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彭水周:社会主义好!

2023-11-08 09:13:4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彭水周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

  今天,当你问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大学生就业愿望,除了家有“金矿”的“富二代”,或不愁捧“金饭碗”的社会人脉广博的高官后代,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出身寒门的学子都会选择报考“公务员”,其次是报考电力、盐业、烟草之类“旱涝保收”的国企,再次之就是“华为”之类拥有较为健全管理机制和薪酬、福利保障制度的树大根深的大型民企;如果问农村农民、城里充斥各类私企和各种私营作坊的“打工人”,最羡慕什么工作、什么职业,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政府上班、端公家饭碗的“公务员”和有充分生活保障的国企。就是当今男女基本的婚配嫁娶,其择偶倾向都向“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倾斜。

  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们择业、择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市场经济观念经过数十年实行的市场化改开政策,已深深浸入社会肌体,在人们的脑子里形成迥异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定式。身子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而思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追求社会主义体制的庇护,追求有国家制度保障的有规律性和组织性的稳定、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今天,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更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历史实践和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今天乃至在实现人类社会终极理想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所有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和手段,都不应背离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至已历经改革开放数十年的今天,贯穿我国政治制度的“红线”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现实社会、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从未离开过。人们的憧憬、向往就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二

  “公务员”称谓,是改开后替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件“与国际接轨”的“新马甲”,其实,今天的“公务员”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资产”在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传承。

  我国自1993年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社会治理呈现新格局。新形势下,出于政治和社会治理需要,由体制改革派生的社会管理职责日益增多,“公务员”队伍随之日益壮大。“公务员”是维护国家政权、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的国家政治“机器”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质和工资、福利待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体现。在“公务员”身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释义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它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铁饭碗”在实行改革开放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延续,它和今天国企尚存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工劳动分配机制一起,向世界顽强地展示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国“公务员”队伍社会主义制度改革,随着时代前进脚步不断朝着更加美好的目标推进。为解决“公务员”队伍内部由工龄、职位高低产生的薪酬、福利待遇差别,最大限度平衡“公务员”干群之间利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公平公正”基本原则,2019年,国家正式施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规定”彻底弥合了“公务员”队伍薪酬、福利待遇上的“干群”差别,一个人只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即使终身与领导职位无缘,只要在自己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政治上不犯原则性错误,其“职级”将随着工龄延长而稳步提升,而“职级”是决定“公务员”(无论干群)薪酬和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根本参照标准。由于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公务员”队伍里即使“普通一兵”,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其薪酬和福利待遇也不亚于“领导”。“按劳分配”“公平公正”“干群平等”,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传统内涵,“公务员”队伍“职务”“职级”并行改革,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期发扬光大的具体体现。

  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发,尤其是全球历经“新冠疫情”扫荡,世界经济跌入低谷。危难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效用全面迸发,起到了“定海神针”“力挽狂澜”作用,“全民团结如一人”,彻底粉碎了以美帝为首的内外敌人企图通过发动生物战颠覆共产党政权、击垮我国经济的狼子野心。

  由于改开数十年来,我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主动学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相互交融,使得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资本主义烙印,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道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且正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俱乐部”里的一员。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和“新冠疫情”重击,世界经济重挫下行,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我国当然不能独善其身,而长期以来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绚丽外表迷惑,以及美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蓄意收买、着力培植的国内买办集团,亲美、亲资的市场派主流经济专家,肩负西方主子颠覆共产党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任务的“第五纵队”,在改开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行政策性诱导,加之自身政治道路在纷繁复杂、迷雾重重的国际形势中时有迷失,导致在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为自己埋下隐患。

  它主要反映在民营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西方资本巨鳄勾结“内鬼”,在中国股市上倒海翻江,数度血腥收割,抽取中国金融(经济)血液,使中国金融市场遭受重创,一遍哀鸿的股市被国人讥讽为拥有官方通行证的“骗人游戏”。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长期拥趸下,累积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力推发展民营经济的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加持,后来全面蜕变为庞氏骗局的P2P网贷行业),这些矛盾、问题,在世界经济下行,国内经济被内外资本势力联合打劫等多方压力下集中爆发,往日浮于空中的繁华的海市蜃楼消失了,露出巨大的空洞。

