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改革以来,虽然土地集体所有制没有变,但经营方式已由集体经营改为家庭经营了。此举调动了农民家庭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使农民摆脱了体制的束缚,提供了外出打工谋生、转产创业的渠道和空间,同时极大促进了城乡社会变革的进程。但就农业生产本身来说,农业生产的提高取决于众多因素,比如,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良种、化肥、农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场开发等等,人的积极性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家庭小生产与现代化农业存在着天然的难以克服的矛盾。因此,包产到户伊始,农户之间的合作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行为。随着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开发竞争的需求,各种农产品专业化种植、养殖合作社应运而生。党中央顺应全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进行有关农村法律政策的调整,全国人大于200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随之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扶贫办在2020年就曾宣布,全国九成以上的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率先提出来的,2016年12月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塘约道路》一书名声大噪。从此,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新时期农民合作社中独树一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特别是在山东烟台市、贵州毕节市在市一级层面全面铺开,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效果。
作者曾在山东、贵州、浙江、内蒙古等地考察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根据本人掌握的调查资料,试图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模式作一介绍和分析。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代表性的几种模式
一、塘约村模式
塘约村是村社一体,合股联营;七权同确,一清七统管理模式。七权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塘约村实行七权同确合股经营后,凡是村民以前私自开荒土地,乱占集体荒坡地都要退回给村集体。在多占集体土地上建的房屋,村民会上讨论决定,可以按每平米50元交给集体,来取得多占地的使用权。一清七统管理内容是:一清是,集体个人产权分清了;七统是全村土地统一规划,产品统一种植销售,资金统一使用管理,村务财务统一核算,干部统一使用,美丽乡村统一规划建设,全村酒席统一办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订立了红九条等村规民约,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村社生产经营活动分公司和队来进行,如运输队、建筑队、蔬菜种植社、旅游公司等来进行。
塘约村经营管理不是过去人民公社的工分制,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按照现代生产要素进行利润分配,着重向农民劳动者收入方面倾斜,村里人在农业集团、建筑队等不同岗位工作,都挣得是工资,比如在建筑队大工师傅一天工资300多元,小工工资100元。一个农妇每个月工作26天,每月最低基本工资2400元。
集体建有固定的利润提留比例制度。合作社年终结算,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务支出,其纯利润按三三四制再分配,即合作社提留30%,作为再生产基金;村集体提留30%,作为村集体公益事业基金;40%按照村民入社土地亩数的数量再分配。塘约村村民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劳务性收入,占总收入的80%;财产性收入,占20%,主要是地租收入,合作社按耕地肥瘦好坏付给村民每亩300—700元返租承包地费。但农民与在外打工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同时又是村集体的主人,他们有着做主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除拿到承包地地租固定收入外,还可以从集体经营中得到二次股份分红。企业经理管理得不好,村民有罢免经理的权利,与在外打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塘约村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大翻身,如今已经是富裕名村,全国各地前去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学塘约,但做到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合作社可谓是凤毛麟角。这是因为塘约村是在洪水毁村的特殊境遇下,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村民逆境求存的一种选择。一般来说,村里成立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要有小到大,不断动员吸收村民自愿加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但值得指出的是,全国百强村都是村社一体化经营,只不过那些村当初没有实现包产到户、或者刚实行了包产到户没几年就改回来了。
二、山东烟台模式
烟台是革命老区,农民觉悟高,村干部素质也较高。同时烟台又是优质苹果、樱桃、梨、草莓等水果主产区,一亩苹果种植好可以下果5000多斤,产值万元以上,因此村民比较富裕。但也有隐患,苹果产果期只有30年,而烟台苹果树多是集体化时期种植的,多数果园已经严重老化退化,一家一户又建不了高科技现代化果园。资本流转农户土地建果园,地租成本太高,且种植苹果4年后才能见到效益,周期长,难度大,于是烟台果业发展陷入了瓶颈阶段。
烟台市组织部在2015年学习塘约经验,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1年全市已经有70%的村建起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是村社一体管理,村社是分开的,但村党支部书记出任合作社理事长,这是制度性的规定。在烟台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实行的是一肩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要经过合作社社员大会上竞选,才能进入合作社的领导层。这是因为,村党支部发起带动村民加入合作社,充分尊重村民经营自主权,村民自愿申请加入合作社,不强制,因而不是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也有的村民一部分土地加入合作社,一部分自己经营。合作社采取的是股份合作经营,村民以土地、现金、劳动力、其他财产全部折合成现金,以现金来确定股份的份额。外村人和公司也可申请加入合作社,但外来资金股份一般控制在20%以内,这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规定的,确保农民在合作社据主导地位。