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俄罗斯的能源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2022-09-28 04:41:21  来源: 九边公众号   作者:九边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71年,一队苏联勘察队,在现在的土库曼斯坦进行勘探活动。很快他们发现在达瓦札村附近,蕴藏丰富的天然气,于是开始了钻探取样。

  前两个井一切正常,打到第三个,地面很快开始碎裂。大家忙扔下东西跑到远处,眼看着钻井逐渐塌陷成了一个直径约70米的巨洞,同时大量的天然气和其他有害气体开始泄漏。

  这时大家才知道这口井,正巧打在了一个地质裂隙上。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这可能会威胁到周边居民。但是手边没有设备,短时间内没办法把这个大洞堵上。其实这种情况对于勘察队不罕见,专家决定放把火把溢出的天然气点了。等到压力下降后火自然就会熄灭。到时候再慢慢处理后续。当时预计不出几个星期,里面的天然气就会全部燃烧。

  但是这次专家的判断有“一点点”偏差,火一烧就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整整烧了半个世纪,一直到今天。眼看这么多天然气白白烧掉太可惜,当地政府也想把火灭掉。但是经过计算,需要的成本太大。

  而且这也不是完全白烧,这个惊人的场景被打造成了一个景点。被称为“地狱之门”。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当地人没有从能源上赚到钱,但是搞旅游倒是发了一笔小财。

  为啥突然说烧天然气的事呢,最近因为俄乌冲突,波托瓦亚的老百姓也看了一番奇景。

  这地方是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一个压气站,位置靠近芬兰和俄罗斯边境。现在大量输送过来的天然气用不了也送不走更没处放。

  干脆烧了吧,于是也点了,火大到卫星上都看得到一团烈焰:

  按照现在的天然气价格,每天这里要烧掉1000万美元天然气。

  这种烧法,不但饱受能源价格压力的欧洲各国不爽,俄罗斯心里更不爽。现在俄罗斯正在全力增加液化产量,同时在规划向东方的新管道。

  谁能想到,昔日如日中天的苏联工业帝国,如今只能靠能源撑场面了。原本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靠能源和武力两张牌,现在仗打成这样,“战斗民族”的帽子快戴不住了,只剩能源这一张牌可打了。

  (一)

  说起来,能源这个筹码,在俄国人手里可是很多年了。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早在20世纪最开始的1900年,俄罗斯就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随后美国反超,此后的一百年中,基本就是他俩轮着坐能源的头把交椅,沙特崛起那是很后来的事了。

  最早的俄国能源核心区,叫“巴库油田”。

  巴库是现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并不是俄罗斯的传统领土。19世纪沙俄打败拿破仑之后,借机大肆扩张,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骑兵四处出击,第二年就把包括阿塞拜疆的整个高加索地区,全部正式并入俄国领土,还有车臣,也是被哥萨克骑兵拿下的。多说一句,从沙俄到苏联,乌克兰一直都是最主要兵源地,西伯利亚也主要是乌克兰人给拿下的。

  到了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大涨,沙俄搞工业化第一个就想到巴库,在当地开发石油。

  当时巴库的石油开采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打到十几米就出油,喷到几十米高。人在下面挖好池子再引流就可以运上车了。当地石油产量增长非常迅猛,20世纪初这里的产量,居然能达到当时全世界的一半。从那时候起,俄罗斯就是铁杆能源国,同时期美国也在热火朝天的打石油,沙特那个时候还籍籍无名。

  同时高加索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粮食产量也很高。真正算是块宝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1942年,纳粹德国决定转变战略意图,向南方攻击,意图占领苏联的资源区,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巴库。众所周知,德国再“二战”中就是缺油缺死的,如果巴库被德国拿下,那历史可能要改写了。

  在德军挺进的第一时间,31岁的石油副部长巴伊巴科夫,半夜被斯大林叫去。斯大林说德国人要抢夺巴库的石油,而苏军也需要这些石油作战,让他马上去那边准备。德军大部队往斯大林格勒进发的同时,还有一支部队绕路已经开往巴库,时间紧急。

