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似乎是谁的科技强,谁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等都强,反之亦然。
中国的科技,从古代一直辉煌到17世纪中叶(明末,公元1644年),国家经济、文化、军事发展水平在世界处于超前列,不论是海上还是陆地的丝绸之路都商贾之旅不断,以到中国“淘金”“淘宝”为幸事,明郑和七下西洋,远播中国文化于世界。
但是从1644年清入关以后的300年,中国仿佛换了天地,科技发展完全跌入低谷,几乎停滞了300年,一下子被世界甩到后面很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灾难,积贫积弱,中国成为备受欺凌的“东亚病夫”。
到如今,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进入到新时期,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奋起直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很值得自豪。
纵观今天中国及世界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全新局面,科技更成为“锁喉”利器,这些年美国利用芯片战几乎将中国“锁喉”,给中国上了一大“课”,经验教训极为深刻,一个国家没有自主发达的高科技,除了“俯首称臣”, 别无出路。
现在中国的科技现状如何?应当看到成绩巨大,但与世界先进相比许多方面差距同样巨大。时代和现实都要求我们,一定要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科技。因此,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切中要害、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以举国之力彻底改革中国科技应当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重大要务,应得到高度重视。
1.以史为鉴,清王朝以来300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17世纪中叶的中国满族兴起,并取代了刚刚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大顺朝,建立了清王朝。为巩固其统治,清朝中期以前实行一系列措施,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巩固了边疆,收复了台湾,奠定了中国的版图,认可并继续推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出现了“康雍乾盛世”。这是清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积极作用的一面,应予肯定。
但清朝是满族为主体的统治,十分担心汉民族的反抗,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从一开始就实行了一系列严酷的措施。“剃发令”在全国杀死了十几万不愿剃发的汉民,江阴和嘉定两地民众因武力抗拒剃发而遭到屠城,各有数万人被杀。
清王朝大兴“文字狱”,稍有反清意图甚至罗织莫须有的罪名对人民大肆迫害。在专制及严酷的民族歧视及思想控制下,广大人民时刻有性命之忧,很难去奇思妙想搞发明创造。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官员及其八旗子弟更加骄横、骄奢淫逸、贪腐横行,他们心中只有巩固满清政权,为此严密控制人民思想和行为,防止并镇压任何反清言行。他们的头脑中根本没有“科技”这根弦,视“奇端异说”为洪水猛兽,因此他们不会倡导、鼓励人们发展科技。
满清统治者的特权及自身的蜕化,地主豪绅大肆兼并土地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困苦,18世纪末发生了贫苦农民为主体的白莲教起义,此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至19世纪中叶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人民在贫困和战乱中,很难有充裕的条件和时间从事发明创造。
清朝廷从最初的顺治年间就实行了“海禁”,那时主要是为了抵御猖獗的日本倭寇对我沿海人民的大肆抢劫、杀戮。康熙、乾隆“盛世”期间闭关政策及后来更甚,此时就不单是为对抗倭寇的措施,主要是防范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威胁,防范西方入侵中国,同时也在防范西方势力与中国国内反清力量结合动摇满清的统治。闭关的结果是对西方先进的科技也一律拒之门外,采取漠视,拒绝,反对的态度,坐失学习、图新良机。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鸦片战争直至清朝灭亡的七十多年,西方列强、日寇不断侵略中国,大肆掠夺财富,屠杀人民,摧毁中华文化。清朝政府被迫与各列强签订了16个以上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7件,法国5件,俄国6件,日本3件,美国2件,德国2件,还有多国迫使清廷共签。20世纪前半期,日寇发动了血腥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陷入长期深重的灾难。政治上战乱、动荡,经济被掠夺,人民贫穷,饥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国侵略者从政治上、经济上彻底摧毁了中国人民发明创造的外部条件。
外国侵略者还特别注重摧毁中国的文化,他们在所占领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奴化教育。日本在“满洲国”和台湾只许学日语说日语。列强国在中国划建租借地,实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他们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灌输中国人是落后、愚笨、低劣民族,西洋、东洋人是高贵的民族。他们培养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官僚、买办做洋奴,让他们主导话语权,宣传西方的高贵,中国人低劣落后,这些洋奴掌握着权力及各种资源,卖力地将他们主子的主张灌输到方方面面,造成中国人不自信,自卑,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文明、文化丧失了热爱和信心,变得依赖西方,洋火、洋钉、洋油……发明创造连想都不敢想。
这些思想文化的侵淫在中国产生了严重的恶果,中国人民当中的先进分子奋力地去救亡救国,而其他的人是为了能活下去,中国人还能去搞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吗?
