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且情势复杂,不是一般欧洲人可以想象的。对中美俄三大国来说,面对欧洲现在的局势,也都各有各的目的与盘算。
整体而言,美国对欧洲的局势最为积极,美国一直在推动欧洲的局势,企图掌握欧盟的走向。俄罗斯则是被动地应对欧洲的制裁,然而,俄罗斯在蓄势待发,准备冬天来临之后的较量。中国方面,比较保守,被动一些。
世界局势在变,而且变化迅速。或许,中国可以未雨绸缪,对欧洲的政策可以更积极主动一些。
一向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欧洲人,在俄乌战争开打的那一个凌晨,才可能警觉到,欧洲人的好日子可能到头了。
一向自命不凡的欧洲,跟着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制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国家,甚至于整个欧盟,不是想象中的强大。而且,还非常脆弱。
欧洲缺乏能源,粮食生产不足,许多工业生产与民生用品,需要仰赖海外的供应,尤其是亚洲的供应。或者可以这么说,欧洲需要仰赖过去殖民地国家的供给。
欧洲是过去的殖民帝国,亚洲,以及拉美国家,是过去被殖民的国家。然而,过去的殖民宗主国,如今需要仰赖过去,那些被他们殖民的国家。
我们觉得,是时候了,在中美俄三方博弈中,中俄两方不能任由美国主导欧洲的局势,以至于,总是美国带着欧洲国家,来围堵中俄两国,对中俄两国进行不利的措施。
然而,中俄两国却无法直接介入欧洲的局势,这又是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来看欧洲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欧洲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欧元区在七月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8.9%,美国是8.5%。
欧洲的通货膨胀比美国还要高,而且是一路冲高,还没有看到停下来的趋势。
如果只是谈欧元区的通货膨胀,还看不出来欧洲的问题有多严重,欧洲面临严重的电力危机, 法国与德国的情况尤为严峻。法国明年交付的基本负荷电价,达到1130欧元/兆瓦时,这是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欧元大关,相比去年同期的涨幅超过10倍。
德国同类产品也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995欧元/兆瓦时。欧盟将在近日内,召集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紧急会议,商讨欧盟所面临的能源危机。
单是一个电力问题,就可以搞得欧洲鸡飞狗跳,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了因为俄乌战争的缘故,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而且,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了冬天的时候情况只会更糟糕。
对欧洲来说,到了冬天取暖需求来临的时候,价格已经不是问题,只要能够找到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来源,就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欧洲能够从美国、挪威、加拿大、与卡塔尔等国,买到足够的天然气,价格也肯定是在高位。
这样的结果表示什么?这表示,欧洲的通货膨胀降不下来,欧洲老百姓 需要支付高昂的电费,与天然气价格,再加上通货膨胀高涨,一些欧洲民众的生活将走入困境。
在民主社会,当民众生活走入困境,这意味着政权会不稳定。别忘了,欧洲还潜藏着难民问题。到时候出现层出不穷的民众示威抗议,我们也不会意外。
如果几个月之后经济衰退降临,对一些欧洲人民来说,更会是灾难。
总结来说,欧洲现在面临经济困境。电力危机、天然气危机和高通货膨胀。
有人说,欧元区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欧盟GDP环比增长0.6%,仍然是增长的。欧洲经济微幅增长,其实也是拜了通货膨胀之赐,由于通膨把经济活动的数字给拉高了,因而也拉抬了经济数据。但是,这是虚胖,虚浮的数字。
面对这样的困境与危机,个别欧洲怎么应对呢?
