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美术班的空儿,我就在想“小镇做题家”这事儿。
我是学宋代政治制度史的,如今搞革命史,就从这这两段历史说说看。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传承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政治制度而言,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完善,基本打破社会上层的阶级固化,实现社会阶级的相对有序流动是一个重要原因。隋代搞出来科举之前,魏晋南北朝搞门阀,结果人才匮乏,搞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样的社会是一定要出问题的,所以隋代为了长治久安,就想出了科举的办法,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搞出来,就非常完善的,需要历史来不断修整。
唐朝把科举几乎搞废了,还是门阀把持,搞得小镇做题家很气愤,后果很严重,这就是唐末的白马驿之祸。
宋朝到明清,科举基本完善差不多,就开始烂了,标志就是清末大家都觉得八股文不利于选拔人才,而且清末热衷搞贵族内阁,搞得小镇做题家们,集体造反,体制内外齐动手,于是大清从“药丸”到真的完蛋了。
从太平天国到孙中山,再到大革命,到第二次国内革命,到抗战、解放,其实就是小镇做题家的革命。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国共两军的起家班底都是黄埔学生,特别是黄埔前六期。他们多数都是小知识分子,除个别的大学生外,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或在中学读过几年书。北洋民国的文武官员,不说那些留学生为主的文官部长、次长,中高级军官多数都是保定生,甚至是士官生(也是留学生),说起来不少当年也是“小镇做题家”,但现在他们僵化了,腐朽了,堕落了,妄图维持一个让后辈青年,让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国家。
怎么办?
当然是打倒他们!
让他们从历史舞台的中央滚出去!
所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小知识分子领导中国人民改天换日的全过程,试错最终试出来对,什么是“对”?
解放初期,我党在文教方面最大的改革,就是打破精英教育,改变大学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使得工人、农民等社会较低阶层子女,逐渐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从最初的几乎没有,到新世纪前后的30~40%。即便是北京大学这样的精英大学,工农子弟也能占到30%以上。
与此相比,我们还可以看看美国。1980年代,在美国前30所优秀大学的学生中,全美收入后50%的家庭所占比例,曾高达20~30%,但是到了2008年,已经下降到了12%,家庭收入前2.5%的学生却占到三分之一强。
这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不能搞教育私有化,更不能盲目学美国。
第二,中国要想有希望,个人的上升通道,就不能被老爷们的子子孙孙所垄断,而应该让大量来自工农家庭的小镇做题家,可以脱颖而出。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教革命,持续造福至今,不仅是中国教育的重大变革,更是中国社会意义深远的一场革命。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因为没有人才基础啊!
所以今天自诩精英者,回头看看你家三代出身什么?
别一上车,就喊赶紧关门。
我这么说,真的是为你们这样的“清流”好,如果你们不想成为“浊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