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丁香园”,这里再说两句。
昨天笔者写了篇关于“丁香园”疑似被全网禁言的文章(《疑似被全网禁言的资深中医黑丁香谣,最近还好吗?》),竟然还有人找上门来骂的,这只能说“丁香园”的孝子贤孙实在太“孝”了。
骂了也白骂,昨天晚上,猜测为真,“丁香园”旗下五个活跃的微博账号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生活研究所、丁香园用药助手目前均处于禁言状态,而那些“丁香园”未过年审,或多年无更新的其他账号则未受到波及(丁香人才、丁香诊所、丁香学术、丁香园医学教育、丁香关爱、丁香六度频道、丁香园论文与基金频道、丁香园内分泌频道、丁香园肿瘤时间、丁香园感染频道、丁香园骨科频道、丁香园神经频道、丁香园健康互联频道、丁香园风湿免疫频道、丁香园呼吸频道、丁香园消化频道、丁香园儿科频道)。
从以上种类齐全的账号其实也可以看出“丁香园”的来头和野心均不小,可惜屁股太歪,出事也就成为了必然。
目前,无论丁香园自己、平台方还是有关部门都没有给出任何公告,因此,各路网友都不清楚“丁香园”是因何被处理,被处理到什么程度——是类似与“丁香园”有相同投资背景的“回形针”和“科学松鼠会”一样被直接销号,还是永久禁言成为网络平台的一个标本,或者仅仅是敲打敲打禁言一段时间就恢复?
当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其它同样值得关注的事件。
这两天,泸州富康医院举办的2022年下半年营销方案PPT图片在网络中流传,其中一张是这样的,讲了7点,包括“行业现状分析、解决病人从哪里来、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怎么树立良好的口碑、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创收增加效益”。
“怎么让病人长期留下来、怎么让病人给我们排队交钱”——这话很坦白,很直率,简直坦白、直率得“可爱”。
这正是目前某些医院中流行的用销售的思维来经营医院,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的医疗,最终也成为了一门生意。
因此,泸州富康医院这种不加掩饰的赤裸裸也就不会是孤例,今年初东莞康华医院一条标语“虎虎生威迎新年,手术室里全是钱!”就曾经引发轰动。
生意嘛,总要赚钱的,这并不奇怪。
在这样的思路下,或迟或早、或轻或重,都会滑向造假,即雇佣医托、制造病人、过度医疗、医疗欺诈。过程中还有医生检验人员护士全员参与检查报告造假,给患者吃贵药,给患者吃有害药加重病情,小病“吹”成大病,连骗带吓迫使病人住院、手术,然后过程中不断“查出”新问题,新的药和手术又给安排上,甚至手术做一半也能“发现”新问题,然后再交钱才能继续手术……
当然了,以上做法都太low,只要有心一查一个准。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医疗这块蛋糕实在太好吃,大小资本都垂涎欲滴、蠢蠢欲动。
毕竟每个人一生难保不会生一次大病,更何况日常的小病那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而且医疗机构与病患之间有着极大的信息和势能的不对等,这里多收一点那里多收一点很难被发现。
自然,类似字节、联想这样的互联网巨鳄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只不过菜鸟是直接经营医院,高手则是搞投资、定标准(医疗及用药方案)、撬政策,最终直到自己说了算——还是柳教父说得好,“为什么要民营,上边没谁是天,我们说改就改”。
此外,相比泸州富康医院的低端营销,更高明的营销其实是合理合法的让健康人疾病化、让疾病慢性化、让就医服药日常化、让重金治病普世化,高盛的一份报告就明确指出:“能让病人治愈的商业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相比之前的“营销”套路,这种更为隐秘,危害也更大,它的出现往往是以科学的名义,背后还有医疗共同体、资本、权力保驾护航。身为病人的普通人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之下,只能它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任由其摆布了。
当医疗走向市场,当公共事业成为生意,这些几乎都会成为必然。
出路,其实在于将医疗真正的当成公共事业、公益事业,而不是一门生意,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我的病人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我的病人。”
“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
“当医生的人是赚不了大钱(他甚至婉拒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因为工资够生活了),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帮病人解除疾病痛苦,我把病医好了以后,他们重返工作岗位,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最愉快的事情。”
以上是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中医院退休老院长李博藩的肺腑之言。81岁的他至今每周还要给病人义诊5天,有着一份退休工资的他直接分文不收,只开方,不卖药也不收挂号费,为的就是“帮病人省出一剂药钱”(大多都是来看疑难杂症的有的因为看病早就花光了积蓄)。
不要想着发财、就只想着如何帮病人解除痛苦——其实不光医生应该这样,医疗相关的机构,无论是医院和药厂也该这样,这又涉及到一个生产资料由谁来掌握的问题。
这也才是社.会.主.义应该有的样子。
只是当李老这一代人走了之后,这会成为绝响吗?
【文/重楼,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针砭药石”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