村里现有的公用土地、水利设施、公共财产、空闲地、荒山等各种资源,折算成现金入股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化果园过程中,因为取掉了分地时各家留的地埂,一般能增加8%的土地,增加土地部分也归村集体所有。政府部门投入到村里的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和各种支农资金,也折算成股份,归村集体所有。因此,实际上村集体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最大股东,党支部书记出任合作社理事长也就顺理成章。合作社的利润提交积累后,归合作社成员所有,按股份分配。村集体按照股份从合作社得到的收入,归在册全村人所有,用于全村公用、公益事业、或者投资其他产业。合作社具体经营按公司制方式管理,比如,果园经营团队,由会员大会上推选出来的人组成,合作社其他成员参加果园劳动,按日工、月工资或者包工方式结算,也可雇佣外村劳工。年底果园纯收入,经营团队按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和奖金。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调动发挥了村民的积极性。我参观过烟台30多个合作社,大框架基本相同,但各村具体制度是由村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由村民在大会上讨论制定的,因此每个合作社各有各的特色,不是形式主义官样文章。所以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越办越好,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学习。
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际上是将土地集体所有权和村民承包经营权捆绑在一起,以村里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企业中,土地按照市场价格折算入股资金,以集体的身份保持住了一个股东地位角色,而且代表了土地出让方,选择合作伙伴时出于主动的地位。这就既保护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参与分享产业创新带来的丰厚利润。同时又为资本、技术进农村打开了渠道,给公司企业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企业自己进入农村,整块大片流转土地过程繁琐复杂,遇上不愿流转土地的钉子户束手无策,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预料的矛盾和困难,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简便易行的好途径、好办法。
三、贵州省毕节市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
2021年,我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到毕节市采访了20多天,毕节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唯一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这里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的难以想象,山岭连绵,百分之捌玖十的耕地是挂坡地,连梯田都称不上,土层又薄,村民人均土地1亩左右,人口又多,比较大的县人口超过一百万,过去这里交通信息闭塞,村民难以走出大山,就靠山吃山,烧柴做饭,连林木都砍光了,山岭变成了秃头。穷困导致了生态恶化,恶化了的生态更加剧了村民的贫困化,毕节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在党中央扶贫攻坚战役中,毕节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大干苦干,山变青了,水变绿了,生态恢复了,村民整体脱贫了,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毕节市有27个典型受到表彰。
毕节市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坚强的领导作用。毕节市在全市范围实现了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
毕节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三种基本形式:“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和“县委统领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实体”。
毕节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与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做法大体相同,因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从合作社的规模、专业化、管理成熟度及经济效益来看,我认为毕节整体上不如烟台,但毕节市合作社是将所有贫困户都吸纳在合作社里了,这就将扶贫工作纳入了组织体系,使扶贫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这一点很重要,有极少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会陷入贫困,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因此,农村扶贫就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合作社承担起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这就为政府扶贫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有了抓手,就能动员组织全体村民一起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毕节“三农”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抓农业产业化,各县都有龙头产业,比如,黔西县开发的黄牛产业,县政府直属农投公司与贵州黄牛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黔西SPV公司,公司为合作社提供小牛犊,并提供酒糟饲料和配置精饲料,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各村合作社承接养牛环节,将牛犊引来在自办养殖场里饲养,或者放到入社社员家中饲养,饲养了六七个月后,将肉牛出售给黄牛公司,合作社每头牛可收入4000元纯利润,生育一头牛犊另外奖励1000元,农民十分欢迎这个养牛产业,他们并将牛粪开发出养蚯蚓产业,养1亩蚯蚓产值达到五六千元。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县委统领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实体”就发挥了主导作用。
