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个题目有点扩大其词,但真正看到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这些插画,我觉得把问题说严重点才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开始,大家质疑的都是插画的美丑问题,这样的眼睛和嘴巴放在小朋友身上,确实不好看。小朋友的眼睛迷离无神、眼距很管、嘴巴也有一点像青蛙,说难听一点,看着就像是生了病,一点小孩子的朝气和活力都没有。小朋友本来就比较喜欢看图画,用这样丑的插画做小学教科书的封面和插图,真心会让人感到不适。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弘扬的是真善美的东西,我们的小孩子也不长插图上的这个样子,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里的小朋友都是积极向上、活泼灵动的,为什么数学教科书不是如此?在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的下一代教科书上,为何要用大家都觉得不好看的插画呢?
其实,如果讨论仅仅停留在审美问题的话,我也不会说出题目那样严重的话来,直到看到了还有这样的插画。
这样的插画放在小学生的教科书里,我就不仅是不适了,而是实在不能理解。伸舌头、露下体、穿美国国旗……把这种精神污染渗透给祖国的花朵,细思极恐!
一度,我还有点怀疑网络图片的真实性,我家里没有上学的小朋友,但一个朋友却向我证实了他家孩子的教科书插画就是如此。而且,这不是最新版的教科书,也就是说这样的插画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我上网查了查,去年就开始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了,今年是旧事重提,而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小学生使用了这样的教科书?
教科书插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下一代的思想。给小朋友们看这种精神污染的插画,还是看阳光向上的插画,不仅仅是一个审美问题!
作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知识来源,教科书一直负有重大责任,教材的插图和文字一样重要,都是启蒙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相比于以前的教材,这版人教版数学课本的插图里,孩子的精气神没有了,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已经脱离了源于生活和广大劳动人民现实的基本初衷。说严重点,这样的插画元素会影响一生的审美和意识认知判断。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年轻一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未来。
香港、新疆的毒教材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曾几何时,我们不理解为什么HK回归了那么多年,却还是有那么多居民还是不和我们一条心,甚至其他地方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被煽动的混乱。直到去年,毒教材才浮出水面被彻查,我们才知道原来有些地区的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注定了不和我们一条心。
这些事情都在提醒我们,教科书之争就是思想之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数学教材的插画尚且如此,语文教材的问题则更严重。
有网友翻遍了小学的教材,称从二年级开始,教科书里的负面形象常常选用中国人的故事,正面形象则选用外国人。而我们儿时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经历了被踢出教材后又重新选入教材的曲折历程。大量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教材里消失也是不争的事实。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有网友指出,两千年左右《金色的鱼钩》插图长这样,这也是我自己儿时的记忆:
而到了10年之后,北师大版本《金色的鱼钩》插图变成了下图这样:
大家自己感受一下,这样的插图真的不是在丑化红军吗?红军战士可以哭,可以有情有义,也应该有情有义,但这样的“哭相”大家觉得好看吗?把红军战士塑造成这样,认真的吗?跟经典插图比较,小战士也是带哭相的,但是却不软弱,不丧,整体氛围是坚毅的。这也正是我们的红军精神所在,为了心中的信仰,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坚强!而后一版插图,战士们哭成一片,老班长虚弱得不成样子。整体氛围不像是心中怀有崇高信仰的红军战士,倒像是垂头丧气、毫无信心的“逃兵”。
这样的教科书插图绝对不仅仅是审美问题了,这背后隐含的思想倾向我们不得不提防!
最新消息,在舆论发酵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他们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
这个回应来得很快,但比起已经存在许久的问题教材,这次终于引起了大范围讨论,这个回应又来得太慢!
回应回复了舆论上的关切,但我不希望这个问题仅仅停留在审美差异上,这背后有没有资本猫腻?这背后有没有细思极恐的思想问题?
关系到下一代教育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好关!
【文/红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