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事件持续发酵,最近有人从《人教社大事记(1981-1990)》中发现了惊人的内容,在1987年的记录中有这样一段:5月16日,应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邀请,武永兴、吴履平等九人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由此开启两国一年一度的历史、地理教材互查。
回想八十年代,文革结束没多久,按说“文革余孽”、思想极左的人在体制内还是有的,老百姓当时的思想在如今的人们看来都有些左,奈何在那样的年代会与昔日的仇敌开始了历史、地理教材互查的制度?上了年纪并且常听广播的人应该有这个记忆,上世纪最后十年(可能还要包括本世纪初的几年),中国的广播里经常批判日本修订教科书,指责日本政府不能正确的面对历史,不应该参拜精国神社。把这个记忆与1987年上面这条大事记联系起来,不是说教材互查吗?咋就没有阻止人家的行为,反而是发展到今天,毒教材使用了十多年,这是何等的荒唐。
我认为还有更深刻而且人们可能没有想到的原因,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间谍。
几年前,网上看到一个台湾人说,你以为搞台独的都是台湾人,错了,他们许多是日本人。二战末期,日本战败,在台湾留下几十万日本人,这些人都改成中国姓名,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大约有一百万了,而且不少人进入了政界。看看台湾今天的状态,我相信这个台湾人说的,并且不得不佩服当年日本决策者的深谋远虑。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的日本决策者能在台湾那样做,为何不能在中国大陆采取类似的做法呢?我认为完全有可能。
我们可以假设,假设自己就是当年日本的决策者,来推测他们会怎么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朝鲜战争初期,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未出国作战的时候,南朝鲜及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被金日成的军队压缩到半岛南端一隅,眼看着要被赶下海里了,中国高层高度关注半岛局势,军方高参们分为两组:一组站在金日成的立场来考虑如何避免失败;一组站在美军的立场,考虑的仍然是如何避免失败。结果双方都判断出了美军将在仁川登陆,并将结果立即上报毛主席,后转发金日成。后面的事情不说了,与本文无关。回到前面的设想,当年日本的决策者会怎么做呢?
我坚信,日本人会同样安排一些人潜伏下来,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间谍。
日本人与中国人从外貌上难以区分,这为潜伏下来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当时日本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中国人,留下的人参与中国建设是用的上的,甚至是中国当时急需的,如此更便于隐藏下来,这又是一个便利条件,这样的有文化的日本人潜伏下来才能起作用。
具体做法我是这么推测的,首先挑选一些精通中国话的夫妻,子女还很小,以不超过两岁为宜,甚至接受任务的夫妻当时还没有生下孩子,这样的人留下来才不会暴露。对这些人做工作,包括此举的意义,如何保证周围的人把他们都当作中国人看,等等。为了防止遇到调查时被查出来,应该是每几对夫妻或者家庭相互联系着潜伏下来,当然也不排除一对夫妻孤立地潜伏下来。潜伏下来不是马上要干什么,是为了日后起作用。这批人究竟有多少呢?考虑到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不大可能可能像台湾那样留下那么庞大数量的日本人,几百人到几千人应该是可以的。由于这批人受教育程度高,他们的子女一般读书也不会差,时过境迁,这批人进入了中国文教系统,其子女恐怕进入的不仅仅是文教系统,甚至军事系统国安系统也未可知。如果我的推测是真实的,客观上讲,这将是二十世纪潜伏时间最长而且最了不起的间谍行动。
有人会说我这是编故事。我只能说,你相信的太多,是因为你知道的历史太少。大概是去年,索尼公司关闭了在中国的厂子,在遣散中国员工时,给的待遇特别优厚,一时网上热议。很多人不理解,我看了觉得没啥,因为从这个举动中我看到日本人对未来的预判:日本人认为自己会回来的。《人教社大事记(1981-1990)》中的披露出的“两国一年一度的历史、地理教材互查”,今天使用了十多年的毒教材事件,尤其是毒教材中与日本有关的画面,字典中被删除的“倭寇”,中国许多城市的日本人学校,中国个别城市要建日本风情街,等等,是不是当年日本潜伏人员及其后人在发挥作用呢?
这次毒教材事件是一个机会,一个挖掘体制内敌对势力的机会,希望中国老百姓都关注这个事情,更希望中国政府能把握住机会。
2022年7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