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今年1到6月,台湾地区出口经历了少见的大衰退,同比负增长18.1%,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差,严重影响了台湾地区的经济表现。台相关部门分析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出口对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为-4.72%,是造成台全年经济陷入“保2”困境的主要原因。
另外,台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两岸经贸也出现较大衰退,上半年两岸贸易总额仅为1051亿美元,同比大降26.2%,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6.0%,致使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大幅降至385亿美元。而中国大陆上半年的对外贸易则展现了良好的抗跌性,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2.1%。
以上几组数据显示出两岸经济态势的较大温差,也显示出民进党当局力推的两岸“经济脱钩”政策对台湾经济发展后坐力正逐步增大。
一是台湾难以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负面效果凸显。细看上半年台湾各项产业数据,塑料、化工、纺织品等传统产业表现极为惨淡,最高降幅超过30%,远高于电子零组件等高科技产业。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市场降温,关键还在于台湾难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典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2022年RCEP正式生效,但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政治基础,自然难得其门而入。民进党当局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台湾很多产品想要出口到RCEP成员,都必须缴纳关税,比如石化产品的关税为6%,而RCEP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将逐步降至零。岛内有经济学家坦承,“关税对(台湾)传统产业影响很大”“传统产业衰退几乎成为趋势”。
二是因无法在两岸统一大市场下优化布局,提高竞争性,台湾部分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记得10年前两岸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议谈判受“台独”势力干扰被迫中断时,就有大陆经济学家警告称,两岸经济整合对台有利,如果两岸经济无法深化机制性合作,大陆产业不可能停下来等台湾,这对台湾产业造成的冲击将不容低估。一语成谶,10年来大陆产业竞争力有了长足进步,不仅在一系列高科技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很多传统产业也实现了产业链全链条深度整合,台商台企“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传统三角贸易模式出现变化,很多在大陆的台商台企则实现了深度“在地化”。
细究两岸产业竞争力消长,就能理解为什么台湾工商界对于两岸经贸形势忧心忡忡,也能理解前段时间岛内政治人物再提重启两岸服贸及货贸谈判为什么引发岛内热议。事实上,两岸产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已使得两岸经贸正常化、机制化进程刻不容缓,如果死抱“台独”意识形态不放,台湾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将面临更严重的挤压。
三是此次台湾经济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恐怕是经济增长内驱力也出了问题。高度依赖出口的台湾产业必须通过持续扩大民间投资、从境外购买设备机器以保持持续产出,但台湾不仅面临出口大幅衰退,进口也出现严重问题。有岛内经济学者依据统计数据分析,台2023年“整体资本形成总量”将减少4.15%,这意味着今明两年台湾经济态势都不会好。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经济就非常需要外部“活水”的注入。
如果两岸关系能够保持2016年之前的和平热络状态,台湾经济将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大陆消费市场正处于复苏状态,文体旅游市场快速升温,五一假期和暑期出游人次都在快速恢复,如果大陆游客能够顺利进入台湾地区,相信可以给台湾旅游相关产业带来久违的红利。但很遗憾,到现在为止,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仍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民进党当局还在搞“假开放”的政治把戏,企图以此捞取政治筹码。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于台湾的未来而言极为重要,正如很多岛内舆论指出的那样,这是一场“和平与战争的抉择”,而在笔者看来,这次选举也是一场“繁荣与衰退的抉择”。稳定的台海局势、热络的两岸关系攸关台湾数千万民众的福祉。(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