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曾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是培养各级英才举世闻名的大熔炉,铸就了红色的“模板”,凝炼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凝聚了象征光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她不愧为中国战略的总后方。红色的血脉就像黄河、长江的水系图,流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鲜红的乳汁呵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怀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顽强的献身精神,迎接抗战的号角,高唱雄壮的歌曲奔赴在抗日最前线 ,用小米加步枪驱逐日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行走在高山、峡谷、江河、山川,用生命孕育着中华民族对母亲流淌的血脉和情感,解放了全中国。
【毛主席在枣园的旧址】
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年。厉兵秣马,转危为安,在这里孕育新中国的“雏形”改变了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中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开展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延安革命圣地,一切制度都是在这里诞生,是中国革命的兴起之地,也是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初始地。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会议现场】
结束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斗争,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率领红军东征、西征,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并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在这里毛主席撰写了关于中国政治路线、军事、党建、哲学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凝聚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延安找到了实践、理论和历史经验,是第一次历史性的重大飞跃。
【毛主席在窑洞里撰写《论持久战》】
毛主席在延安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在土窑洞里勤奋思考,著书立说,笔耕不辍。披着破旧单薄难以御寒的旧军服,在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下,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从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制定抗战理论、政策、方针、任务和解决方法,潜心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写出了112篇重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千古奇迹,带领着中国人从黑暗中走向光明,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两次重大历史的转变:第一次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第二次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革命解放战争的转变。
【毛主席与战友们在一起】
毛主席所著述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政策》等著作,高屋建瓴,洞察秋毫,总结抗战经验,批驳抗战的“速胜论”和“亡国论”,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的特点,揭示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发展规律。阐述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战略、持久战略、游击战争战略的思想,以及战略运筹、战略决断和战略指导,对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巨大的作用。主席的战略思想要点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的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没有普遍深入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
【毛主席在给官兵们讲战争理论】
毛主席和我们党倡导和发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口号。贯彻“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等原则,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运用和完善,为全民族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正如1949年建国开始,在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讲:“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主席讲话就是共产党坚强的决心,就是我们坚定的行动。
毛主席战略思想对今天同样有着的重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人类战争已充分证明,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综合国力的博弈,最终是战略博弈。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这样,战略思维、决断能力的强弱,不仅决定军事斗争的成败,也决定国家命运的前途。
【毛主席在杨家岭中共七大会议上讲话】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这片神奇的热土吸引和激励了国内热血青年、知识分子、著名人士和国外记者,从天南地北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汇聚到延安,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大洪流,成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因为,延安土窑洞里有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代表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是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他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总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实事求是,才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因素;明确方向,才是奠定正确方向的理论研究基础;坚定信念,才是提升善思明辨服务群众的本领,两者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体。这一哲学理论闪耀着毛主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建国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一个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封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一步步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成为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奇迹,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持续稳定的奇迹,全球最大规模贫困人口脱贫的奇迹。逐步走向繁荣富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毛主席的思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指南,是科学思想的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想。从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顶层设计”,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实践。实践出真知、经验、教训和成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改革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两论”为我们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它的理论、思想、观点、方向永远不会过时,是永远指导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
【毛主席与当地百姓亲切交谈】
毛主席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展时,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阐述: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求人”的宗旨,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明确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方法和有力武器。在政治局又提出“六有”为目标。毛主席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种政治局面……“六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战争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1938年10月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政治报告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论新阶段》中提出:“四个服从”的新理念,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和完善,这个理念已写入党章。在当时党内教育突出“四个服从”的内容,对统一思想发挥着积极作用。还通过《关于各级党内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是党内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毛主席指出: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王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内容,贯彻于党的建设和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五次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信念,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纪律严明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只有严明党的纪律,才会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性和组织观念,才会规范和建设党内关系;严肃党内生活,明确组织职责,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执政能力的党。