  “如果我军得不到石油,你会被枪毙。如果德军得到石油,你会被枪毙。如果德军被击退之后,不能立刻恢复石油供应,你会被枪毙。巴伊巴科夫同志,你不要压力太大,去好好干吧。”斯大林说到。

  巴伊巴科夫说他睁着眼到天亮,赶最早的飞机去了巴库。

  等他赶到,希特勒为了抢石油专门组建的“高加索石油旅”已经逼近那一带。这里虽远离巴库,但已经是石油产区。副部长一边带人产油,一边把油往后方运,一边组织人拿起武器去前面支援守备部队,一边还用水泥砂浆封堵油井,顺便还把很多石油运输管道都拆了。

  最后时刻,副部长才带着人炸掉了压缩机和泵站。几乎他前脚刚离开,后脚德国人就到了。好在德国在那里没待多久,苏军就开始反攻。等到德军被击退,副部长和苏军又回到迈科普的油田。赶快开始重建工作。

  好消息是他走的时候破坏非常彻底,德国人在那里待了好几个月,却几乎没有能生产石油。坏消息是德国人跑的时候为了泄愤,不但把设备又炸了一遍,还把能点的油井全点了。

  好在苏军收复油田后,生产恢复得很快。因为优异表现,没多久他就被斯大林提拔为了最年轻的部长。最终德军没能染指巴库,至此第三帝国已经和撤出莫斯科的法军一样,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看起来无穷无尽的巴库油田,这时其实已经被过度开采了。产量即将开始快速地下降。

  1955年,开采了80年,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10亿吨的巴库,产量开始快速下降。虽然勘探队、打井队、开采队拼命工作,但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无法违逆的。

  苏联也知道这事,为了补上亏空的产能,苏联很早就在筹划开一个分矿。

  (二)

  1943年,已经是能源部长的巴伊巴科夫,得到一个新任务:去乌拉尔山挖油。那时因为苏军在准备反击,组建了大量部队,需要的石油也增加了。但是苏联石油产量因为战争,比战前降低了近一半,石油产量已经被美国远远甩在后边。

  同时更加严重的问题摆在巴伊巴科夫面前,作为巴库出生的当地人,他非常了解这里的石油情况。

  这些年来,巴库的油井已经越打越深了。几十年前到处是自喷井的景象早已消失。开采的效果越来越差,新油田勘探的成果越来越小。各方面的信息都表示,巴库的油田最高峰已经过去了。必须抓紧建设新的石油主产区。

  地方其实早就已经选好了,从巴库一路往东。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也就是亚欧分界区,发现了更大油田。但是那里是一块荒凉到鸟兽都没有的地方。

  巴伊巴科夫再次被叫去见斯大林,听到任务后。他说那里太荒凉了,如果要建设大油田,需要无数人力物力。现在哪里有这么多人?

  斯大林想了一会,说他也没有什么好法子,但是知道谁可以解决问题。然后打电话让贝利亚来,也就是克格勃的头目。

  贝利亚到来后,斯大林说部长同志需要人去山里挖油。贝利亚说没问题,可以分配战俘同时扩大抓捕名单。并向巴伊巴科夫表示部长同志你不要紧张,现在已经不随便枪毙人了,斯大林同志让我把人安排到能磨练他们的地方去。

  多说一句,贝利亚一生编排罪名杀人无数,斯大林死后,他被赫鲁晓夫随便编排了个罪名给枪毙了。

  巴伊巴科夫回忆他又睁着眼熬到天亮,乘火车去了乌拉尔山。

  好在事情很顺利,当地很快发现了大量优质油田气田。巴伊巴科夫也官运亨通,一路做到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

  乌拉尔地区在1955年后大量爆产能,于是这里被称为“第二巴库”。这片区域足足发现了上千块油田,几百个气田。此时美国坐稳世界第一能源交椅已经半个多世纪,苏联在“第二巴库”之后开始发力追击。

