了人们对美国对台政策的猜测和不确定性。拜登两次发表“保卫台湾”论调,但其顾问都迅速收回了言论,坚称美国政策不变。1979年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仍然支配着华盛顿的行动,但并未做出任何防卫承诺。这种相互矛盾的说法让人怀疑拜登和他的外交团队是否在同一战线上,或者是否正在进行内部政策辩论。
《国家利益》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是否意在暗示美国从长期的“战略模糊”政策转向“战略清晰”。然而,即使拜登没有这样的意图,美国的政策多年来一直朝着坚定、明确的台湾安全承诺的方向发展。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今年8月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大多数美国人现在支持华盛顿和台北之间缔结正式的军事联盟。越来越多的人(46%)甚至支持在必要时动用美军来保卫该岛。
就中美关系走势,沈丁立认为,最近中美在元首对话、高层外交等层面都进行了切实沟通,相比年初双方对话机制停摆是一大进展。拜登在气变、伊核、朝核、缅甸、阿富汗等事务上有求于中国,中国也需要美方在某些领域改变做法。因此北京和华盛顿相互“列清单”“提诉求”,其中一些得到解决,后续可能有更多成果。这让各界看到改善关系的希望,也看到拜登政府“三分法”与特朗普政府“全面打压中国”的不同。
但与此同时,美方毕竟视中国为综合性的战略竞争对手,双方制度、理念差异使现阶段的战略协同非常困难。美国在涉我核心利益上的玩火踩线也不会停止,双方既斗争又合作的态势将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