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谐音“我爱你”。这天河南推出了一个“我爱你”的创举,震惊世界。据大河网等多家媒体综合报道,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要在全省执行一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隔天核酸”。这是全省“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服务指导意见”,河南省省会郑州市5月底作为试点城市先行启动。
此举如果推行开来,绝对是一个“创举”,一个常住人口近亿的大省,如果加上流动人口绝对超过一亿的大省,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且成为常态工作机制,这真的“科学”吗?我严重质疑这种做法,窃以为有点“过度防疫”了。
河南省说,“此举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更早发现潜在风险”。理由光明正大,无可非议,但我所担忧的是:
这样密集的核酸,谁花钱?不管是个人花钱,还是国家花钱,是否都太多了?这就如同居家过日子,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哪一元钱买盐,哪一元钱买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有很多亿人月收入仅千元左右,并没有“小康”,这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全都用在核酸检测上,这日子过得下去吗?个人觉得还是应该统筹兼顾下。
如此密集的核酸检测,是否会造成群众恐慌心理?如果疫情严重,这样的核酸密度,显然有利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无可非议;但如果仅仅为了防范疫情,这样密集的核酸,这样的工作状态,让工作人员和群众每天生活在神经高度紧张中,真的“科学”吗?可以预料的是,就像喊“狼来了”一样,起初群众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引起恐慌心理,但时间长了必然耳朵听出了“茧子”,麻木不仁了。
如此密集的核酸检测,有没有考虑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拿固定工资的公职人员,还好说一点,反正旱涝保丰收,我最担心的是没有固定工资、收入微薄甚至没有收入的群众。这三年的疫情,已经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小企业倒闭的难以计数,下岗失业的难以计数,因为日子难以持续抑郁自杀的悲剧,时有听闻。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不考虑民生只考虑官帽,那就是渎职、失职。我不知道老百姓的日子,在决策时有没有被通盘考虑进去。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集中排队也有传播疫情的隐患。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不要太高估老百姓的整体素质,戴口罩都那么规范吗?现实情况是,一个口罩戴N天的比比皆是,只盖住嘴巴露出鼻子的比比皆是,戴一会摘一会的比比皆是,不戴口罩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因为去做核酸而造成交叉感染,是不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认为做核酸也是一种有传播危险的聚集,如果真有阳性患者混迹其中,传播风险是有的。
把做核酸当成一种牟取暴利的行为,应引起高度注意;故意制造“假阳性”、“假阴性”而误导疫情的行为,是严重的犯罪,应该重判。以前把人心往好处想,觉得新冠疫情是“国难”级别的,大家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但随着一些报道的披露,发现某些人的心是黑的,还真有发“国难财”的。上海、合肥、北京都报道了相关的违法犯罪案例,但处理意见要么太轻,要么淹没消失没有后闻。高密度的核酸检测,必然会引发舆论的质疑,建议账目要清楚,监察跟得上,查处一起重判一起,让每一次核酸检测清清白白,经受得起历史考验。
疫情当前,怎么防疫才最科学,还是要多听听各方意见,做出最有利于国家、最有利于人民的决策。“动态清零”政策很好,但不能为了“清零”而造成其他重大的次生灾害。既要对疫情严防死守,还要为老百姓着想,这日子终归得过下去。本来,这些事情不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能左右的,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关所有中国人的利益,虽人微言轻,也不得不多想一想,提出自己不算成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