  经过由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拷打,遍体鳞伤、身心俱疲的普罗大众在被市场时潮裹挟走出太远的途中,重新回望计划经济时代,重温在社会主义制度庇护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治组织温暖怀抱里,工作、生活有国家制度保障的无忧无虑、扬眉吐气的幸福生活,而在满目市场的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工作、生活存在于哪里?答案似乎是唯一的,那就是“公务员”阶层,还有残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体制余温的国企。于是,一年一度、愈演愈烈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国考”“省考”,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风景线。

  史料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持续推进,青年学子报考公务员人数由起初的平缓上升渐至爆炸式激增,继2009年公务员国考报名人数突破百万大关后,到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连续15年达到百万以上;自2022年开始,国考人数更是突破200万人大关,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达250万人,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飙升到290多万人,创历史新高。

  报考“公务员”由改开之初人们淡然处之到今天的炙手可热,是制度变革的结果。改开之初,实行近30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形成的政治文化意识尚存人们心里,城镇工人端的是有国家政策保障的“铁饭碗”,农村农民在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集体农田劳作,同样过着生产、生活有国家政策保障的安稳日子。工人住房、医疗、养老等关乎生老病死的生活福利待遇由国家统筹提供,农民涉及政治身份、社会地位和生产、生活等各种权利得到政治制度充分认可和保护。这一切,足以让广大工人、农民产生国家主人公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虽然,包括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人民各自分工不同,但都是受社会主义制度庇护的祖国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在薪酬和福利待遇上基本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大家对“吃行政饭”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其职位关注度、欲望度不是很高。改开后,随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逐渐发生结构性改变,原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下缔结的界线分明的城乡二元和社会生产关系随之打破,在农村,分田到户使农业生产重回小农经济时代;在城里,推行企业市场化改革,改掉了工人“铁饭碗”,改掉了工人由国家免费提供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待遇。在消除工农头上“体制性光环”的同时,也消解了他们崇高、神圣的社会政治地位,工农“社会主体”的政治地位逐渐成为一种有名无实的政治性象征。城市下岗工人、农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作为市场经济社会必需的劳动力“商品”,以“买卖契约”进入资本化市场,在生产、生活上成为丧失国家制度庇护的“单打独斗”者,像一只只漂浮在大海波峰浪谷间的小船,时刻面临被风浪掀翻的危险。

  这就是改开以来,“公务员热”为何一浪高过一浪的根本原因,也是神州大地“毛泽东热”为何长盛不衰的原因。人民怀念毛泽东的主因之一,是怀念那个时代,归根结底,是怀念工作、生活有国家政治羽翼庇护的社会主义制度。“公务员热”现象本身就说明了这一事实。

  四

  毋庸置疑,今天,最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是“公务员”队伍。由国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额定的工资标准和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虽不能使“公务员”暴富,但相比普通百姓收入,绝对处于中上水平,外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规律性的劳逸结合的工作时间和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市场化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除显性工资、福利之外的“隐性福利”,其“含金量”更是体现出体制外人们难以匹敌的“硬实力”,如国家政策规定的“五险一金”中,单是医保和住房公积金二项,就足以轻松搬掉当今压在普通百姓头上的“医疗”“住房”两座大山。其二,“公务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水涨船高”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可靠性、稳定性,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伴随改革进程不断优化、完善的同时,更是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国家对“公务员”队伍在工作、生活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今以金钱、地位为标志的社会分层的大环境中,更加凸现其优越性。“公务员”的优越性在当今社会里,兼具“计划”“市场”双重利好,在“计划”制度里尽情沐浴社会主义阳光,在“市场”机制下,又充分享受“顶层设计”带来的人性化关怀。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包保式”优渥条件,成就了“公务员”优越的社会地位,使“公务员”一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无形“资产”,在社会上办理各种涉私事情时,是最吃香的“信用凭证”。