可见社会的客观因素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或抑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当然更关键的是主观因素。是清朝统治者自身思想文化的保守,以“天朝上国”自居,自以为天下第一,盲目排外,拒绝接受新鲜事物包括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思想,不愿意改革图新而是因循守旧,康熙帝拒绝西方使者赠送包含许多科技元素礼品之事可见一斑。他们死抱着儒家的天道观,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纲常伦纪、祖宗成法等教条,束缚着自己和人民的思想,因此中后期的清王朝就像愚蠢的兔子在赛跑的路上睡大觉,使得清王朝成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腐朽的政治,没有政治和科技的革新,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与时俱进。等到与外国人打了败仗吃了亏之后不是痛定思痛,改革维新,而是继续为维持统治而挣扎,才会被外敌步步紧逼使中国落后更加雪上加霜。
仅举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史上四件奇葩的事就足以说明清王朝统治阶级其思想和行为上的保守对中国科技发展危害有多大。
第一件,英国人史蒂文森发明了火车的40年后,1865年英国商人格兰德获准在北京宣武门外建设了一条一里地长的展览铁路,火车开动之后虽然快如风惊呆了众人,但是巨大的响声和浓浓的黑烟也让众人惊鄂不已,惊呼是“怪物”!保守势力开始拼命反对,说这怪物震撼了京城,破坏了龙脉,会动摇国家根基,不可保留,更不可在中国使用。在保守官僚的一片反对声中,清政府下令强行拆除了这条展览铁路,铁路第一次与中国失之交臂。
第二件,1877年,英商以建马路为名实际建的铁路在吴淞港口至上海市区运营,清政府极为惊恐,要求英商拆除未果,清政府无奈出银28.5万两买下铁路,然后竟然拆掉铁路使其成为一堆废铁,成为世界铁路史上又一笑柄。
第三件,1879年官督商办筹建9公里长的唐胥铁路,报奏朝廷并获慈禧太后准。铁路在建设中遭到顽固保守派官僚的坚决反对,他们奏折“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历殊常,于地脉不无伤损。”,皇室认为地脉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朝廷重新下旨铁路停工。建设方只好再次上奏朝廷并保证:唐胥铁路建成后,不行机车。于是1882年唐胥铁路启用时,拉拽车厢的竟然是骡马,世界上最奇葩的“马拉火车”在中国出现了。
第四件1888年李鸿章联合醇亲王说服慈禧太后同意在紫禁城里由法国商人建了一条专供太后和皇帝上朝用的小铁路,开行之后慈禧太后本来还比较满意,奸佞小人太监李莲英却出了“幺蛾子”,说这开火车的人竟然坐在老佛爷前面,特别是坐得比老佛爷还高,太失体统。太后问怎么办?李莲英愚蠢地提出不用火车头拉车,我们太监在前面拉。这样,又一朵奇葩在中国皇宫里出现了——人拉火车。
这些看似荒唐可笑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中国,实在可悲!是思想的禁锢,传统不可变更,固守旧制、旧法使铁路在中国一次次被保守派攻讦而夭折。放大了看,整个中国科技亦是如此。试想,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清廷的统治者就发奋图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改革政治,开展新政,恐怕就不会有甲午战争的惨败和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悲剧,中国近现代历史可能会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把双刃剑。儒家思想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为规范、清正官民的思想行为道德,为国家治理理念,制度法则,国家以及民众思想和文化的统一性和同一性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大积极作用。但同时,儒家文化客观上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历朝历代都被统治者所独尊,诸子百家没有了,法家、兵家、杂家、墨家都被排斥了,成了儒家的一统天下,任何的辩论、质疑或者是“奇思妙想”都被认为是对正统的大不敬,遭到压制,中国人民的英气、勇气、锐气被磨平很多,缺少了勇武和“霸气”,缺少了探索精神,多了逆来顺受,安于现状。在这种思想文化氛围下,想要质疑,提出为什么,想要改变什么、创造什么,当然非常困难。
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被桎梏了,是谁桎梏的?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他们一起扼杀了中国人民发明创造的一切条件,是他们合伙制造了中国科技发展至暗的300年。
2.承认差距,迎头赶上
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和欧美科技发展的情况。
欧洲从公元前130年到公元1500年的1630年间产生了约7位有代表性的哲学、科技人物,平均233年产生一位,或者说每百年产生0.43人。
中国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到明末(1644年)的1850年间产生了约37位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众多哲学家未计入),平均每50年产生一位,或者说每百年产生2人。
此时期中国的科技人才出现的速度是欧洲的4.65倍,大大领先于欧洲。
但是从1600年以后,欧洲科技人才出现速度明显加速,第一个百年出现7位科技人才,第二个百年出现22位,第三个百年出现38位,到1900年出现67位科技人才,每百年出现22.3位。
同期中国,从1644年始到1900年的256年间仅出现了1位科技英才詹天佑,每百年产生0.39位,仅是欧洲同期的1/57。
如此巨大的差距表现在近现代的原创科技成果几乎被欧美囊括,包括欧美发动的三次工业革命,这是不能不承认的冷酷现实。
20世纪初清王朝灭亡,国人逐渐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许多觉醒的中国人怀抱着科学救国的一腔热血踏上了西方求学之路。到20世纪上半叶,众多归来的海外学子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领域发挥着带头人和骨干作用。但是由于这个时期国内长期处于战争,特别是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社会动乱、动荡,中国之大甚至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财政困难,生活拮据,贫穷羸弱,科学研究陷于低谷甚至停顿,1949年前全国科学技术人员总数不超过5万。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涌现出众多科技人才,取得了光荣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并没有实行标榜的“民主”和“科学无国界”,仅仅因为意识形态和体制的不同就对中国实行了空前的政治孤立,经济制裁,科技封锁,无情地从外面将中国的大门关上了,并不是如某些人所鼓噪的是中国闭关锁国。相反,新中国实行的是开放的政策,打开了向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大门,引进了156项建设项目,开展了694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到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时,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达到惊人的18%,手工业年平均增长12.8%,农业年均增长4.5%,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建设了中国过去从没有的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塑料、无线电、合金钢等,短短五年开始奠定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