  改变游戏的,是一个叫“秋明油田”的超级大油田。这块区域比前两个更大,油更多,也正是因为这个油田太猛,苏联的石油产量超过了美国和沙特,半个多世纪后重回世界第一宝座,从此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命运就跟石油绑定在了一起。油价上升,国运昌盛。油价下跌,轻则灰头土脸,重则国运中断。

  (三)

  “秋明油田”处于西西伯利亚,当地是大片平原,好几条大河从这里通过,河水在平缓的平原慢慢流动。整个油气区近80%的地方是沼泽,天气暖和的时候根本没法工作。不要说大型机械,就是人空手都很难在那里行动。

  只能等到冬天,严寒把沼泽全部冻上,人们才能带着设备开始工作。

  西伯利亚、冬天、户外、重体力的钻井。这四个元素在一起,更像是一种刑罚而不是工作。

  当地最低零下50度的气温和冷风,不要说人,机械设备都受不了。即使是毛子那以粗糙和耐用著称的工具,在这种环境下都经常出问题。

  至于最早一批工人,完全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实版,甚至更加的艰苦。最忙的时候每天顶着大风在零下30度工作12小时,然后只能住在简易搭建的工棚里。那时通信设施和道路都几乎没有,工人们甚至因为大风雪会得不到给养。

  多说一句,《钢铁》里的保尔,他就是乌克兰人,无论哪个阶段,乌克兰人都是排头兵,扩张沙俄领土,建立苏联,武装保卫苏联,给苏联挖矿,给苏联种地,乌克兰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即使是这种条件下,从勘测发现到第一口井投产,苏联的石油工人居然只用了八年,这个成绩可以用奇迹来表示。

  因为这个伟大的壮举,苏联政府在第一口井附近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当时因为巨大的油气开采量,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人们。很多年轻工人结婚,就把这座纪念碑作为结婚照拍摄背景。

  秋明油田从1975年开始爆发,这里没有让人失望,它的产量大得惊人。为了去挖石油,苏联前后征调了几百万人,并且以油田为核心,建立了18座“石油城”。

  当时正是人称“苏勋宗”——勃列日涅夫掌权时期,同时也是苏联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同时期的美国乱七八糟的,跟现在有点像,战争打的一塌糊涂,几次侵略他国都以失败告终,大家都在骂它,灰溜溜地从越南撤了出来,国内通胀高的离谱,老百姓也异常分裂,乱哄哄,一副倒闭样。

  而苏联就不一样了,不仅油田产量大,当时还碰上了一件事。美国支持以色列打中东的王爷们,王爷们怒了,压低石油产量制裁西方,导致油价暴涨。

  苏联简直不能再爽,眼瞅就要取得冷战的最终胜利。勃列日涅夫这位除了有名的喜欢收集勋章,对于石油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他热爱石油的方式很苏联很俄国——就是要多,越多越好。通过卖石油,赚到钱就可以扩军,给老百姓分福利,支援其他国家一起搞美国。也就是下图红框里那段时间:

  为了更多的石油,苏联高层向石油生产部门下发了越来越高的任务。

  于是工人不得不采取一些激进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在“越多越好”的观念下,任何反对意见都被看作“不坚定”“投降派”“悲观主义”,一不小心就成了“人民的敌人”。

  首先是疯狂的深井。苏联官员对深度有难以名状的向往,从科学家到打井队,谁打的最深就是表现最好。甚至把打井深度作为苏联石油工业强大实力的表现。

  苏联于1970年代,在挪威附近曾经挖了一个“科拉超深钻孔”。是当时人类挖的第一深的勘探洞,足足深入地下12,263米,4000层楼那么深,这个纪录一直到2008才被打破。

  当然了,美国和中国也在钻,现在全世界最深的井就是美国人打出来的。

  关于这个科拉钻孔的各种传说很多,什么出现怪物、听到怪声、看到鬼影、挖到地狱啥的,甚至还给那里也起了一个“地狱之门”的外号。不过那个洞的条件太差,太靠近北极,没法做为旅游景点。