1940年底,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并制定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致使我军遭受重大损失,限制我军发展力量。1941年日军加强对敌后根据地包围和经济封锁。毛主席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词“提出要开展大生产运动来解决和改善根据地军民吃饭穿衣的问题”。为了度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所谓开源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所谓节流就是大规模的“精兵简政”。
1941年3月王震带领7000多名官兵开进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握锄”,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发荒地、荒坡30多万亩,让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1940年前部队经费由边区政府提供,到1941年经费自给率达78.5%,1942年达90.3%,1943年为91.3%,1944年吃穿住用实现全部自给自足,边区达到了丰衣足食。
【延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热烈场面】
1945年4月毛主席在总结抗战时期对大生产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1942~1943两年先后开始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曾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生产运动对各抗日根据地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坚持抗战夺取革命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同样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优良传统作风。毛主席引用《愚公移山》这个著名的典故激励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排除万难,取得最后的胜利。让共产党人面对推翻两座大山: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国民党反动派,让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的一种创业精神,就是积极奋发向上勇于献身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人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再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党内出现腐朽、奢靡、贪污腐败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侵蚀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宝贵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中国经济正努力从中国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尤为重要。
【1942年,毛主席同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1942年5月2日~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80多人。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问题。”明确指出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又根据文学艺术规律和特点。提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进一步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生活,并通过艺术感受“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抗战时期的延安文艺群体在演出】
在那个时期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后为“国歌”)、“八路军进行曲”(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一大批优秀革命歌曲,曾是脍炙人口、振奋士气、催人奋进、凝聚军心的“革命号角”。那英雄气概、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气势磅礴的战歌,唱响了各抗日根据地,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年代革命文化的魅力和奋勇杀敌的精神,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受到爱戴和拥护。直到和平年代,仍然是激发斗志、陶冶情操的“时代强音”。那铿锵有力的旋律,让人们精神饱满,是军魂所系、军威所在。尤其“团结就是力量”,唤醒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抗日,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前进步伐,团结起来形成钢铁般的力量,才能无坚不摧取得最后的胜利。
延安是文学的发源地,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基因深深滋养着这片沃土,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炼和升华,更贴近现实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这些文学作品是在血与肉的斗争中诞生,服务于抗战,深入敌后,讴歌抗日英雄的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秧歌剧,为抗日发挥着积极作用。
战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如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季的诗歌《王贵与李香香》,刘白羽的报告文学《八路军七将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斯诺的散文《西行漫记》,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孙犁的小说《风云初记》等。戏剧曹禺的《日出》《雷雨》《蜕变》,贺敬之、丁毅的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反映解放区开荒劳动模范的故事,《夫妻识字》讴歌解放区翻身农民开展文化运动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小二黑结婚》等反对迷信思想而自由恋爱的故事,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作风、气派、喜闻乐见的精品。
这些穿越时空的歌曲、戏曲、文学作品,承载了历史中为人民而战的题中之意,为战时中国抗日爱国文学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贡献。那动人的故事,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坚定奋进的歌词,令唱者为之感佩,听者为之鼓舞,依然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
在思想开明文化活跃的延安时期,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到处是欢声笑语,闻乐起舞蹁跹身影,深受人们的热烈欢迎。延安曾是一座歌城、诗城,一个激荡革命巨浪的海洋,涌现出鲁迅艺术学院、评剧院、诗社、诗会等,出现了许多文人明星、作家、哲学家和知名人士等。
抗战时期的文学有着不容替代的地位,它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学价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现代文学史还是当代文学史,都有一个贯穿性的母题,是作家追求的目标。抗日文学的内涵和民族灵魂也为建国后的新文学概括性和精神面貌做出历史标本,为现代和当代文学开创了先河和特殊艺术模态,深受更多人的接受和喜爱,对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铿锵战歌,难忘的岁月】
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和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会上的讲话:“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关于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讲:“……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
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后,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各个方面的范例。毛主席提出一系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领导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毛主席为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举世惊叹的巨大成就,为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方方面面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提供了为人民打天下、建天下的“红色模板”。
这些辉煌成就,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今天,这么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在他逝世后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肆意“丑化”、虚构历史、曲解史料、恶意重伤。我们一定要坚决制止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行为,坚决批驳他们的错误观点,坚决维护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任何人都不可动摇和否定。毛主席永远是人民的引导者,毛泽东思想永远是照亮中国和世界前进的灯塔。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传承毛主席领导老一辈共产党人为我们打造的红色模板,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让我们党的队伍更加清廉、务实、纯洁、忠诚,敢于创新担当,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