1956年党和国家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 国家又制定了《十年科学规划》(1963-1974),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推向了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国家建立了七大工业部:一机部(机械工业),二机部(核工业),三机部(航空工业),四机部(电子工业),五机部(兵器工业),六机部(造船工业),七机部(航天工业)。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以国家的力量制定这样深度和广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计划,全力发展科技成为国家的意志,这为中国国力奠定了根基。
1956年国产解放牌汽车下线。1956年国产歼-5飞机首飞。1957年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国产北京牌电视机诞生。1958年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1961年造出万吨水压机。19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万吨级远洋轮建成。1969年北京地铁一号线通车。1970年成功发射地球人造卫星。1970年核潜艇成功下水。1980年“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科技创新型科学家,如依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从1953年开始,相继开发出大庆,大港,胜利,南海等大油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陆家羲首先于1961年完成世界级数学难题“寇克满女生问题”的攻克,是中国熠熠生辉的数学家。1965年钮经义团队实现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完全是获诺奖的成就。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农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973年屠呦呦团队研制出“青蒿素”,为中国和世界抗疟疾做出卓越贡献,后被授予诺贝尔奖。1973年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的卓越数学家。1975年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相排版,创新并完善了中国印刷术。1976年赵梓森制成光纤,开启中国光纤通讯新时代。
后来中国科技进入缓慢发展期,以至于2010年代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发出震耳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但是这个阶段科技也有许多成果: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84年广州开通了数字寻呼系统。1987年出现了移动电话。同年揭开了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88年建成高能加速器。1991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2002年研制出“龙芯1号”芯片。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神州5号”飞船圆满完成。2007年首次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列装海军等。2012年后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科技更是得到全方位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太空建立了空间试验站,建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个航母战斗群等以及军工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上述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量卓越科学家和人民共同忘我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的结果。
如果包括出生于清代的17位科学家(比如地质学家李四光生于1889年,气象学家竺可桢生于1892年),直到近年的143年里中国出现了约94位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主要包括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人员),相当于每百年出现65.7人,相比于清朝每百年出现0.39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新中国的科技无论从成果或者人才方面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七十多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第一,我们原创的科学技术很少,绝大多数是在世界已有科技基础上,出色地发展和应用。第二,我们有出色的科技英才,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本土培养成长的科技英才数量少。
摆在面前一个问题,中国今后的科技应当走一条什么道路?是继续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爬行?还是勇于、善于创新,在科技方面做出原创性的重大成就?按照中国人不服输的劲头,根据中国几千年来科技发展的光荣历史,根据中国人的勤劳聪慧,加之今日之中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国科技会走创新发展的光明大道,让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起来,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举国之力,中国的科技这样改革行不行?
