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这是在城市里奋力打拼的年轻人遇到挫折时,常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
然而,如今的年轻人真的能自由自在的选择回农村吗?我想答案恐怕不言而明。
从一开始,选择去城市,还是回农村,年轻人就遇到了诸多困扰,这背后反映了这样一种不确定性:年轻人到底是选择拼搏,还是选择安稳。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去繁华的大城市长见识,挣大钱才是他们的选择,回农村能干什么呢?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刚好最近是各地高考出分的时间,我们此时来讨论经济学家任泽平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关于“选择城市还是农村”的争论,是再好不过了。
任泽平有这样一些观点:
一二线拼才华,三四线拼关系拼爹。
人口流入都市圈城市群是文明的象征和力量,大家都到乡村里面去是倒退到农业文明。大城市是移民社会,三四线城市,低能级城市是熟人社会,只有大城市才有有创新活力,有充足的流动性,才能带来公平,实现阶层跃升。
所以他劝说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大城市房价高、拥堵、空气差,你们还是要来。因为这里有你的梦想,这里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公平的舞台,这里让你的奋斗能够有收获。
▲任泽平
而俞敏洪则认为有视野格局的年轻人可把知识用于农村发展。
首先,咱先说个结论:这两人基本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立场、观点。
先说说任泽平的观点。
一个所谓“大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大城市才是拼才华,小城市/农村是拼关系、拼爹,这就有点不切实际了。现在哪个年轻人还不知道,甭管走到哪儿,你没点关系,没点“爹”的,还想混出头?白日做梦!
等着被996/007压榨吧你!
任泽平,典型的精英主义,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什么叫到大城市就是文明的象征,回农村就是倒退,就是回归农业文明了?
我就问问,没有农业,没有农村、农民,你吃的粮食从哪儿来?天上掉下来的吗?
把大城市捧得贼高,农村贬得贼低,又说什么创新活力,又说什么公平,奋斗有收获。
不就是为了忽悠年轻人都去大城市里,乖乖充当廉价劳动力,充当耗材,为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维持大城市的运转,喂饱资本家,也喂饱任泽平你吗?
去一线城市奋斗吧
献了青春献子孙
把繁荣托举起来
毕竟大佬们也住里头
作为经济学家,任泽平当然希望年轻人去大城市发展,为大城市发展带来机会,至于年轻人牺牲与否,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人口红利才是经济学家关心的。
但大城市能给年轻人什么?又从年轻人那儿拿走什么?
给的是钱,拿的是命。
普通年轻人不就纯纯的耗材吗?
虽然去大城市,客观来讲的确有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更容易实现阶层上升,然而年轻人是否真的能在大城市立足,还是个未知数。
大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如今的年轻人想要定居,就要付出全家六个人的钱包和二三十年的房贷。在持续的疫情之下,能不能保住工作都难说,更别提要买房、每月还房贷了。
在大城市工作,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高工资,高福利,都能娶到白富美,嫁给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混得好点,大部分人还不是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更何况,如果打工人都觉得大城市能赚钱,劳动力全都集中到大城市,排着队要给老板打工,那老板们开心死了,这工资能高得起来吗?
一旦等到35岁,耗材没了使用价值,还不是会被大城市的资本家一脚踢开?
说句不好听的,大城市想要留住的是你年富力强干出的劳动成果,而不是身体老化的你和不产生价值的你的家人。
随着青春的消耗,打工人在大城市越发变得举步维艰。
可这个时候,还能回得去农村吗?不能了。
一不会种地,二没有资源、人脉,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打工人就夹杂在这样一种现世下苦苦挣扎。
由此,我们再反过来看俞敏洪。
自从教培行业被砍掉之后,俞敏洪就转型做起了助农直播。
当然能选择农产品也说明俞敏洪有一定的情怀,想要为农村、农民做点事,但从实际来看,农民这一群体不会因为俞敏洪手下高情商的主播董宇辉多卖出几箱玉米,就得到根本的生存环境的好转,他们依然逃脱不了外出打工的命运,因为种地是养不活自己和家人的。
▲董宇辉直播卖玉米
农民手里的农产品价格,和直播间卖出去的农产品价格一样吗?不一样,经过中间商收购,经过层层包装,经过董宇辉的妙语连珠,此玉米早已非彼玉米了。俞敏洪的助农直播很大程度上卖的是情怀,而非农产品本身。
俞敏洪,希望年轻人可以把知识用于农村发展,这个观点本身没错,尤其是在国家倡导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
然而结合俞敏洪目前做的事情来看,很难不说他也有“为自己”考虑的一方面。毕竟如果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新东方,参与到助农直播里来,那么新东方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用于农村发展”,不一定就是要回农村。)
假如俞敏洪是希望年轻人去农村发展,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是难以实现的。
其一,俞敏洪的号召力,毕竟不像从前国家号召“上山下乡”那么大,有多少年轻人会真的选择回农村很难说。其二,就算年轻人真的想回农村做点事(比如做农产品,助农),也很难做。
▲上山下乡
一方面,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
农村不断的凋敝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种地养不活自己和家人(很多人连地都没有),农村又没有发达的产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所以导致劳动力都往城里跑。
另一方面,如果要回农村创业,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丰富的阅历,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没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政府背书),没有足够优秀的支撑团队,怎么做得起来?
▲并非所有人都能成李子柒
当然也有少数人确实扎根农村,哪怕没有以上这些也踏踏实实做了些事,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还是在“生存”和“情怀”之间选择了“生存”,有基于现实条件下自身的选择,也有周遭亲朋好友压力下无奈的选择。
在“知识改变命运”“逃离农村”的思想观念之下,农村老一辈拼命想把儿女往城里送,好让他们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认为只有“进城”才是有出息,待在农村的人都是不上进、没前(钱)途的。
因而,假使某个年轻人读了名牌大学出来,竟然想要回农村,一定会被认为是没出息,书白读了。TA的父母亲戚,绝对会蜂拥而上,轮番轰炸式的劝阻。(从农村奋斗到城里的老一辈,是绝不愿女儿再嫁回农村的。)
有几个年轻人能抗住这种压力呢?
俞敏洪,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一直在大城市打拼,如今功成名就,财富自由。
▲俞敏洪
他可以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每个月高额的房贷,不缺孩子的教育资金,不用担心赡养4个老人的费用,尤其是不用为身体不好常年生病的老人的开销发愁。
他的财力足够让他从这些烦恼中摆脱出来,从而看问题更有视野,格局打开,可更多的年轻人只能闷头努力,苦苦奋斗,他们有什么本钱去支付这格局呢?
总的来说,近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环境压根就没想着给年轻人留在农村就业的机会。
无论是任泽平还是俞敏洪,他们都脱离普通人太远,都很难真正站在年轻人、打工人的角度,为他们谋利益。
直白点,劝你去xx的人自己去了么?自己孩子去了么?如果都没有。呵呵。那你……应该明白了吧。
至于年轻人,去大城市卷还是去农村找不到好工作,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区别。
大家都是妥妥的无产者。
想要真的实现公平,那还是得靠走社会主义道路呀。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