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非常小的新闻:65岁的扫地阿姨成为大学老师,教200多名大一学生种菜。刘阿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在学校做保洁一直很认真,多次受到表彰,去年底,她接过聘书,从“扫地阿姨”一跃成了学院劳动教育课的指导老师。
看似一个很小的新闻却让我感觉很暖心,我们现在不正需要这样正能量的事迹吗?一方面,扫地阿姨也可以当老师,体现了人人平等,体现了劳动人民最光荣;另一方面,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课,还专门请农民老师教基本上已经远离土地的学生们种菜,这种贴近群众生活的实践教育不正是现代知识分子们所缺失的吗?
我看到有评论说自己的劳动教育课学的是理论,根本没有实践,更别说让农民教种菜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没有劳动教育怎么能行?!
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分子联系工农群众,这个道理是毛爷爷那时候就教给我们的。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就拿种地举例:只有农民的靠天吃饭、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效益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只有实验室的理论推演和实验成果,知识研究就远远不能转化为可以实际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械。
所以,农民需要向知识分子学习理论知识,知识分子需要向农民学习劳动经验。不管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是为了推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拉近了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距离,让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的差距越来越小,最终实现真正的平等。
这就是毛爷爷所说的“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的一层意思吧。
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脱离了工农群众,就算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有多少人能种出萝卜白菜?越来越多的理论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形成了无数的论文,却没有转化成可以实际帮助人民生活的实践。
高校之中,学生是书呆子,老师是理论家。课堂上学的知识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知识;学术上做的研究课题更是为了发论文而做的死研究。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学以致用,往往是到找工作的时候再重新培训入岗,好像自己这四年大学白上了一样。
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让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对于分数的追求理所应当,但却极有可能出现偏颇。一切向分数看,只会死记硬背,“两耳不闻天下事”,这就很有可能出现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忽略。上了大学之后却依然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凡事都听妈妈的“妈宝”就是这样的价值观下教育出来的,更别提他们能和劳动人民相结合了。
就拿农业大学来说,有多少学生是熟知农业时节的?又有多少学生可以拿自己学到的农业知识回农村老家学以致用,帮助农村人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
不能说一个人都没有,但确实是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这不已经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出现的问题吗?当我们的教育已经远离实际、远离生活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用学到的知识回馈现实社会呢?
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深入基层社会,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才有可能重新构筑知识分子的价值观。
第一,到基层去一定会磨炼人的意志品质。这可以把落下的一些课程补回来。第二,到基层去一定能感受到中国最底层社会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状况。不了解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又怎么能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呢?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学子其实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村,而是被家庭塑造的乌托邦蒙蔽了。第三,到基层去一定会让人产生理想信念,让人感悟到要为祖国和人民做些实事。在和底层人民的密切接触中,才能体会百姓疾苦,才有可能呼唤出公心,产生要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如此看重“干部参加劳动”的意义之一吧。而对于学生而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没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多少知识分子能够走出书本走向广阔的田野?没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多少从温室里出来的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大多数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更别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了。
所以,当我看到“扫地阿姨当上老师给学生们教种菜”的新闻之后,感觉很是惊喜,我们的高校终于开始从实际行动出发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实践活动了。
真希望以后深入社会实践的劳动教育可以越来越多!真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可以重新看待劳动的意义。、
【文/青年赵文凌,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青年思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