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当地几代人的血汗付诸东流,“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灾难再现敦煌。
哲木观察注意到;关于敦煌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被砍伐事件被推上了热搜,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敦煌市也针对报道中提出的砍伐毁坏问题作出了回应:“敦煌市高度重视,迅即成立工作专班,就相关问题依法依规开展调查”。
根据报道,曾经拥有2万亩的三北防护林带的阳关林场遭到了“剃头式”砍伐,剃头式砍伐形容得非常很生动,也让人听后格外痛惜。痛惜的原因还有就是沙漠植树造林极其艰难不同于咱们的平原丘陵地区,沙漠植树造林的成本和植被要求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好不容易筑起的防护林,而且还是公益林,竟然上万亩被毁于刀斧,整片林带几乎被砍伐殆尽,让人惊呼“西出阳关不见林”。这令人不禁想问:好端端的防护林为何要毁掉?2万亩“三北”防护林到底毁在谁手里?相信这个问题不难调查也容易得出结果,敦煌市也会及时回应舆论关切。
敦煌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被砍曝出这个新闻时,央视综合频道播正在播出四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笔者注意到,第一集《政治监督》,其中讲述了对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背后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及腐败问题的查处情况。木里矿区位于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因多年的滥挖滥采形成多个巨大的天坑这和敦煌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被砍伐有“似曾相识”之感,木里矿区破坏式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调查组经过层层分析,发现其背后最大“保护伞”是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海西州委原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书记文国栋。
专题片中,文国栋面对镜头说:“第一次,当时我一看到那个采坑真的是傻眼了。周边草原绿油油的,远处还是蓝天白云,底下突然黑黝黝的大坑,不用那些数据,用眼睛目测就能看到很严重,越看越严重,越看越后怕。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天塌下来了,我感觉是闯了天祸。”
2万亩的北防护林带遭到了“剃头式”砍伐,敦煌市为何在新闻报道后才“发现问题”?才高度重视,难道地方面对光秃秃的防护林,就没有一点后怕?就不会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看报道得知,该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但阳关林场有职工表示,被砍树木皮层水分饱满,极少看见有空心,连枝桠和上梢都色泽新鲜,绝大多数都曾是存活良好、长势健壮的树。报道还提到, 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
万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剥皮焚烧后所剩无几,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该林场办公楼就挂着“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这不是典型的“守土失责”吗?更何况国家林业局曾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也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敦煌市大面积的公益林场毁林后引进经济作物,审批流程是如何通过的?是否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这又是谁拍板完成的“杰作”,又是谁给生态环境留下的“祸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可阳关林场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就这样遭到破坏,我们有必要追问敦煌市为何没有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青山绿水是一面镜子,2万亩防护林带遭到了“剃头式”砍伐,曾经绿色植被防护林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从这里可以看见,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具备怎样的政绩观,青山绿水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