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刘秀云带来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多措并举,缓解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让音乐美术的大门向每个孩子敞开。对于城乡孩子而言,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互为补充,均十分重要。那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多年,学校承担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功能,主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音体美和兴趣课程的比重,但音体美课程极为有限,兴趣小组因人员分散、专业教师需求量大而难以持久,家庭实际上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接受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家庭通过购买市场化服务获得的。也就是说,接受素质教育的能力最后沦为家庭经济实力的大比拼,素质教育获得能力与家庭经济实力呈正比。
2017年11月-12月,我曾到甘肃会宁县调研,调研中发现会宁县会师中学在学校成立管弦乐团。无独有偶,2021年6月,我无意间听说湖南省祁东县启航学校的留守儿童合唱团办得特别好,专程到该校调研2天。祁东学校合唱团的培养模式与会师中学的管弦乐团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集体兴趣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会宁县会师中学的集体兴趣培养模式,通过改进传统以兴趣为标准成立的临时兴趣小组,在班级内部成立兴趣小组,管弦乐团就是最为典型的班级兴趣小组。后来,学校又成立了美术班、大课间班,不同的班级开发一种独具特色的集体兴趣。启航学校的兴趣小组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年级为单位,同一年级的同学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学校开发了20多项课外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游泳、街舞、拉丁舞、啦啦操、国画、书法、素描等,还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比如木雕、古排灯等。学校集体兴趣小组的好处在于,一是集体内部所有成员将兴趣作为一项必修的课程,所有人都必须发力学习,通过兴趣培养促进学习,通过学习促进兴趣培养。二是兴趣培养占用非学习时间,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减少了他们在课外游手好闲、滋生是非的可能。三是通过兴趣培养,能够规范学生行为,并将之作为学校管理学生的手段,比如有学生不好好学习,就将取消其兴趣培养资格作为激励条件,从而刺激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学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兴趣培养,能够弥补家庭之间的差异,淡化家庭经济影响。在班级内部,关键看个人后天努力而非家庭物质条件,谁最努力学习得最好,就能够获得教师的青睐与肯定。此外,与校外市场培训相比,该种集体培养模式的效果要明显得多,很多学生被迫进入培训机构,混混日子获得证书,但很难从中享受到乐趣。郑强教授曾说,“中国是弹钢琴人最多的国家,竟然也是去听钢琴音乐会最少的”。关键是家长将校外素质教育的学习当做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也变成了应试教育,音乐不能变成陶冶情操的载体,而是折磨心灵的魔鬼。不同的是,学校的集体兴趣培养,学生之间会形成比学帮超的良性学习态势,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同时能够真正地将体音美真正地变成一种影响学生未来的潜在力量。
会师中学和启航学校的积极探索,在素质教育发展领域中具有价值和可推广之处,目前很多学校的“双减”实践都是以此种方式在开展。不过,正如刘秀云代表所提出的,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建设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中小学招聘美育教师的支持,增加美育师资的招聘名额;另一方面可由学校进行师资力量的开发,比如可以开发校内有体音美才华的教师,会师中学管弦乐团的指挥杜正权老师曾经只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后来完全靠自学撑起了整个乐团,也可以开发本地具有相应才华的地方精英,启航学校开设的木雕、古排灯课程,就是请的当地的民间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