  美苏把在地上挖洞当做能力来炫耀,这毛病就是打石油那里来的。

  然后是“注水采油”。在地下石油被地面压力挤压,所以油井打通之后,石油会因为压力喷到很高。但是随着开采油变少,压力小了也就难以把油“挤”上来。这时往油井里注水,大家都知道石油比水轻。注入的水就可以把石油“顶”出来。在苏联这一招也被玩出了花。

  以曾经的世界第一高产油田——萨莫特洛尔油田为例。这里从1977年开始,被下达了非常离谱的增产任务。为了完成,在勘探新油田、打新油井、加班加点工作之外,不得不使用一切手段开采。

  因为勘探不到足够新油井,只能不计代价地疯狂开采。为了增加产量,开始用非常激进的注水方式,强行压榨油井的出油量。

  好消息是萨莫特洛尔油田最高峰时期,每天产油300万桶。你没看错,一天300万,比现在伊朗全国产量还要大。也正因为如此,苏联从1974年之后稳坐石油第一把交椅,国运昌盛,美苏冷战转入苏攻美守。

  坏消息是这个数字是完全不科学的方式得到的。恶果很快到来,大量注水造成了地层破裂。地层一旦破裂,注入的水会进入缝隙,再多水也没用了,这时这个井基本就废了。而且石油可能会从破裂的缝隙流走,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油田,经过他们坚持不懈地瞎折腾过度开采,15年就玩废了。咱们的大庆60年了还在运转。

  即使如此,苏联当局也不放弃,继续头铁,仗着当地水资源丰富,不断往里注水。但是油田的荒废已经不可避免了。

  油田今天依然在运营,但是每天产量不到高峰期的1/10。而且因为过度注水,现在含水95%,一吨原油去掉税只剩下半桶油。

  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苏联越来越依赖石油,科技和经济进展缓慢,有毛病也不改,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钻油上,毕竟只要钻出油来,就有钱,有了钱啥都好说。

  可是到了1986年,沙特已经成了巨无霸,美国联合沙特大规模增产石油,导致油价慢慢出现下跌,苏联卖油收入锐减,财政越来越疲,再加上支援第三世界,打阿富汗战争,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前段时间死了的戈尔巴乔夫,就是这个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根本回天乏力,财政没钱,干啥都是瞎折腾。

  终于,国际油价越跌越低,跌到8美元一桶,而这时西伯利亚石油生产的成本已经达到了9美元一桶,苏联石油别说赚钱了,卖一桶赔一桶。这给苏联财政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工业缺零件,工人们缺衣少食,军队发不出去工资,结合其他一堆问题,苏联迅速就崩了。

  (四)

  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能源产业。但是解体的混乱造成全国性的困局。最艰难时期就是20世纪最后几年,那时几重困境压迫,整个国家到了非常紧急的程度。

  最明显的就是俄罗斯军队。因为没钱,部队从150万裁军到不足一百万。1994年车臣谋求独立,政府派遣部队时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满编的旅级部队,很多原本不相隶属的部队,临时拼凑起来就上了前线,结果打得一塌糊涂。

  即使这么点部队政府依然养不起,在1999年俄罗斯军费只有65亿美元!没有少打一个零,当时俄罗斯军费已经快排到全世界前20之外了,要知道,苏联在1986年的军费高达880亿,解体之后剩下个零头了。就这么点钱,还要维持庞大的核武器、轰炸机、军舰。甚至那年车臣正在打仗。

  那时俄罗斯甚至连士兵的鞋袜都无法足够提供了。甚至核武器都养不起,是的,核武器维护成本高的吓人,这玩意不能随便到处丢,还得防止老化,或者流入黑市,每年俄罗斯花大价钱保持这些东西,苦不堪言。问题是拆核武器都需要大量的钱和技术,不是想拆就能拆。