四个字,“自求多福”,欧洲国家各有各的打算。东欧国家,比如说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有自己的打算。法国想要介入俄乌冲突,却不愿意为乌克兰付出太多。
因此,欧洲国家除了自求多福之外,还各有心思。
之前我们说,德国为了扩军,还煞有介事地派遣了13架战机到澳大利亚,参加17个国家的军事演习。然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又呼吁德国企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我们说,德国没那本事与中国脱钩,这都是烟幕弹。
德国想要扩军,又怕东欧国家指责,怕美国怀疑,因此,德国总理就做做样子,派遣战机来到印太地区参加演习。三月初德国要增加军费的时候,德国也是改口说,会提供更多的武器給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德国要让盟国觉得,德国之所以增加军费,要扩军。都是为了要对抗俄罗斯,对抗中国。
既然如此,中国何必需要大费周章地,应对德国对中国的叫嚣呢?证据就是,德国后来减少、推迟了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派遣到澳大利亚参加演习的战机,并不通过台海,也避免接触南海,这样也不得罪中国。
推演到这里,可以明白,欧盟现在处于一个分裂的局面,意见分裂,利益也分裂。
等到冬天到来,这种情形会更加明显。
因此,中国面对来自于欧洲的挑衅,可以分别处理。比如说,立陶宛官员访问台湾,中国就制裁立陶宛官员,并且取消与此官员辖下的部门合作。
因此,对于各有各的打算的欧洲国家,中国也分别对待,分别处理。
然而,如此做法还是被动,尤其是相较于美国与英国在欧洲频频吹风,唆使欧洲国家,显得被动。
只不过,这也是目前的政治现实,中俄两国对于欧洲都很难使得上力。
话虽如此,还是要寻找一些可能的办法。
第一,排列优先顺序问题。既然现在欧洲与中国的政治气氛不对劲,中国也不着急,而是把对外合作的优先顺序放在中东,与中亚地区。
除了中东与中亚地区,中国还可以跟非洲国家合作,包括临近欧洲的北非国家。中国可以拓展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以及大洋洲国家。至于东南亚国家,自不在话下。
世界很大,也有很多的国家,虽然欧洲国家的GDP高,但是,欧洲国家也不至于敢切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如果短期之内,中欧关系难以改善,中国也不着急。尤其是接下来几个月,全球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经济困难。
第二,中国既然分别对待欧洲国家,自然也可以挑选一些欧洲国家,个别对待,增进双方的经贸关系,从经贸关系着手,尤其是贸易方面。
这方面也不着急,以防对方中途变卦,因而损失了投资。
有关这一点,也是我们之前说的,欧洲国家哪里有什么本钱,可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第三,如果中欧合作,难以在中国或是欧洲各个国家进行,那就选择第三方国家。比如说,2015年,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为英国建设欣克利角核电站。
虽然,这只是少数合作案例,但是,仍然是一个可行的合作模式。
第四,如果欧洲个别国家不行,可以跟个别企业合作,不管是在贸易与投资合作上,都可以个别合作。比如说,在能源与矿藏的开发合作。
结论就是,能够合作的就合作,不能合作的也不勉强。中国有足够的经贸实力,有足够大的内需市场。不着急,可以慢慢地等待机会。
这两年,有些海外反华的声音认为,由于拜登政府开始联合盟国,尤其是联合了欧洲国家,必然对中国不利,中国国运将从此走下坡。
这种说法太过强调意识形态的力量,忽略人民的生活与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意识形态也的确有其效用,我不认为这种情形可以无限制扩大下去。
有三个理由。
第一,美西方现在是搞意识形态,但是一旦到了选举的时候,经济议题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之前我们提了一个说法,欧洲国家搞意识形态难以长久持续。
经过一到两届的大选之后,情况就可能会改变,欧洲政治人物搞意识形态的做法,未必能够长久持续下去。
尤其是中国远在地球的另一边,对欧洲没有威胁。一些欧洲人士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经过一到两届政府,未必能够持续。上次我们提到了澳大利亚的选举,匈牙利的选举,就是这方面的案例。
第二,这两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没有减少,反而增加。2021年,中欧货物贸易额又创了历史新高。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746亿元人民币,增长12.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1%,欧盟反超东盟重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政治人物的宣传可以掩盖一时的声音,但是数据是真实的。当台面上喧嚣扰攘的时候,我们看真实的数据。
第三,美国在联合盟国方面是做一套说一套。举个例子,前阵子,美国能源部长向美国七家炼油企业发送信函,据媒体泄露的文件副本,美国能源部强制要求这七家炼油厂商,减少对外出口,要把短期重点放在补足自己国内的油气库存。
为什么美国能源部这样做?