  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确立政治主人地位、保障工作权利、维持贫富相对均等等制度要素,都在“公务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也在残余计划经济时代管理制度“余晖”的国企里得到较好的体现。今天,在为数不多的国企里,哪怕是在其主导下的“二级单位”,职工工作时间和薪酬、福利待遇均严格按照国家明文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当然,多年来,在改开政策步步进逼下,市场之“水”对国企肌体的渗透、侵蚀无孔不入,今天的“国企”早已不可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相提并论。——这里所说的国企职工是相对于国企聘请的“合同工”“临时工”而言的“正式工”。当今国企用人机制,首先是消化改制前遗留下来的“正式工”这一“历史尾巴”,二是抬高“正式工”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压减“正式工”名额,以从劳务市场聘用“合同工”为主。虽然国企“合同工”薪酬、福利待遇较私企职工相对优渥,有保障,但与同在国企工作的“正式工”比较,在分工、薪酬和医保、年终奖、退休金等待遇上却有着巨大差别,“正式工”多占据领导岗位和工作相对清闲的基层管理岗位,“合同工”则多处在又脏又累的生产一线,且在企业推行的“计件”“计时”等市场化生产机制钳制下,每天工作时间多超出国家规定的八小时,且国家规定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休假时间大打折扣,月工资不到“正式工”工资的一半,“五险一金”中住房公积金基本空缺,医保、养老保险缴费也与“正式工”有着巨大差别。

  “国企”里有着不同身份、不同待遇的职工共同缔结而成的社会“细胞”,可视为一个“小社会”,它堪称由各阶层人群组成的“大社会”的缩影,与“大社会”占总人口绝对小部分“公务员”队伍相对应的,是国企里的绝对少数的“正式工”群体;而占全部人口90%以上、被纳入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广大民众相对应的,是“国企”里的“合同工”,以及薪酬、福利待遇更劣于“合同工”的“临时工”,他们被排斥于优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之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阳光不能像毛泽东时代那样,普照到他们身上。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政治宗旨,在现实中并未得到体现。不仅如此,现实给予我们的认知反而是,长期以来,国家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造成社会日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似乎也成了一个空洞的政治噱头,如改开以来,官场从上到下愈演愈烈的系统性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贪腐官员级别越来越高,贪污金额越来越大,贪腐事件所涉及的范围、领域越来越广,“工农兵学商”,无所不及。

  五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在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基础上,这种许可蕴含着给资本家提供生长的政策性、社会性土壤,意味着允许资本家、私营企业经营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以马克思资本论阐释,即是允许资本家对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榨取,而国家出台 “最低工资”标准,与其说是为90%以上进入市场的普通百姓基本生活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倒不如说是为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因为依照马克思通过长期实践和缜密哲思得出的关于资本的唯物真理,无论社会生产力多么发达,物质财富多么丰饶,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将永远恒定在维持工人自身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最低工资”标准线上,没有更高,只有更低。三年前,观察者网发表了一篇署名“子思”的文章《社会主义中国的“马云们”到底是什么身份?》,给资本大鳄马云戴了一顶“人民富豪”的帽子,引起社会一片“倒彩”,社会主义制度下崇高、神圣的特定称谓——“人民”,怎么能同一小撮暴富的资本家划等号?今天,在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里涌现的“人民富豪”“社会主义富豪”柳传志、许家印们,窃国盗民,吃里扒外,大肆挥霍通过各种伎俩盗取的国家财产、榨取的民脂民膏,过着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与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提到的我国约10亿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其中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的生活艰辛的普通百姓相比,迥然天壤。对于“人民主体”来说,特色社会主义象征“特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涵比重,以绝对优势压倒象征社会主义经济内涵比重,客观形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本末倒置现象。

