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毛泽东
环卫工人母亲见到考场出来的儿子,母亲哭了,儿子也哭了。
在考场外等候的家长不少,为什么偏偏这位环卫母亲哭了呢?
是因为,环卫工人处于社会底层。高考结束,在这样极具仪式感的场合,在家长群中,身着环卫服,显得格外扎眼,此情此景,强化了她的身份——底层、草根、扫大街、含辛茹苦供孩子读书······
高考如战场,儿子背负家庭的希望走出考场,作为母亲的任红娟很难止住热泪。
她的眼泪饱含深情,她爱自己的儿子,将他视作自己的骄傲;
她的眼泪饱含愧疚,她给予不了儿子优渥的成长环境,一个月1900元的工资,只能匀出800元给儿子上补习班;
她的眼泪饱含期待,希望儿子考上好大学,将来不要像爸爸妈妈一样扫大街;
她的眼泪饱含委屈,十八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儿子寒窗苦读,作为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受过多少委屈?受过多少压迫?受过多少冷眼相待?又有多少无奈和无助?
也许,出考场的时刻,有一种“解放”的感觉——过去的一切憋屈,一切委屈,一切的克制自己迎合他人,一切的隐忍不发,一切被教育、被驱使、被教做人,今天似乎可以反转,终于可以抬起头来、挺起胸膛做自己的人!
过去被压迫得有多痛苦,今天就哭得有多么情不自禁!
这种“解放”的热泪,不是似曾相识么?
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无数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喜极而泣。
解放军进藏,好似神兵天降,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远在国外居住的华人失声痛哭。这个痛哭和这对母子的感情是多么类似,是憎恨,是对多年来受到委屈的宣泄——
“有一个在西德居住的华人,每天早上起来门口都会放着很多的垃圾,他也是每天都默默的清理。直到有一天他的门前的垃圾都被清理走了,当地的执法者也亲切的表示再也不会有垃圾堆在这里了。对于这件事,这个华人感到了万分的感慨。
而一个在国外居住的老先生已经习惯上车往后坐,那一天后,司机告诉他中国人可以坐在前面。因为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中华民族当然也是一个优等的民族。这个老先生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可惜,高考不是“解放”,高考也“解放”不了这对母子。遑论现在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即使成绩出来了,考上了985,在毕业即失业的年代,也很难实现阶级跨越(当然,我们是希望同学们未来是光明的。)
这位环卫工母亲,干最脏的活,挣最干净的钱,过最艰难的日子,留下热泪,令人动容,让人心酸!
儿子说一句,“妈,你哭什么呢?”
妈回答一句,“我看见你高兴。”
留给我们的是,相顾泪无言。
而我们多么希望这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最后,我们引用1942年毛主席的一段自剖与各位共勉:
“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
“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做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了一个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