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也不想再写疫情随记了,可是疫情不结束,封城还在继续,生活还没有正常,只好再接着写。
疫情随记写了二十篇之后,本来觉得差不多了,不想再继续写了,坐等解封就可以了。但是疫情和封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在继续,只好再接着写下去,到疫情结束。
今天一早又是刚七点,就被楼组长敲门叫醒,说要做好抗原,准备下去做核酸。起来看了一眼手机,楼组长六点半就通知了。这比以往还要突然,以前至少会提前到头一天晚上通知,这次是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通知的。
把全家叫起来做好抗原,七点半下楼做核酸,结束了回来,家里人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又睡了一会儿。本来昨晚就两三点才睡着,实在是感觉很困,就又眯了一会儿。
五月八日小区通知,接下来要进入静默期。有人问要多久,志愿者回了一句说,通知的是到五月十日。
因为之前快递已经基本上恢复,甚至我们该叫了一次外卖。虽然现在的外卖差不多两小时才来,毕竟是已经能叫了。所以这段时间就没有像之前那样大量在家里囤积物资。
静默第一天家里人就说,家里的菜不多了,最多能维持两天。我们赶紧在美团上下单,又打开小区的团购,看看有啥新的团。本来前些日子稍微宽松一点,团购群已经沉寂了,这下又活跃起来了。
静默到昨晚,志愿者和楼组长又转发居委会的通知,说静默期要延长到十五日。但是比之前两天稍微好一点的是,可以每天每户一个人下楼一次,去拿快递。其他人都必须足不出户,配合防疫。
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以前上海老百姓总体上还是比较信任政府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老百姓也能遵守要求。但是这次封城之后,一开始通知的是四天鸳鸯封,时间到了又不解封,而且停了快递,也不解决老百姓生活物资供应问题。
从四月十一号开始,政府就说要划分三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管控政策。大家都以为防范区的政策能够落实,就可以出小区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意味着可以自己不用在小区里接受高价物资,可以自己出门买东西。
但这个政策只在部分区域落地执行了一天,就匆匆结束了,马上提级管理了,管控区按封控区管理,防范区按管控区管理,还是只能在小区里活动。
哪怕超市个店铺就在小区门口,居民不能出门自主采购,就只能让团长们组织团购,价格当然就很不一样了。最近的物价也确实越来越离谱,那天我在网上买了点水果,荔枝算下来平均一颗要四五块钱,香蕉一根也得七八块钱了。
而这次上海自创的名词静默,就是要求居民呆在家里,足不出户,而且要停止团购,停止快递,断绝一切与外界的人员和物资往来。至于居民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就没有说法了。
据说是会发放物资,但是从以往经验来看,发的那点物资杯水车薪,完全不能解决问题。这次也说是会发,按你第一天就说是有,所以团购都暂时推迟送货了,但是我们这边的消息说,要明天才能送到。
上海这次封城,出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些是政府政策奇葩,有些是基层执行粗暴,当然也有些确实是老百姓不配合,所以给其他地方的人看起来,好像是上海老百姓太矫情,不配合防控政策。
其实整体来说,上海的老百姓一直都是比较信任政府的。最典型的就是垃圾分类政策。这在其它地方基本是就是一阵风,过去了就没人管了,但是上海至今仍然在执行,包括疫情封城,仍然是在执行的。
这种信任是非常宝贵的,建立起来很难,破坏起来却很容易。因为这种信任去建立在能够温和理性沟通的基础上的,并且能够相互谅解,相互体谅,才能相互配合。
如果一方反复失信,那么这种信任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再加上不断加码的执行压力之下,执行方式越来越粗暴,这种信任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了。
对任何官僚体系来说,高层的流动是为了保持队地方的控制和忠诚,中层个基层因为流动性低,所以在执行的时候会考虑具体情况再适度从宽或者从严。
现在的局面已经变成了上面什么都要,面面俱到,但是中心任务突出,下面只能顾头不顾腚,为了完成一个中心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所以才会出现破门入户,半夜强行入户把人拉走的情况。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疫情虽然最终还是能够控制住,但是过去赖以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的基础已经被破坏了,未来再重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