因为美国国内的炼油厂商,会因为欧洲的石油价格好,把石油优先卖给国外。如此,美国自己也会缺油,石油价格也会上涨。
美国这样做,肯定会加剧欧洲的能源供应危机。
更不用说,俄乌战争开打后,美国在一段时期之内大量买入俄罗斯的石油。
这种例子很多。如果美国的说法与行动不一致,很难让欧洲国家每一次都听从美国的话。
第四,美国无法补偿盟国的损失。这方面的案例多了。2019年特朗普政府强烈要求欧洲国家,禁止使用华为的通讯设备。美国要求一些欧洲国家,不旦不能够用华为的5G通讯设备,就连旧有的设备也要拆除。
但是,那些都是十亿或是几十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损失由谁来负担?
美国不会负担的。
2020年中, 中国对一些澳大利亚的进口商品,作出了限制措施,澳大利亚遭受巨额的贸易损失,也只能够自己吞下这些损失。
美国非旦没有弥补澳大利亚在贸易上的损失,美国与盟国的业者还抢夺了,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份额。
这笔账是算不完的。长期下来,美国的盟国也无法承担这些损失。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或许可以进行这样的文宣,那些听从某大国的要求,因而遭受经济与贸易上的损失,应该要寻找某大国,要求补偿。
于是,被制裁的立陶宛,丢给某大国负责,由某大国来承担损失。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将来如果还有国家跟从某大国,因而导致了经济贸易的损失,也是由某大国来弥补,把这些国家丢给某大国。
如果某大国愿意弥补这些国家的损失,那就会成为某大国的负担。如果某大国不愿意弥补这些国家的损失,那就失去了信誉,时间久了之后,这些国家也撑不下去,会慢慢地放弃与中国敌对,澳大利亚就是一个案例。
对那些认为欧洲已经倒向了美国,中国的发展将会停下来,中国的国运将因此走下坡,我们今天再一次地反驳。欧洲跟从美国的情形难以持续下去,大概就是一到两届政府的时间。
事实上,美国已经拆解了欧洲,虽然欧盟某在短期之内不会解体,我们也不认为欧盟会在短期之内解体。从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通过之后,我们就抱持这样的观点.
但是,欧洲在意见上已经分裂了,在行动上也出现了分裂的情形。
东欧,西欧,与南欧,各自想法不一样。还有一个悬在海外的捣蛋鬼英国。
既然美国已经拆解了欧洲,中国也可以循着被拆解的欧洲,分别对待。
前阵子,立陶宛,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退出17+1的中东欧合作机制。这些国家退出无所谓,就把他们丢给美国,让美国来承担,成为美国的负担。
过去,美国不是承担了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防务吗?现在再加上经济上的承担,如何?
上个世纪美苏冷战时期,有一些美国人抱怨,美国的对外防卫太高了,那时候有一句话:”We defend everywhere!”既然要搞新冷战,那么,再多承担一些经济负担,也无妨!
让这三个国家转向美国,由美国来承担他们的经济,这反而减少了中国的负担,中国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其他的中东欧国家。
俄罗斯方面,为了能源问题,一些欧洲国家不顾欧盟的反对,继续向俄罗斯采购石油与天然气。这方面,俄罗斯已经拆解了欧洲国家,现在就等着冬天的到来。
到时候欧洲的两条路:
第一,至少放弃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继续向俄罗斯采购能源。如此,欧洲解决了能源荒的问题,也同时部分解决欧洲的通膨问题。
第二,继续跟俄罗斯耗下去。虽然欧洲多数国家可能找到了替代来源,但是,这些国家要承担高昂的价格,通货膨胀也会居高不下。
我们做一个结论。
欧洲的对外政策与利益都在裂解中,虽然欧盟不至于解体。一个裂解中的欧洲,又何惧之有?又何能改变中国的国运,让中国从此衰退下去呢?
俄罗斯等待的是冬天的到来。俄罗斯的春天可能是今年的冬天。中国则是认真准备,等待一场可能的经济衰退的到来。
就看欧洲什么时候能够搞明白。否则,通膨与经济困顿,再加上社会混乱,将长时期地困住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