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延迟退休?说千道万,养老金池子里的钱不够了!为什么不够了?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历史欠帐。今天来说说历史欠帐,粗略估算一下欠帐的缺口。
现行养老金制度是1996年实施的。首先是在企业推行,公务员和事业编仍然按照原来的退休制度由退休前所在单位发放,即所谓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后来,双轨制为广大人民诟病,于2014年实行并轨。
现在来分析一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改革成本,即历史欠帐。
据统计数据,1996年,全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等)10949万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500元。
假设1996年所有在岗职工,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工人等,都纳入社保改革。我们计算一个中位数,即这10949万人,平均每人有20年工龄,也就是说,需要给每人补缴20年的养老金费用。但这笔钱不能由个人和单位承担,因为这是改革成本,应由国家来承担,也就是说由财政来负担。我们计算一下改革成本是多少。
1.0949亿*140*12*20=36788.64亿元。
改革成本是3.678864万亿元。1996年我国GDP70779.6亿元,财政收入7407.99亿元。3.678864万亿元这么大的一笔数字,财政短时间是负担不起的,应该做个计划分摊到若干年来负担。假设20年分摊,为了简便计算,假设20年内财政收入与1996年相同,(不计GDP增长率,相当于以扺扣20年的利息率,确保计算数据更接近于实际。),财政收入仍然保持7407.99亿元不变。则需每年从财政中支出36788.64/20=1839.432亿元,占比为1839.432/7407.99=24.83%。这个比例对于财政负担来说还是很重的。但是做为改革成本还是要必须负担才对,因此可再分摊20年,共计四十年,即每年分摊财政收入的12.42%。若不负担,那就会成为历史欠帐。
实际上,政府并没有负担改革成本,因此就没有采用这种完全积累制的养老金模式,而是采用了“名义帐户统帐结合”部分积累制的模式。
这种模式1985年到2005年间在美国运行,由于储备金积累不足,使得养老金陷入危局,2005年进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