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安庭表示,城市化的进程、生活方式的变迁,让城镇里的孩子们极易疏离农业和农村,互联网条件下的城市生活,让学生们更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从小患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病。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传承“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中华社稷”根植孩子们的心田。(3月6日《中国新闻社》)
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的安排学生参加“干农活”体验,有的给学生布置“劳动作业”,有的组织学生到农田里认识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等等。可以说,对于广大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这些与“农”沾边的劳动教育,必将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遥想我们小的时候,身为农家子弟的我们,有谁不会做割稻子、种田等农活呢?记得我们自己小的时候,老家每年要种早晚两季稻子,尤其是割早稻的时候正逢我们学校放暑假,所以帮助父母割稻子是很常有的事。每逢周末也经常帮助父母到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通过亲身做过一些诸如割稻子、种田、种菜、挖番薯等农活,使我们从小就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使我们懂得如何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应该说,小时候做农活的经历,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笔拿金钱也买不来的财富。
可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人参加过类似割稻子、种田等等这样的农活,他们有的压根就不知道每天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不是有“米是从米袋里倒出来的”“小麦当韭菜”这样的笑话吗?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有的父母生怕孩子生活上过得不如意、受委屈,因而从不让孩子沾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别提让孩子做些诸如割稻子、种田等等之类的重活、粗活。如此之举,其实是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懒惰恶习,也使孩子产生了厌农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笔者以为,此次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开设“学农实践活动”,这无疑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可以说,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意志和美德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将来和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衷心希望“学农实践活动”能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不仅要一节课都“不落”,而且还要每节课都有“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