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手机等科技手段的发达,微信等自媒体迅猛发展。又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快餐”文化、“鸡汤”文化、“娱乐”文化迅速蔓延。但在方便我们开眼界、长知识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知识”因为没能悉心、细心地辩证分析思考,便于不知不觉中“上当”。
甚至,还有一些资本者或被资本雇佣的“写手”,专门炮制“资本文化”。这类“文化”因为披着“道理”、“哲理”、“做人”、“处事”、“温馨”、“动情”、“寓言”一类的外衣,往往很能“触动心灵”,在不加辨别的情况下,不仅很容易“中毒”,而且还会“主动”帮助其推送推广,使更多的人受害。
例如,有个很出名的“桥段”——《离开平台你啥都不是》就属于此类。
该“桥段”讲的是:山上寺庙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辛苦拉磨,天长日久,渐生厌倦,寻思着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多好!
不久,机会来了。僧人因要给寺庙拉东西,便牵着驴下山,驴兴奋不已。在僧人把东西架在驴背上返回寺庙途中,驴发现路上行人都非常虔诚地跪在道旁,对它叩头膜拜。
驴想: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啊!不禁飘飘然起来。于是,回到寺院后,认为自己身份高贵,便不肯再拉磨了。
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驴下山时,远远看见一群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欢迎我的,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路中间等人跪拜。这支迎亲队伍被一头驴拦住去路,愤怒不已,棍棒交加,驴逃回寺庙时已奄奄一息。它在死前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今天他们竟对我下此毒手。”
僧人叹息道:“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离开平台你啥都不是。
别小看这类寓言“桥段”,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在微信群、朋友圈会时不时地冒出来,说明很多人对这类“桥段”所表达的思想意识是极为认可的。
你看看:此驴如果不是在山上寺庙,就难得有机会下山驮佛像;而没有机会驮佛像,当然也就没有“享受”被人叩拜的机会。驴之所以能够“飘飘然”一回,是寺庙这个“平台”给予的。因此,作为“驴们”要珍惜寺庙这个“平台”。“驴”若不安分而离开寺庙,下场是非常可悲的。
由此衍生的劝诫是:不仅不能嫌弃你所在的单位,而且还要安分守己。
这类“桥段”反映出的就是“资本文化”,其要害,就是只讲一方面的“道理”,绝对不会讲另外一方面的道理。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辩证思考的情况下,往往会认为这份“快餐”是颇有“营养”的,于不知不觉中被“毒化”。
这个《离开平台你啥都不是》的“桥段”,正是利用了“一定的事实”,让人感同认可,但却绝对不讲“另外一方面的事实”。这个“一定的事实”就是:任何人要施展才华、想有所作为,确实需要一定的平台。但绝对不讲的“另外一方面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说,任何一个“平台”要支撑起来而屹立不倒,同样是离不开每一份“个体”的。因为正是一份份个体发挥着有效作用,“平台”才会稳固、才能增辉。所以,“平台”同样不可“飘飘然”,不珍惜支撑它的“个体”,否则,也必然会被淘汰。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历代封建王朝,初建时,很是珍惜功臣、善待子民(个体),所以王朝(平台)勃兴。及至骄狂任性,忽视子民,其王朝(平台)的崩塌也就为时不远。蒋家王朝这个“平台”是靠八百万军队支撑的,就因为对“个体”的不珍惜,这个巨型“平台”最终轰然倒塌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之所以垮台倒闭,其原因虽然多样,但有一点肯定是共性的:就是缺少能够力挽狂澜而支撑起这个“平台”的个体——这也充分说明:没有或离开能够支撑平台的独特“个体”,“平台”也一样“啥都不是”!
但“资本文化”是不会讲这个道理的。他们认为“资本”(平台)是至高无上的,是施舍者,是“我给你发工资,你就得跪谢!”他们是从来不会认为、也不可能讲,他们的“平台”是靠劳动者用身体支撑、用血汗浸润的。殊不知,离开了这些身体、这些血汗,他那个“平台”同样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