我们的目标是使中国的科技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较快地弥补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
应当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或者说政策?首先应明确,一切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措施或政策都应当在改革之列,改革就是破和立的关系,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那么,新措施或政策的出发点及归宿是什么?我以为有两点:
(1)让更多的人对科技感兴趣,愿意投身科技并为之奋斗。
(2)国家、各级政府、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实打实地创造一切条件,真心实意地崇尚、支持、帮助、发展科技,科技改革落到实处而绝不是喊口号或者名不符实。
第一,兴趣与环境
一个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某项活动中无非三种动力:兴趣使然;精神引导;利益刺激。大都以某一方面为主导,或者兼而有之,科技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科技英才如鲁班,扁鹊,农学家氾胜之,蔡伦,张衡,华佗,张仲景,刘徽,祖冲之,郦道元,一行,毕昇,农学家贾思勰,纺织家黄道婆……哪一位不是因为自发的兴趣驱使他们用毕生精力从事自己喜爱的创造活动?他们没有任务,没有物资诱惑,他们从事科技乐在其中同时也是想造福更多的人,是兴趣和精神的双重作用。
近代以来的中国科学家,更多的是精神使然,他们怀抱科学救国的崇高精神境界,学成之后没有滞留在高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优越的国外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不计报酬地为国家献出毕生精力,这是强大的精神力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原来学的是机械专业,后改学地质是因为他认为“中国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也不过是给洋人当矿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原来学的是交通运输,但在上海交大学习期间目睹日本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同胞伤亡惨重,他萌生了赴美改学火箭导弹,可以打下侵略者的飞机的想法。包括中国古代如李冰,沈括,李春,郭守敬,徐光启,詹天佑等他们哪一位不是担负着为民兴利,为国家担当的崇高责任感去全力以赴地从事科技活动,做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可见,精神的驱动力同样重要。
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及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力量常常成了口号,个人利益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追求高薪,高福利,“炒老板鱿鱼”,离开母国到他国等等司空见惯。国家需要但“钱景”不够好,或者待遇不够好的领域及专业少人问津,想要留住人只能靠几十万、几百万年薪……。物资、利益成为很多人择专业、择工作、择单位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
尽管如此,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不管这个精神是高尚,利他,或者是渺小,利己。科学家更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持,否则无法成功!高尚、利他的科学家自然会获得人们普遍的尊敬,敬仰,怀念、而只为自己及少数人的私利服务的科学家不会被人们崇敬和怀念,只会厌恶痛恨,比如某些国家的细菌战、病毒战研究的医学家,他们实际上是刽子手。
由此可见为了发展好科技,从实际出发必须对这三个方面都下大功夫才能行。
(1)让人们向往科技,需要国家意志来宣传、引导、推动、考核
因为时代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人向往的是什么,现在要回到崇尚科学、愿意从事科技的时代,如同过去靠自然发展不行,靠泛泛的宣传也不行,必须用国家意志告诉大家,中国要走科技立国的道路,全国官民都必须重视科技,不允许不重视不支持。
①读书是启蒙人的智力和兴趣的最佳钥匙之一。华罗庚走上研究数学的道路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古代数学书《孙子算经》中的难题并鼓励他攻克。数学家陆家羲是偶然看到《数学方法趣引》这本书,萌生了要解开其中“寇克满女生问题”的强烈愿望,最终攻克了,成为著名数学家。俄国的巴浦洛夫从小喜爱读书,《脑的反射》说人的行为不是由灵魂而是大脑支配的,引发了他对生物学的兴趣并终身研究生物学成为著名生物学家。可见书籍对引起儿童、青少年对未知领域的兴趣从而走上研究科学技术道路是多么重要。
②展示先人的科技成就是另一把钥匙,如果我们知道:
安阳出土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始)青铜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造型精美,水平和冶炼铸造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
公元25年就发明了“水排鼓风”炼铁,利用水力带动鼓风机,先于欧洲1200年。
宋代的“胆水炼铜”法可大量制铜,这是应用化学,比欧洲早500年。
夏朝大禹治水时就采用勾股术测量水位。
商朝许多数字记录采用了十进制计数法。
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使用乘法口诀“九九歌”,沿用至今。
春秋齐桓公开设“招贤馆”,在约3000年前即开办学校。
春秋时发明了“筹算”,用竹制的计算工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机的雏形。
汉代的《周髀算经》陈子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太阳高度。
吴人赵爽在给《周髀算经》作注时采用出入相补原理对勾股定理巧妙证明,比欧几里得的证明简单得多。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官方数学教科书,其中包括分数及运算法,比例计算法,解联立方程,正负数运算等等,均属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和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时期的刘徽阐述了分数性质,分数计算,十进分数,对分数的系统论述比印度早500年,比欧洲早400年。
唐代将筹算演化为珠算(算盘),最简单实用的计算器沿用至今。传至欧洲被广泛应用。
宋数学家贾宪发明“增乘开方术”。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创立“正负开方术”,使求解方程更完备。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可解任何高次方程正根。
当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数学和冶金领域有这么多从未知晓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时,会十分惊叹!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伟大!人们会想,今天应当做得更好!我也要投入科技!