毕节有一种叫作红托竹荪的蘑菇,形状像从竹筒里剥出来的,原是一种野生菌,味道特别鲜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乡从山林里采摘到一朵红托竹荪,就能卖10元,可以换47斤玉米,红托竹荪都卖到广州和东南亚一带。后来科技人员把红托竹荪菌种分离了出来,可以人工培育了。如今红托竹荪种植模式是: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提供菌种,乡镇联合社与公司合资建菌棒培育厂,把菌棒再交给合作社来搞。合作社可以利用村里的空闲房种蘑菇,也可以分给农户去搞。林下也可种红托竹荪,品质比大棚里的还好,我们现场参观过,蘑菇刚出土,顶着红冠,胖嘟嘟的,挨挨挤挤,可爱极了。老乡说林下1亩可收入2000多元。这就是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民与农业高科技结合,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 在红托竹荪产业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毕节市高山冷凉蔬菜已经成为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远销东南亚和广州市场,而县里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建起的现代化温室生产车间就成了蔬菜高新技术的输出地,成为了高山蔬菜产业的龙头。威宁县更是将整座山开辟成蔬菜基地,这样的规模,这种搞法就不是一个村的合作社能搞了,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就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毕节市是县乡村各级党组织都在领办合作社,在农牧业新产业链条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各有各的责任,党组织起到了压仓和领航的作用。
四、李昌平内置金融合作社
全国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创建了中国乡建院,以民间团队的方式在农村开展创建合作社的工作。他提出在党组织领导的合作社里,设置内置金融,培植乡村里内生发展动力,二十几年来乡建院在全国培植了200多个试点,成效显著,在全国农村合作社中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李昌平“三农”问题研究成果核心理念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村社共同体制度是中国立国之本;必须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改变农村组织低效,金融无效、产权无效的现状。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集约经营起来,产权交易起来,资源变产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在村集体共有产权下面实现村民“多权分置,混合共享”的中国特色农村产权模式,使广大村民真正拥有可靠的财产性收入;党支部要领办合作社,坚定地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村社要内置金融,解决乡村合作金融无效的问题,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振兴要有专业团队来参与。为此,他创建了乡建院专业团队直接参与各地乡村振兴建设。乡建院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地党组织和政府是乡村改革试验的领导者,村党支部和村社共同体是试验的主导者;村民和社员是试验的主体,乡建院专业团队是试验的协作者,不能喧宾夺主;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产权、财权、事权、治权和金融权要回归行政村,使行政村成为真正有实力、有活力的经济实体,拥有较强的治理建设乡村的领导能力,走自主性建设、实现自主性发展的路子,将农村建设成一个美好的共同体家园;合作社要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利用团队的力量以批发价购置生产资料和村民的生活用品,降低购置成本。利用团体的优势,提高所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权,提高收益;以合作社来整合乡村土地、山林、河流、空闲地以及村民的住宅地等各种资源,来吸引城里的投资,打破城乡流通的壁垒,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
李昌平提出的“四权统一”,指农村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的统一。“三位一体”是指村社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三种职能于一体。将农村打造成有实力、活力的集体经济共同体。
我参观过李昌平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合作社试点,现将树林召模式简要介绍一下。
树林召镇的合作社,可以总结为“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三层四级联动”合作化模式。三层为“领导指导层、主体层、合作层”。一个体系,即一村四社及联合社体系。一村,指行政村,行政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下设四个部门,也称四个社,四社指: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宅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各社单独经营核算。同时,还在镇一级建立了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的联合社。
四级为“户级、社级、村级、镇级”,他们逐级入股,互助参股,多点合作,真正发挥出了合作化的优势。
合作社和联合社组建完成后,镇村社三级都要号召广大农民尽可能多的加入相应的合作社,比如土地合作社、房宅合作社,或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等。如有的农民只参加消费合作社也是可以的,能够享受到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物质和生活物质的价格优惠。农民个体不再加入联合社。
两个平台,即农村产权交易的线上线下平台,线下平台叫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线上平台是乡建院创建的“乡村壹家”网站,线上线下互动合作,同步推进。
资金互助社是一村四社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具体做法是,村民以资金入股互助社,社员可以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在合作社里有偿借款。
李昌平认为,党支部领办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特殊法人实体,是土地所有者,其内含部门(资产中心、信用合作部、保险合作部、土地合作部、房宅合作部、购销合作部、技术部、品牌部……)、企业(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和专业产销班(专业合作社:如草莓、山药等专业合作社),统领的是农业经济大船及大局;如果党支部领办的只是专业合作社,统领的就是农业经济的小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乡村的自治。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党支部书记要千方百计抢抓机遇、一心一意把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做大做强——巩固四权基本制度、走向四权统一。
李昌平从几十年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出:要永远记住集体经济只追求“吃租、分利、资本化”收益,千万不要追求生产性收益。吃租:如土地、厂房等出租;分利:如统一购销分利,办“粮食银行”追求定价权,收益分利、参股矿权分利;资本化:如对集体的盈利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获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千万不要靠搞农业生产赚钱,农业生产赚钱一定要留给农户。如果支部书记当董事长、村主任当总经理,反租倒包农地种庄稼,这样发展集体经济,相当于三岁小孩玩家家!
