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劳动异化”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

2021-01-03 16:53:4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湘江长沙水
点击: 2281    评论: 14 (查看) 字体: / /

  改革开放以来,精英们利用所掌握的话语权,"创新" 了许多理论,"劳动异化" 论就是其中的一个。时至今日,这些所谓的理论观点在网友中还有一定影响。前不久,一个研究社会主义的网友看了我的博文《 工人阶级是有产阶级吗?》 ,写了一则评帖:

  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无产阶级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且有稳固保障的时代必须以劳动“异化”的消除为前提,在这个条件下,人们可以废除市场规律而由物的依赖性转变为人的独立性。但是,这个前提从未实现过,事实上,在历史上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实行的是一种中央命令经济而非工人自主劳动,因此,虽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工人阶级名下,但它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却在官僚手中,这样,这些官僚最终会以各种名义将实际的生产资料转移到自己名下。

  这个网友把公有制下的劳动与私有制下劳动混为一谈,统统归结为劳动异化,他让为,工人阶级要掌管生产资料必须以消除劳动异化为前提,并且说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这个网友用 "劳动异化" 的观点解释社会问题,显然是上了精英们的当,劳动异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说劳动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精英们编造的一个谎言。的确,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专门有一章论述劳动异化。所谓劳动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就越贫穷这样一种现象。马克思把这种工人的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对立的现象,归结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劳动本质的否定,客观上起到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作用。《手稿》试图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来解释社会,这是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这里说的生产劳动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劳动,而是一种主观想象的劳动 (所谓使劳动者得到幸福的劳动),一种抽去了一定历史阶段生产的特殊形式的劳动。从这种抽象的劳动概念出发,马克思规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是劳动异化,是劳动本质的否定,是非劳动。人类历史上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生产形式下的具体劳动,如奴隶社会奴隶的劳动,封建社会农奴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的劳动,并不存在抽象的理想化的劳动。按理想化的劳动衡量阶级社会的劳动,势必要得出私有制度下奴隶阶级的劳动、农奴阶级的劳动和工人阶级的劳动都不是劳动的结论,这当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事实上,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对立,正是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真实本质,人民群众正是在这种有 "缺陷" 的劳动中创造历史的。是用抽去了生产形式的劳动解释历史,还是用一定生产形式下的劳动解释历史,这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区别。劳动产品归社会是有,即达到理想化的劳动,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才能做到,而仅仅诉诸于抽象的劳动本质是不能做到的。大家知道,在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创立马克思主义,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篇 《手稿》 在他们生前没有发表过,在共产主义者中并没有产生过实际的理论影响。马克思主义创立后,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没有用劳动异化的观点来说明社会历史,而是用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的、具体的生产来解释历史。但是,一些精英置这些历史事实于不顾,硬说劳动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甚至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这个观点的倒退,显然是荒谬的。

  由此可见,"劳动异化" 说只是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的一个环节,其本身有历史唯物主义因素,但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精英们相信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但谎言毕竟是谎言,网友诸君切莫上当。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马哲史是套话吗。
0条回复
原来都是书本上的套话,你有自己的见解吗?
0条回复
回复少士心。请查马哲史。
0条回复
请问‘湘江长沙水’那部是马克思成熟的著作?成熟的标志和原来是什么?
0条回复
回复少士心。所谓早期著作是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有某些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著作。一般来说,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存在的情况下,工人研读马克思早期著作,目的是发现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走过那些弯路,汲取教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性。但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可是资产阶级公知不同,他们眼睛盯着早期不成熟著作,视弯路为正路,用早期著作的某些观点来解释马克思主义,造成早期著作与成熟著作的对立,企图肢解马克思主义。
0条回复
林峰教授等对马克思早期六篇著作进行过学术评价。您有什么依据说他们是资产阶级精英?对于六篇二手解读我是有文必读,包括他们之间的争论,目的是获得启迪,兴趣点,以便对原著全面了解。读二手不能代替读原著,二手文有无道理还得结合原著看,不是他们自称如何就如何。再者,本人反对学术讨论中,先给别人扣上资产阶级、唯心论等帽子。我如法炮制,您也不愿意接受。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最初表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您通读过几遍?咱们可以逐页的争论,也可以两三页一论,接受挑战吗?
0条回复
只懂得苏联教科书中马列主义ABC,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者,这无疑是天大的笑话。有深刻的哲学洞彻力者,实践中依然发生曲折,没有此项功能者,实践必走歪路。
0条回复
作者解读的异化叫做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是四种异化g的一种。是劳动异化的现实结果之一。还有最重要的是劳动与人本质异化,即劳动分裂了人的思维与物质活动力的连接。也是‘根本分工’的定义。出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根本分工的来源就是1844年手稿,劳动异化论述。读完劳动异化,只读出一种异化,就敢称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这算不算管窥蠡测?是不是自大贬低前人?
0条回复
如《如何科学界定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历史地位》文章称:“《手稿》的异化劳动观只是马克思对其异化劳动观进行初次理论奠基的产物而非他的异化劳动观的完备形态,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劳动”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劳动观的重大空白,使其异化劳动观趋于完备和系统化。”另外你以前错误理解马克思“消灭劳动”的讲法,实质是指“消灭异化劳动”!
2条回复
少士心人们惯常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论述’,恰恰部分阐述发生偏差,与历史进程不符矛盾。那么以那篇著作为典型,完备的形式?如果以吹毛求疵的态度,完美的标准,你找不到任何一篇。
4年前•北京市   10回复
少士心我赞同明哲的观点,马克思要消灭的是异化的劳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议论:早上是渔翁或其它种形式的劳动者,晚上是思想批判家,正是描写了思维和劳动的自由,劳动者本质的合一。另外,思想上绝没有飞跃突发的绝对正确思想,都是逐渐发展的。查看一种思想是否新颖,是看其主体论和本体论上是否有突破,是否能用本体论解析主体,也就是内洽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建立以此为标准,这也是衡量所有哲学建树的标准。如果以完备为标准,那马克思主义现在都不能说完备,无可吸取新东西的封闭系统。
4年前•北京市   10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