③为了发展科技必须进行坚定的改革,要上升到法制层面,把宣传和落实发展科技做为国策,果断制定政策,比如:
所有小学、中学各科的教科书都必须编入中国历史上本学科的发展、成就的材料,中国历史上科技成就范围十分广泛,完全可以涵盖当前中、小学各科。在课外阅读书籍中规定科技史及科学家传记等书籍。
所有出版社出版有关科技内容的图书必须占总量40%以上。出版包括趣味物理,趣味数学,趣味化学等在内的大百科趣味丛书。出版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出版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为便于阅读应带译文),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直指算法统宗》,《夏小正》(夏代记载气象和农事的书),《太初历》(其中记录了太阳黑子现象),《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圆形盖天式星图》(立体星图),《抱朴子》(化学专著),《丹经》(记载了火药的配方),《氾胜之书》(中国最早的农书),《灵宪》(天文学专著),《算罔论》(数学专论),《四民月令》(农书),《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元嘉历》,《大明历》,《水经注》(地理地质学专著),《齐民要术》(农学),《大衍历》,《梦溪笔谈》(综合性科学百科全书),《奉元历》,《洗冤集录》(法医专著),《农桑辑要》,《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徐霞客游记》(地理地质专著),《天工开物》(配图百科全书),以及众多中国中医,中药,针灸名著。
之所以在上面列出许多书名,是因为这些闪闪发光的祖国科学瑰宝许多人从未听到过,更没有看到过,说明过去太不看重和珍视祖国的科技成就了。今后需要高度珍视,把传播中国科技史作为硬性要求。
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宣传和传媒手段,包括电视和广播及新媒体的播出内容,不论是什么频道,文化文艺的各种载体如电影、电视剧、小说、绘画等,各种新时尚活动,各类演出,均规定与科技相关的内容播出、演出时长、发表数量不少于总时长、发表总量的40%。以其质量、效果为评优标准。
宣传、支持科技发展的程度和效果怎样?出了什么级别的创新发明成果?(单位,县市、省、国家、世界五级)出了多少个成果?是衡量各级行政、思想、宣传、文化、科教、科技等所有领域领导人政绩的主要标志,是决定其升职、降职、下岗的主要评定标准。
通过制定这样的政策并坚定执行,才能在全国形成从上到下全民族高度重视、尊重科学技术的浓厚氛围,形成热爱科学技术以从事科技为荣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国家意志。让外国人一进入中国就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崇尚科学、文明的国度。
(2)让从事科技的人受到更大的尊重和优待
新中国前期人们认为做一个工人、农民、战士光荣,做科学家、人民教师、医生也很光荣,对当干部认为那就是天经地义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对商业人士也认为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时是重工亲民轻商。后来就变了,变到如今是当官(公务员),老板、富豪、各类明星最荣耀,最想争做。工人、农民、农民工、员工都是给老板打工的被雇佣者,科技人员同样。曾盛传“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段子,貌似调侃,但的确令人唏嘘。一位在医院前面卖鸡蛋煎饼的,一天卖300份,一份15元(里面加了点花生等佐料就从原来5元涨到15元),一天毛收入4500元。十几年前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年完成一个项目之后每人分到5元的奖金。巨大的反差确实严重影响人们进入科研领域的积极性,更不愿意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必须从各方面提高科技人员的各种待遇。
①应当将科技人员与工人农民等其他劳动者实实在在地重塑为光荣的职业,而不应当只是在电视台一年一度劳动者最光荣的晚会上说说,国家应当着力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②增加科技人员在人大及各级党政领导层中的比例,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中的比例。
③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各级主管科技的领导应从科技人员中选拔,并排在班子的前列,比如担任第一副省长,第一副市长,第一副厂长等。让科技人员有更大的话语权,参与决策权。
④任何招收科技人员的单位,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国企、私企、各类学校、事业单位,都必须解决好科技人员的各种生活问题,不能让他们在担忧中工作。古今中外的杰出科技人才基本上都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完成其成就的,如果从事高科技人员的收入一直不如卖煎饼鸡蛋的,确实会严重挫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⑤要给与他们丰厚的待遇:工薪富裕到让人羡慕,富裕到能够住上舒适的房子,富裕到足够生养孩子及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医药费可以报销95~99%上不封顶,车补、供暖补等一样不少。全部供应非转基因食物。工作是铁饭碗完全稳定,不必担心失去(当然违法、失职例外)。即使未来的抚恤金也可与公务员等同。