五、浙江缙云县好溪村模式
好溪村不是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内部不是采取股份制经营。而是党支部以村集体的形式来主导改造新村,整体开发经营村庄的,村里的利益人人均沾,不是按股份分配。村委会与引进的合作企业采用的是股份制。
好溪村有1600多口人,人均只有3分承包地,村里现有耕地只有300余亩。2012年,在党支部的主持下,通过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决议,开始有序流转村民土地承包土地,由集体统一经营,截止2014年底,全村99.9%的土地流转到集体。同时决定,土地流转费发放到二轮承包到期为止,以后土地上所有收入,属于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所有收入按村民户籍人口享受分红,按人口而不是按股份分配。大家都知道,国家政策是承包地三十年不变,死者不抽地,生者不再分地。就连塘约村也是按照村民各户的承包地面积多少入股经营的,好溪村算是一个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村民自愿把土地交回集体经营也是允许的。
好溪村起步是从建设美丽乡村入手的。全村原有住房多是平房,少数是简易二层楼,房屋建的杂乱无章。村里道路基本是3米左右,前后间距狭窄,破烂不堪,已完全不符合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建设新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好溪村两委充分用足了政府的政策。缙云县政府规定,每户住宅地面积不能超过85平米,但儿女成家可以分户,理论上父子分户后就可以得到170平米的共建住宅建筑面积。但村里早已不分住宅地了,因此,村民分不分户也没有了实际的意义。村党支部书记郑理坚向村民宣传一种新的理念,村委会统一规划新村建设,村民可以重新调换住宅地,建联排新楼,新楼建到4层,村民的住宅面积不就等于扩大了几倍吗,父子分户不就能多得到一倍的住宅地面积吗?村民原有住宅地超标面积的,可以高价有偿交回村委会。自家住宅地面积达不到85平米的,可以向村委会购买。这样全村人建新房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卖住宅地和买住宅地的人都有了,村委会从中也赚了差价。村委会重新规划了住宅楼,重新规划整修了村里的道路。村委会把村里旮旯边角闲散地整合起来,由工程队垫支建起了一排商品楼,以成本价分配给相对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的村民,这样保证每个村民都有新楼房住。新建了一个农贸市场,村集体每年可以收入130多万元租金。村民建楼,村委会不指定建筑队,由村民自行雇用,免得村民说闲话村干部从中吃了回扣。但村委会要对进村施工的工程队审查资质,要求每个工程队预交工程质量保证金50万元,这样村委会流动资金也有了。就这样4年操作下来,在没有政府和社会投资的情况下,旧村改造成美丽的村庄,村民平房改建成楼房了,村里道路全部硬化了,道路两旁栽花种树,安上了路灯,全村亮化、美化了起来。村里的祠堂变身为全村文体活动中心。村民在祠堂里打乒乓球,舞台上唱歌跳舞,在广场上扭秧歌、跳广场舞,甚至连民兵训练活动也搞了起来,每年春节还主办村级文艺联欢演出,并主办过全镇乒乓球比赛。好溪村还在到赤岩山路和到高速公路引线路边载种了四千多株芍药,进村路成了为美丽花带,美化了环境,吸引了游客。2020年,他们把即将坍塌的郑氏祠堂进行了维修重建,祠堂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已经作为党建村史馆投入使用,同时亦是村里旅游接待、商务活动中心;新建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村农贸市场;村里还改造了10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在入村口建了一个标志性建筑。村里还计划新建6个健身广场,供村民锻炼身体。
2020年,郑理坚告诉我,村里固定资产已经达到6000万元。2021年,村集体同省旅游休闲协会合作建成“琅琊谷”旅游项目,开始运行,村委会国庆节期间收入近140万元,好溪村正向集休闲观光、娱乐游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特色村转变。
同时期,我们内蒙古在农村搞“十个全覆盖”建设,为村民修路建房等十个项目主要靠政府投资,而好溪村搞新农村建设,不光没有政府或社会投资,而且还向政府城建规划部门交了200多万设计费。这让我感慨不已。
好溪村2011年村集体收入7万元,通过10年的努力奋斗,2021年年底,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50万元。好溪村短短几年发展成为美丽富裕的村,其主要经验:一是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团结带领村民一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美丽富裕的新家园;二是,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自己来决定。
我是2016年认识郑理坚书记的,他当时只有40多岁。2016年11月,浙江缙云县18位村干部在网上发出了致全国农村干部群众的联名倡议书,他们认为“集体经济的严重削弱,村集体无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无法建立公信力,农民一盘散沙,农业细碎化,农村经济无从发展,农村社会趋于解体。” 强烈要求强化村集体所有权,呼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此举被社会舆论称为18勇士,牵头人就是郑理坚。
