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当下社会规则下,“做题家”连狗都不如吗?

2022-07-16 10:22:37  来源: 青年塔列朗公众号   作者:塔列朗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首先,我也是做题家,而且是国内很厉害的那种做题家。

  这个标题,希望更多的做题家能够意识到真实但不一定正确的世界。

  前段时间,易洋千玺考编引起了网络上的争论,起因是某四字明星买热搜庆祝自己考进了国家话剧院,然后评论质疑他们都这么有钱了还占用普通人考编特权。

  于是官方媒体开始为某四字明星背书,解释该明星就是非在职的应届生。

  可是网友发现易烊千玺本人是拥有好几家公司赚上亿的企业股东了,你还考个屁的编。

  后来发现大众不买账,中国新闻周刊的文化部主编杨时旸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替走后门考编的某四字明星辩白,直接骂网民是酸鸡和小镇做题家。

  在那篇文章里,他用如下的话语讽刺了做题家群体:

  这些小镇做题家煞有介事的关心是否公平,

  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但这 是一种幻觉,似乎认为自己的收入低,是因为明星 从既定的盘子里抢走了自己那一份。

  看到“做题家”这个词以嘲讽的方式出现在官媒上,我感受到了悲哀。

  这段话不加掩饰的,把一个高高在上的成名媒体人,对小镇做题家的蔑视展现了出来:“看吧,你们普通人的努力多廉价,天天上培训班做卷子努力学习,也考不上,真没用,活该在底层。”

  杨时旸先生的这篇文章没有叩问真实情况的胆量,反而直接站在了权势的同侧,千百年来,本该是社会推崇的"寒门贵子“在杨先生这里,变成了想和特权阶层分享天鹅肉的癞蛤蟆。如果说唐代科举制打破了魏晋察举制的阶层束缚,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改称打破了旧社会戏子的地位束缚,那杨主任的"小镇做题家"观念就是对社会平等观念和阶层合理流动体制的一次历史倒退。

  这可能就是这类温室里的既得利益者心声吧,脱离做蛋糕时间太久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生活中总能拿到特权,就认为一切分配都是理所应当,完全不知温室外社会竞争和做蛋糕的残酷。

  什么是小镇做题家呢?

  事实上,除非有背景或者有遗产,否则,普通人群体里的99.999999%都是小镇做题家。生活里的大部分人只能靠自己,都会经历辛苦的读书考学、就业工作。

  可是,大家都在感慨有些人从泥地里走向罗马城,不知道背后有多少艰辛,而罗马人却说:你们这些耗材不配来城里。

  所以,当杨先生贯穿全篇以天龙人姿态看不起堂堂正正走出小镇的寒门学子,是不是脱离群众太久了,以为小镇做题家占人口少数呢?

  难道明星高贵到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了?是因为拿几亿的代言费,还要进体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呼风唤雨吗?

  2022年考上编制并被媒体拉出来表扬的明星只有那1位,但是2021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6307人,基本上一个工作日要死100人。

  你要我去同情一个被资本操控的人格化实体,20多岁演过几部肥皂剧,走关系才考上了编制的三流戏子,不好意思,我真的觉得不太合适。

  1:26307,我们大部分人和那26307个人,才是同一类人,他们才值得我们纪念。

  但很遗憾的是,这真的只是数字,一点舆论的波澜都不会引起。

  甚至可以说,“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的诞生,正是以天龙人傲慢的姿态将这些人和国家割裂开来的一个裂痕。就像是特权者在地上划了一条线:“你们都是牛马,不配眼红我们”。硬生生地将国家和国家的基本盘割裂开来。

  当下社会评判的标准下,做题家群体依然被嘲笑为“死读书,学不会用知识变现赚钱”。但请记住,错的不是做题家,是社会规则,

  对比四十年前的中国和四十年后现在的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真的发生了,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了。

  当下这个社会依然是不公平的,是势利眼的、是非常物化的——社会上的大家都知道不公平,每一个人,厨师、农民工、大学生、基层村官、私企打工人等等,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顺心;这就是俗称的社会的毒打。

  我能讲出这种话是因为那种工作中的社会的毒打我也经历过。

  坦白地讲,一个普通人如果从底层走上去,是需要一步步的坚持,过程中历经艰险经历磨难。基层的每个个体都知道不公平,但是也依然选择坚持下去去炭黑早起的谋生、打工、挣扎、攒钱。

  即使困难,我们中国人依然如同宗教般虔诚的去工作和奋斗,这种坚持是建立在一个信仰上——每一个底层的弱势个体的中国人都长期坚信着“只要勤奋付出越多,我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一信条。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很朴实,我们希望“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这种义无反顾的付出是为了追求个体和家庭的幸福。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年轻人们挥舞着汗水、青春和热血建设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社会,这四十多年来,我们的日子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好起来的。

  这一信条是如此朴实的等价交换,从1979年到201x年之间是真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只要肯努力汗水和才华,必然就会有回报。

  可是,当既得利益者一边洋洋自得的享受着这种宗教般献祭带来带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边给你树立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什么扔牛粪的辍学小孩、三十多岁搬嫩的大妈女记者、托关系走后门考公的三流戏子,

  然后,他们还会嘲笑我们些底层普通人所希望的让生活变好的正面行为是既愚蠢又无用的,再给我们踩上一脚。

  普通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他们只是拿来锦上添花。一旦这个“特权现象”洗白成功,在未来成为合理化现实,阶级固化就不远了。

  是的,阶级固化带来的阶级优越,以及由于担心阶级掉落导致的焦虑,让他们太害怕有脑子又肯努力的小镇做题家有一天会取代他们的后代。

  所以他们必须不停地打击,侮辱,嘲讽。

  他们要时刻提醒大家,就你们还想上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

  这就非常类似于pua里的打压技巧了————告诉你你是loser,你是弱者,只是为了让你服从认命。

  等相信奋斗就会成功的社畜买了烂尾楼,相信勤劳就会致富的餐馆老板没有顾客,最后连相信“知识能创造价值和幸福”的小镇做题家也破防了。

  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以后会有谁会继续心甘情愿的支付汗水献祭呢?

  那个时候,某些人的福报也就到此为止了,嘴巴里咀嚼的就不是肉和油,而是自己的血和泪了。不要觉得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就觉得自己很厉害,车轮滚起来什么都不是,碾过去的时候,那是摧枯拉朽的,是一点余地都不会有的。

  大伙都醒了,知道自己是什么阶级。恩格斯曾说过一句话“Class conflicti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当一个社会把普通人向上甚至想过好一点生活的路全都堵死的时候,如果“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的规则被打破,如果连做题家也被社会毒打到破防甚至开始躺平......

  你猜这些普通人们是会心甘情愿当牛做马还是怎么着?

  做题家是掌握知识的群体,等到做题家身处彻底的绝望,知识就可能去换取另一种狂暴的力量。历史上碾碎一切的故事发生过很多次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