⑥如果有创新发明成果并获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按其效益大小优先晋升技术职称,优先提薪,如果实现了产业化,其技术可按约定按比例占有股份并分红提成。
用制度规定丰厚的物资福利待遇,会与做公务员或去国外谋生有得一拼甚至超越。这样会把大量有才能的人留在国内,会吸引大量中国人才从事科技。甚至国外的科技英才也会踊跃前来。那时就不是中国人才往国外涌了,而是世界人才往中国涌。
就如当年爱因斯坦受到纳粹的迫害不得不流亡,先后到了法国、比利时、英国都没能立脚,最后到了美国,美国吸纳了他,他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荣耀。中国也要有吸纳、包容世界优秀人才的胸怀和政策。当然,要坚决拒绝到中国来混高额助学金的渣男、渣女。
考公务员那么热门,国家、政府根本不需要动员、教育,人们自动趋之若鹜;美西方也没有动员,世界各国的人才不远万里奔赴而去。就如同我国大唐时代,并没有在世界上炒作,炫耀,但世界各国却纷纷、络绎不绝地来“朝拜”大唐盛世?为什么?利益使然!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时代变了,物质待遇某种程度上成了“压舱石”。
创新改革科技十年,中国科技多领域很可能会进入世界前列,因为中国人实在是聪慧勤劳,人才会如泉涌,世界上的人才也会流向中国,那样的话中国会真正的崛起了。
(3)创造有利于科技成长的环境
人的生长环境是人的第一任老师,影响极为巨大。古今中外无数科技英才都是从小受父母、家庭、生存环境、书籍等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兴趣爱好,形成了爱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坚毅不折不挠的性格,才成就了他。中国的外国的英才概莫如此。
因此创造好的优良的生长环境对于发展科技事业十分重要。要实现这一点不能只靠宣传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更应当规定如果你做了不应当做的会有什么后果,只有严重的后果才能起到整肃的作用,正是法制应当发挥作用的时候。
①婚姻法增加内容:抚养者有责任对被抚养者以讲故事、看画报、玩具、动脑、动手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对科学的兴趣。抚养者自身如果欠缺知识应当到社区补习。社区应当定期检查居民,对违反者提出批评或公开批评。
②修订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有责任对托儿进行更丰富于上述形式的科学教育引导。如有违反可批评、通报批评直至勒令停业。小学是一个人形成习惯、兴趣、性格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领导、各科老师、教材、各种活动都必须围绕传播、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参与而进行。设置“科学技术课”,科学技术课的成绩评定应当放在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上,不应放在记忆科学知识上,成绩优秀可以加分。
③家庭,学校,单位都应当培养人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龄前是家庭和幼儿园的责任,上学后是学校的责任。社区(村)公约和学校都要制定孩子的读科技类书的计划。
④中学教育更应突出科学技术的教育。为此应进行符合教育本质的改革甚至可以称之为教育革命,那就是将应试教育彻底革新为素质(能力)教育,停止填鸭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学研修,发现并提出问题,讨论、争论问题,提出并讨论解决方案(多解、最佳解),动手实践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再实践,最后总结、精炼,老师全程指导并讲评。把学校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研究班”,“讨论辩论会”,“实验室或试验场”,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了能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思辨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小能人。这种人放到哪里都放心,有自己生活和创业的能力,绝不培养只会背诵记忆做题的书呆子。
⑤一律取消大中小各类学校的等级,所有学校一律平等,取消“清北“是中国最高学府的悖论,取消什么985,211等各种给学校分等级的做法。一律取消校长们的行政级别,什么部级、司局级、处级。在学校搞等级是把官场的等级制度搬到教育里来了,迫使校长们的精力都用在保持或提升自己及学校的等级上去了,哪还有多少精力治学?