在好溪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全村党员的相片,党支部每月二次党员活动雷打不动,党员在村民中起到了带头核心作用,全村人监督评议党员。郑理坚本人身材瘦小单薄,说话和气,不是那种领导强人形象。但他与支部成员密切联系群众,就获得了动员群众一起奋斗的强有力的能量。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新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形式多样,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各地有不少人自发到试点参观学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党支部发挥了主导作用。合作社代表了全村人的根本利益,吸收全村人参加,不能落下一户贫困户。这与村民自办合作社不同,民办合作社往往是强强联合,排斥贫困户参加。也与农民将土地流转到公司或民办合作社不同,村民流转土地只能得到一点地租收入,他们丧失了对土地的经营权,而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土地还可以二次分红,村民在合作社还有发言权。我们知道,各级政府历年对“三农”工作投资力度是很大的,但是,政府资金往往到了民办合作社和流转农地公司的手里,贫困个体农民受益不了,政府支农资金使用实际上是扶强不扶弱,这与党中央共同富裕的理念不合。而且,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勾结政府腐败人士套取支农资金的现象屡禁不止。烟台市牟平区小苇子村合作社的事例就很有说服力。小苇子村争取回建现代化果园补贴资金503万元,补贴资金进了村委会的账户,转变为村委会注入合作社的股金,大大提升了村集体资金在合作社的股份,而不是向过去一样直接注入合作社,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支农资金使集体和村民直接受益,外来公司股份只是间接受益而已。该村吕书记告诉我,三年后,全村入合作社的村民,每户在合作社的果园资产就能达到70多万元。果园进入盛果期,一年果品就可收入一二千万元,这只是一个373口人的村子,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人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理想。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人民公社在理念追求上是一脉相承的,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要起到核心领导作用,带领村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但体制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民公社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在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中,公社占据领导地位。公社是政社合一的机构,公社干部挣的是国家工资,书记、社长是上级党政部门派来的,他们首先要对上级政府负责,这就容易产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产生乱指挥生产,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连种什么庄稼都得按上级政府制定的种植计划执行。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虽然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变,但合作社重大事务要通过社员大会上民主决定,而不是听从哪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指令,面对的是市场,上级政府不管合作社具体经营内容,完全由村民自己做主。人民公社实际上是半官办集体经济,实现的是计划经济。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民办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管理,这是二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体现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代表了全体村民的利益,将农村土地水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股份制的形式吸纳社会资本的参与,自主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对接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资金扶助,把村民组织了起来,带领村民向着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前程光明,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