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必须下定决心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切实提高我国的生育率。办法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从市场经济的迷信中彻底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群众提供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解除目前这种“内卷”造成的普遍深度焦虑。
有人说,在老龄化压力下,如果生育率一下子提上去,社会负担更重。当然要统筹安排,但是人口的自我生产有其自身规律,周期长是必须要考虑的。更何况,如果跳出了资本的狭隘和卑鄙眼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被大量解放。比如说,不仅现在大量的保安(包括一些小伙子)和服务业的年轻姑娘等会被解放出来,而且因为贯彻“三同”等五七精神,机关干部、教师等办公室人员也将有不少的时间可以投入物质产品的生产或者是本职工作以外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就是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贯彻学习和生产劳动直接结合也可以有不少时间投入社会劳动中去——当然,不是现在这种资本控制下的“实习”。那时,学生的学习效率、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将大大改善——准确地说是解放。(请参看小说《佯谬》)那时,我们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人口问题,从而在这场赛跑中,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抓住历史机遇。
具体到目前条件下的养老问题。昨天看到guan_15774186251593网友提出的“社区养老”思路非常赞同。具体做法可以在各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但是必须明确养老和教育、医疗等一样,只能是社会事业,决不能搞成以挣钱为目的的“产业”!
即使现在能够立即提高生育率,那么至少一代人也必然要面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何况,就是以后孩子多了,居家养老尤其是在不能自理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难以做到的——这和孝顺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如同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一样。花钱买服务对于很多收入不高的人来说又是难以企及的。那么是不是可以采用“换工”的方式呢?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去养老院(或者幼儿园。看护孩子等也可以采用这个思路,这里先说养老,就不说别的了)作为志愿者无偿服务。由养老院等机构统一登记安排时间(目前技术条件下并不难),严格保证服务时间和质量并为每一个志愿者建立账户。根据无偿服务的时间(脏活累活等根据标准折合成较长的时间以作为补偿)志愿者以后可以享受同样时间的无偿服务。而且,这个账户里的时间可以转让给自己的配偶或者父母。
这个思路的核心就是摆脱商品——货币交换,而直接以时间差实现劳动互换。当然,这里面有劳动的复杂程度、熟练程度甚至脾气秉性乃至样貌等等造成的差异(一个漂亮耐心又细心人的服务和一个丑陋急躁又马虎人的服务是不同的)。在目前和将来相当一个时期,这种差异是客观的,当然不能忽视。但这个可以通过上述折算的方法解决——每个志愿服务者可以通过考核认定评级,从而获取自己服务时间的系数。评级越高,系数越高。比如说有的一小时可以折算成一个半小时,有的则只能折算成半小时。当然,也不能搞得过于繁琐。
专业的工作人员当然还需要。但因为工作人员少了,他们的待遇也就提高了。大量简单工作由互助的志愿者提供,又有正式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监督,现在这种因为收入和社会地位低护工虐待老人的情况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也会大大减少和减轻。
这样一来,有些年龄大的人,身体尚好,不用攒钱(他们也难以找到挣钱多的工作),通过这种志愿服务就能为自己身体需要照顾时积攒了一定得保障。因为可以把自己的服务时间转让给配偶、父母(甚至子女)也解除了有些人害怕吃亏的担心。如果护理机器人能够大量普及,那么需要人做的事就可以大量标准化,更有利于这种思路的实现。
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志愿服务”而是一种互助。这种互助靠群众自发是很难成功的,必须由党和国家出面组织。组织好了,不仅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而且提高了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终将能够摆脱商品交换而在更好层次上实现劳动的社会化。那就是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了——虽然是以后的事情,但这个方向必须始终明确。唯有如此,才是“不忘初心”。
当然,必须战胜贪婪的资本,否则“一切都是生意”,所有都是“现金交易”那就什么都完了。
【文/宋新滨,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