学校之间应当比较的是学校出了多少拔尖的人才?自己的学生在校内和到社会上之后有多少创新发明?给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可以列出这样的排行榜。教育和科研经费也应当向这方面先进的倾斜,表彰也是如此(当然要根据学校原来基础、规模按比例比较,也就是“性价比”)。这样才能促进、鞭策实干搞好科技。
⑥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形式彻底改革,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都实行开卷考试,把学生完全从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包括英语和语文),节省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逻辑和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学习和应用上,对学生是一次解放,对教育是一次重大改革,对科技发展是一场甘露。
⑦所有的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新老媒体、文化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等一切有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都要重新调整、整顿,如前所述确保科学技术内容的占有量超过40%。不能让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回到家打开电视、手机就充斥着八卦、游戏、卿卿我我、“小鲜肉”。在街上的宣传广告也应当是“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力量!”,应当展示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科技英才的爱国情怀豪言壮语,使科技英豪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明星。
⑧不论什么学校毕业的学生想从事科学技术活动都会得到国家优裕的支持,并有着广阔的前途,解除在校生对毕业即失业的担忧。(下面有专论)
⑨简化人际关系,在一切单位禁止上下级之间功利性质的请客送礼,贿赂者和受贿者同罪。不必为论文,职称评定,晋级,看领导脸色和喜好办事而身心俱疲,让科技人员可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从事科技事业。对不给好处、不谄媚就不给办事者一经举报严厉查处。
这样,整个中国社会形成了崇尚科技,尊重、热爱科技的浓厚的氛围和风气,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很容易走上科技之路,以中国人口的巨大基数,其中优秀的人才必然会井喷般脱颖而出,中国科技必然会蓬勃发展。
(4)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一定条件下甚至比物资待遇更重要,好的工作环境科技人员能安心、轻松、踏实地工作,容易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坏的工作环境会使科技人员焦虑、三心二意、低效、苦闷,严重影响科技发展。有的人甚至变得懒散、钻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有的能人不得不无奈跳槽或出国。好的优越的工作环境更需要下决心下大力气去创造。
①许多单位招职、晋升官员及技术晋级都盯着学历,不是硕士、博士、博士后、名校、海归的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唯学历论是官场等级制度的同类,是人为制造的,应当坚决破除这种等级观念,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权力平等的机会。
应当革新为只认能力不认学历,只认笔试和面试(为了慎重可以一试、二试,重要的可以会试)不看文凭。符合要求即可录取或晋升,避免招进来或晋升了没真本事的“绣花枕头”。特别是只认学历会将真正有本事的人拒之门外。当年华罗庚仅有初中学历,却被熊庆来教授引进了北大,造就了一代数学大师,如果只认学历,华罗庚只能是店员终身。英国的焦耳从小随父酿酒,没上过学,但他热爱学习,刻苦自学,热衷于实验,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24岁时就发现并提出“焦耳楞次定律”成为科学家,如果只看学历他只能干一辈子酿酒工。
②许多单位对晋升技术职称主要看论文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国内还是国外的,看论文数量。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迎合单位在国内或世界范围的评比。这个规定把科技人员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捆在了论文上,严重地束缚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和实践,因此出现不少东拼西凑的论文、抄袭论文、假论文,败坏了学风,论文至上是很偏颇的政策。事实上许多科技英才把全部精力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实验、改进、完善创新发明上,没有时间或没有来得及写论文,就因此被忽略、漠视了他们的技术职称的晋升,是非常不公平的。唯论文为大的政策迫使人们不得不放弃科研实践而转到写论文中,使学风重笔头功夫而轻实践,损失的是国家的科技事业,因此必须破除论文是硬指标的政策,树立科技人员技术职称晋升的根本的标准是看创新成果、发明,尤其是原创发明,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才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最真实评价(有些研究只能看论文,论文就是成果,另说)。
③科研人员立项太难,需要层层过关。不是说立项不需要必要的审批,而是因为审批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有利益的、派系的……,而科技人员大多数不善于更不愿意搞这一套关系学,搞这一套甚至远比他搞科研还困难,因此他很苦闷,甚至立不了项,也就是搞不成科研,你说他该怎么办?