  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家托马斯内夫给出了个主意,让美国把苏联的核弹头买来发电。在20年当中,被称为“兆吨换兆瓦”的计划将2万枚俄罗斯核弹头转化为电能,俄罗斯也摆脱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原理也不复杂,核武器里装的就是高纯度浓缩铀,只要拿出来稀释加工下就可以给核反应堆用了,但是加工技术有点复杂,只有美国和法国可以非常经济划算地解决。

  此外俄罗斯军队要自谋出路了。

  当兵的没权没势,只能挣小钱。当时1美元10发步枪子弹,成箱子买送弹夹。手枪子弹2美元一弹夹,如果买枪送弹夹和两排子弹。那时最受欢迎的是地雷和步枪,地雷按照款式可以卖500-1500美金,现役款式AK步枪可以卖到400美元。这些东西的买家包括非洲军阀、南美毒贩、车臣叛军和各种恐怖分子。

  按照当时的报道,很多军营附近的酒吧都有军火贩子。小到子弹大到坦克发动机都现金收购。

  不过当兵的这种只是小打小闹,军官们的就是放开膀子干了。飞机不敢直接卖,但是可以卖部件,经常卖到一个营地里所有设备都是空壳。你说这事没人管?也管,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也就法不责众了,到时候给督查官员塞点钱,就可以一直搪塞下去,因为督查官员也缺钱,有钱就要。

  不仅私下里在卖,明面上也在卖,在1991年,河南商人牟其中靠500个火车皮的罐头换了四架苏联图-154客机,再将客机倒卖给了四川航空,赚了将近一个亿。

  一切的问题都是没钱,那时唯一的指望就在能源出口上。但是这方面也是惨,油田枯竭+设备老化+寡头私有化冲击,造成石油产量告急。同时国际油价也一直低位,整个20世纪90年代基本就在10美元左右徘徊。但是俄罗斯因为采油区处于西伯利亚,开采成本非常高。这个价钱出口石油的利润很低。

  这里就要说到俄罗斯能源的一个困境:成本问题。

  在秋明油田易采区枯竭后,俄罗斯不得不更加深入西伯利亚。甚至进入北极圈大陆架,这样一来综合开采成本就非常的高。

  这里要解释一下,开采成本和综合开采成本不一样。开采是指挖出来花多少钱,综合是指挖了以后运到市场能够交易要多少钱。

  以现在为例。沙特开采只有5美元左右,但是综合成本要加上各路王爷过手的手续费,最后要到近20美元。

  至于俄罗斯,因为环境差开采成本比较高,要30美元。加上俄罗斯能源企业和官员你懂的那些事,公私两面都要增加大量的费用,最后综合成本要高到6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国际油价低于60美元,俄罗斯卖油也基本不赚钱。

  (五)

  转机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亚洲经济崛起,尤其是中国,需要的石油实在是太多了,导致供不应求,石油价格震荡上涨,正好让普京摊上了,借机对整个国家进行了大改革。也就是下图红框那一段:

  比如大幅增加军费稳固军头们。普京2000年执政,当年军费就直接涨了50%,到2013年俄罗斯军费已经到了890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15倍。2012年他还提出“7500亿美元”军队升级计划,不过一直没落实,现在的俄罗斯支撑不了那么大规模的军费开支。普京获得了军人支持也就不奇怪了。

  有了武力支持,再加上圣彼得堡官僚集团作为嫡系,此时的普京彻底成了大帝。所谓不可一世的“寡头”们发现自己啥都不是,普京完全不费力气就把他们干翻了。如今老寡头们已经系数倒台或者出走,俄罗斯的新寡头们基本都是普京的兄弟。

  于是俄罗斯的能源产业走上了正循环:手里的钱多了,可以更新设备增加产量,然后卖更多的钱。普京用这些钱稳定军队、掌握媒体、打击反对者、给老百姓发福利、在国际上秀肌肉。这些都让他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也是得以执政了二十多年的根本。

  说起来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有一个优点和一个弱点。

  弱点是几乎没有定价权,虽然每年出口的石油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10%,天然气占全球出口的20%。

