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一大早从北京赶到外地,跟一所知名高校的老师们交流,怎么做好当代高校年轻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分享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2)高校年轻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强,跟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未来有可能成长为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他们能不能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看法?他们在思想上遇到困惑时,能不能及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他们能不能确立起爱国、理性、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能否顺利传递的大事。
3)做好高校年轻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缺乏政治立场坚定、人生阅历丰富、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比如说,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天天面对学生,但是,很多辅导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可能工作积极性很高,很有热情,但是,他们对于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对于中国历史并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对于党史、新中国史等并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高校年轻学生的种种困惑,他们的讲解和沟通容易缺乏理论深度,容易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
4)更关键的是,今天,高校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容易受到境内外各种错误思潮、观点的影响。我们有些辅导员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对于舆情缺乏综合研判,对于网上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思潮、言论等,缺乏全面的了解,也没有真刀真枪,拿起纸笔、话筒,跟错误思潮、观点“对过线”。当学生搬出网上各种流行的错误言论时,我们如果不能从理论上瓦解它,不能从现实中驳斥它,那么,我们的沟通也好,思政课也好,就容易缺乏说服力。严重一点,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瞧不起”的心理,认为老师不过是照本宣科,甚至对老师个人和思政课本身产生逆反心理。
5)高校思政课,一定不能照本宣科。没有信仰的老师,绝对教不出有信仰的学生。没有加入个人理解和人生感悟的思政课,往往是干巴的,是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6)我还看到一个现象,现在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很多思政课的内容都是相似的,里面大量充斥着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术语传播术语的内容。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最后孩子们只能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效果也不好。每个阶段的思政课,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都要有适合本阶段学生成长特点的内容和风格。如果从小学到大学,思政课“上下一般粗”,老师教起来很痛苦,学生学起来也很痛苦。
7)厦门大学有一个做法,就是把网上的正能量网络名人请过来,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进行跨行业交流,先解答老师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疑惑和困惑,然后再让老师去在学生当中解疑释惑,这种做法效果不错。正能量网络名人天天活跃在舆论场的第一线,对于境内外各种错误思潮、言论和观点,都非常了解,而且每天都在网上解疑释惑,他们有非常丰富的舆论斗争经验,这种舆论斗争经验完全可以跟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
8)我前不久在四川大学现场观摩大思政课,内容非常震撼,很有说服力。这些优质内容,也可以为高校思政课助力。
9)要做好高校年轻人思想政治工作,还是需要重视老师的选拔和培养。要对年轻人解疑释惑,要讲好思政课,一个老师必须首先自己得有信仰,只有他自己发自内心地相信,然后才能用信仰传递信仰。其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老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尤其是需要老师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有一定的舆论斗争经验,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很好的课堂表现能力。如果大家都觉得高校思政课很重要,我们就要考虑用最优秀的人去上思政课,然后给他们适当的精神和物质激励。
10)除了教师队伍提升,还需要打造一些好的课程。所谓好课程,必须有理论、有思想,但更重要的是,要鲜活生动,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怎么打磨一堂好思政课?怎么创造一门好思政课的课件?怎么形成各地思政课都可以使用的好案例、好素材库?怎么把好的思政课内容推广到全国?怎么把一部分好思政课老师的经验、方法沉淀下来,把他们的能力普及到更多老师群体当中?这些问题都可以加以探讨。
讲好思政课,做好高校年轻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为引领,要以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为导向,真正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楚,说明白。高校思政课还要紧跟国内外时事热点,紧跟舆论斗争的前沿,在热点中解疑释惑,在舆论斗争中批驳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传播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在斗争中展示优秀思政老师、好的思政课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