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必要回应,但我还是回应下吧。
今天早上7点多,我在微博上发了个视频。
视频的内容非常简单,说的是某上海团长在小区门口摔活鱼,只因为他报备的是冷鲜鱼。
为什么报备的是冷鲜鱼,结果运来的是活鱼呢?
居委会人员解释称,如果报备的是活鱼,他们不可能批准其采购。
至于为什么不能批准采购活鱼,对不起,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了。
讲真,这件事情本来只是我工作时恰巧看到的,当时也没有多想,只觉得有些诡异,随手就发了个吐槽。
结果,不发不要紧,一发引来了不少杠精。
最经典的莫过于标题的那句,“你要是个客观的博主,就少发上海的负面新闻!”
我不否认,我确实很少发上海的正面新闻。
但我不发,不代表我不想发,而是我很难看到。
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上海的正面新闻固然占据大多数,但由于媒体在宣传上的的不给力,没有设置对应的议题,也就难以形成相当的传播。而没有相当的传播,在微博这个大舆论场上,就约等于没有发生。
再加上负面新闻确实会迅速发酵,且官方把大量精力都投注在回应与辟谣上。
所以,真不是我不想发,而是没得发。
换言之,我要真想发点上海的正面新闻,还得自己去找,而我本身又不承担上海的宣传工作。
因而,惯于发负面新闻,压根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上海自己的问题。他们应该好好反思下,为什么大众对上海的负面新闻趋之若鹜。
其实,早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就曾建议过上海要多做正面宣传,就算为了面子不想宣传各兄弟省份的援助,上海人民之间的互帮互助也可以多来点。
然而上海呢?
不是宣传大叔举着红酒杯做核酸,就是宣传上海人民解封后的第一件事是去买咖啡,试问,这样的宣传真的能起到团结大众的作用吗?
委实说,我是真的很难理解上海的宣传思路。
坏事不让加话题也就算了,毕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什么连本该大肆宣扬的好事也不加话题呢?
要知道,微博的规则可是,只有加话题才有可能上热搜,只有上热搜才有可能被广泛传播。
我们都知道,好事在舆论谱系里属于主流舆论,由于经常是常识、共识或是常理,且基础性认同已经完成,因此很难传播。
不过,由于上海经历了太多的坏事,在有坏事作为锚点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好事比平常容易传播。
可在有助力的情况下,上海的宣传为什么依旧不接地气,成天整些有的没的呢?
反正我是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综上所述,如果非要计较为什么上海鲜有正面新闻,应该指摘的绝对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该是在宣传上无所作为甚至开倒车的上海宣传。
我当然可以发上海正面,但我终归是人微言轻,即便发了,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说到底,真正能起到改变公众印象的,应该是上海的宣传机器。
但他们早已腐朽不堪。
不然的话,在如此之多的负面新闻下,最起码得有一两件能够信手拈来的正面。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说出来让每个人都有印象的有关上海的正面,哪怕只是一件呢?
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