  但是因为石油美元的关系,油价决定权在美国和欧佩克:第一是美国,美元霸权+巨大的交易量+对中东的影响力,使得石油价格美国话语权最大;欧佩克,也就是中东王爷们,他们占了全球交易的一大半,而且可以灵活调整产量控制市场货源。

  相比起来,俄罗斯原本话语权很低。不过前些年美国页岩油爆发,美国进口数量大减。这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局势造成了巨大颠覆。于是俄罗斯需要欧佩克的市场地位,欧佩克需要俄罗斯的世界影响,两家一拍即合,强压油价给美国页岩油很大压力。从此俄罗斯在能源市场影响力大增。

  优点是俄罗斯能源出售特别方便:他紧邻欧洲这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北极圈挖的的石油不要一周就能送到德国。而且两边多年交易,从19世纪欧洲就从俄国人那里买能源。即使苏联时期两边也一边冷战一边做买卖。欧洲出口苏联高科技设备,苏联给他们提供能源。

  不过现在俄乌冲突,使得原本的优点在欧盟的强力制裁下,反倒造成了损失。也就是咱们现在网上不断讨论的,欧洲冬天怎么办。

  不过主流观点不觉得俄罗斯从此不给欧洲供应能源了,俄罗斯的资源出口哪怕跌一半,俄罗斯的财政就扛不住。俄罗斯最近半个世纪养成的“资源依赖病”,根本治不了。

  当然了,欧洲完全不用俄罗斯的资源,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加剧萧条。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足够的意愿撮合交易,会有一万种办法重新把买卖做起来,比如慢慢和解。或者先把资源送到印度或者中国,然后再转手给欧洲,这事已经在做了。

  当然了,最可怕的一种情况是,世界少了俄罗斯之后油价反而在下降。当初伊拉克敢揍科威特,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西方不可能对他太过分,它觉得如果没了自己的石油,西方根本活不下去。

  可后来发现伊朗伊拉克都被踢出局之后,也没啥事。现在俄乌战争打了半年,我刚才看了下,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跌到战前去了,开战的时候76美元一桶,现在已经是73了,这个消息对于俄罗斯来说可不是好事。

  不过主要也是因为疫情叠加战争,再叠加美元加息,很多工厂不开工了,而且欧美老百姓也没钱,买东西少了,生产的也就少了,对石油需求也就下来了。等疫情结束,应该能好点。

  尾声:

  看到这里,多多少少有点感慨,资源对于俄罗斯来说,一直都是命脉,但是多多少少又坑了俄罗斯,有点类似“资源诅咒”。

  1991年的时候,俄罗斯除了人口不如咱们,各种条件都比中国强,但是明显走了那条最容易得道路,也就是卖矿。几乎没好好发展经济,导致高科技人才在俄罗斯并没有适合岗位,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西方,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主要三个流失方向,美国,德国,以色列,一直在持续流出。

  现在美国有500万以上的俄罗斯裔,德国有300万,以色列有100万,也就是说,这仨国家,就有接近一千万俄罗斯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俄罗斯的精英阶层。比如谷歌的那个创始人,他爹就是苏联官员,后来移民到了美国。

  美国和德国有很多俄罗斯人好理解,以色列为啥那么多呢?

  主要也是因为俄国一直都有很多犹太人,沙俄时期就有五六百万,现在的俄罗斯富豪,绝大部分都是犹太人,这些人一直都在持续向以色列移民。

  也正是因为太过依赖能源,导致路越走越窄,到现在,几乎只有能源这一张牌了。

  这也是为啥我一直在说,咱们也要避免什么问题都准备靠“劳动力又多又便宜”来解决,又多又便宜的劳动力,本身也是“矿”的一种,问题是这种资源消耗的更快。真正的发展动力,是知识,是科技,是完善的市场,是尊重人才、老有所养的社会,这样才能良性发展。苏联就是沉迷自己的单一优势,一直不考虑对冲风险,最终倒了霉。

  我理解这也是为啥国家要搞《制造业2035》,搞大规模产业升级,要用科技替代人口作为引擎。毕竟只有我们头脑和科技成为我们的矿,那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