  多年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主流经济专家,如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郑必坚说什么“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亡国之道”;曾担任全国人大、政协常务委员,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12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 这些高高在上、各种荣誉等身、享受国家特殊待遇的主流经济专家,真不知道对人民群众怀有怎样的不共戴天之仇,讲出这样令百姓齿冷,与党章、国家宪法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完全背离的混账话来。正是这些市场派主流专家长期摇唇鼓舌、耕云播雨,干扰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路线,打“特色”擦边球,模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改革终极目标,造成政治乱伦、经济紊乱,制造党群矛盾,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的“离心力”。

  鼓吹“市场万能”的市场派主流经济专家,为何一边尽情享受社会主义制度“红利”,一边却大肆贩卖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岂非自相矛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不然,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绝对不会做损己利人的买卖,他们的资产阶级的潜意识,早就在自己和劳动人民之间划清了界线。在他们看来,自己在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上享受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是理所当然,他们是制度设计的智囊、推手,是国家、人民的救世主,人民血汗、国家财政不供养他们供养谁?他们只嫌社会主义制度给予他们的过于吝啬了,不及西方资本财阀及其豢养的吹鼓手从社会榨取的更多。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分两步走,以高举的“改革开放”大旗作掩护,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成效,“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以时间之水冲淡共和国颜色,步步为营地渐进式偷换共产党改开初衷,毁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擘画的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宏伟蓝图,最后,以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在经济领域和人们主观意识里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客观反映的实在,即共产党本质的空心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名存实亡,水到渠成地达到从政治到经济全盘西化的目的。届时,上文提及的今天“公务员”队伍和国企里残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余晖,将随着资本主义的黑夜降临消失殆尽。在社会主义大船被凿沉之前,市场派主流经济专家要在体制内利用社会主义制度赋予自己的政治特权继续凿船。

  六

  在实现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途中,所有的阶段性历史变革(包括已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都只是为实现伟大的终极目标的必要手段。改开以来,政经体制改革改掉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工农生产、生活的保障和庇护 ,将“公务员”群体和工农大众以“体制内”(工作、生活由国家安排、保障)和“体制外”(工作、生活由自己寻找、保障)区别开来,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在总揽全局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兼容并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保障和待遇上迅速拉开距离,越来越形成对比鲜明的两个阶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官民”平等的融洽关系,逐渐变成了不平等的对立关系。——这是在彼此工作、生活待遇不平等的铁的现实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如企业职工工资连涨10多次,增加额却不及“公务员”一次增加的多;国家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即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全体公民都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却唯独“公务员”是国家财政用纳税人的钱替他们购买养老保险,而普通劳动者须自己掏钱养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国家实行低工资高积累政策,企业发工人工资前都预扣了社会保险费,其中包括上缴至国家的养老保险费,实行统账结合改革后,企业退休职工的“视同缴费”账户长期空白,相应的统筹基金也长期空缺、空账运行;只对企业职工及其他公民养老金实行“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原则,而对“公务员”实行特殊优待政策;20年双轨制造成的“公务员”阶层和普通百姓待遇差距巨大,背离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党章规定……

  写到这里,心头不禁涌起疑云:市场派主流经济专家之所以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中,诱导国家出台与改革初衷、与共产党根本宗旨、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违背的政策,是否故意制造“官民对立”的社会矛盾,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共产党执政根基,扰乱建设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改开既定路线,以便伙同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趁火打劫、联手“推墙”,达到他们潜藏心中的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力量始终主导着改革开放朝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方向前进,每当国家经济濒临险境的关键时刻,及时果断出击,力挽狂澜,拨正航向,化危为机,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击退了内外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粉碎了内外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

  当下,我国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雄厚的社会财富,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预示着新一轮政经改革条件已经成熟,即顺应时代大潮,顺应民心所向,凭借人民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奠定的强大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将全体人民拥入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温暖怀抱,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人民群众同“公务员”和国企职工一般政策待遇,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沐浴社会主义制度的灿烂阳光,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复兴中华民族的国家“主人公”豪迈激情。

  【文/彭水周,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