拨款难。即使立项了,但是钱迟迟拨不下来,需要科技人员厚着脸皮上去“乞讨”要钱,甚至不得不给相关人员送“厚礼”,请去旅游、高消费,或者承诺项目成功了评奖时课题组要写上相关人的大名。
科技人员评奖、晋级、提薪也难,虽然正直的科技人员的努力奋斗不是为了这些,但既然设立了奖项、设立了讲师、几级教授、院士的级别和不同级别的薪酬,谁又不希望能获奖、晋级、升薪水呢?而这些的评选更是关系学极深,论资排辈极严重,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对绝大多数非常不善于不会搞这种复杂关系的人就只好吃哑巴亏。屠呦呦在获诺奖之前谁知道她是青蒿素的主要发明者,为医药事业做出那么大的贡献?这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多年评不上院士,很能说明关系、门派弊端之深。数学家陆家羲,是在外国承认他的成就后,国内在他去世后才追记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迟到的奖励总比没有更能告慰陆家羲于九泉,但不应当好好地思考这是为什么吗?青年英才不惧奋斗,但担心做出突出成就,贡献重大,但在晋级、评奖、提薪、奖励等方面仍然是论资排辈,遥遥无期。
这一连串工作环境中的困境使科技人员内心很苦,甚至成为青年学子奔赴海外不归的主要原因,严重迟滞了我国科技发展。
④最基本的解决办法是整顿审批项目、批款、评奖、晋级、晋升薪酬负责的官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包括专家组成员的素质,教育并严格要求他们胸怀祖国,心胸坦荡,公正无私地工作,鼓励他们当伯乐。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度设计,可设单位及各层别的“伯乐奖”,公开表彰先进,但需保证由科技人员无记名投票公选,并实行“末位淘汰制”,迫使相关人员严格要求自己,规矩自己。
⑤对所有科技管理官员及工作人员的录用和使用标准要改革,不看他们的学历和资历,不看毕业于哪所院校,看品德,一律重新书面答卷登记,相当于宣誓,确认自己是否能热情地公正无私地为科技人员服务,是否正直善良,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决不会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等。对违反宣誓承诺者,一律下岗或法规处罚。
⑥上述立项、拨款、验收、评奖、晋级、晋薪等一系列科研管理一律行政公开,在单位网站及布告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⑦单位公共场所设举报箱,网站设举报箱,收到实名举报并经查实,相关人立即下岗,同时按错误性质和程度给以法规处理或送交刑事。如是不实造谣诬陷,或者对举报人打击报复者,同样以法规或刑事处理。
⑧各单位及各级主管部门网站均设置“群众来信照登”专栏,专门刊登群众批评、建议、举报等,网站及领导不得扣压来信,如扣押不发,将受到公开批评,调离,下岗等处分。来信文责自负,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只有从这诸方面入手齐抓,才能让邪门歪道和不公平现象减至最低,清朗工作环境。
⑨科研资金的管理也是个大问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不但有确保资金全部使用在科技工作中的自由和义务,同时也有确保资金不被假公济私、公款私用的责任。而资金违规违法使用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成为科研资金大量流失的主要通道,为此要有有效的科技资金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中规定:应节约不得浪费,不得公款私用,不得为私人(包括小团体)谋利。每个项目的财务账目都要清晰完整,账目要公开,每年须有审计。鼓励举报,如果查实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将依规依法行事。举报不实或造谣污蔑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⑩论文对科技人员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想把论文发表出来却并非易事。非写不出来,是发表难。李时珍的巨著、陆家羲的论文一再流产就是明证。问题的主要结症与期刊的编辑与主编严重相关,是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业务水平决定了论文的命运,对此应当有针对性的改革。
出版法或者条令重新规定,对不采用的稿件一律必须回复并说明真实原因,不得规定某日内未刊登可自行处理等话语。依据不采用的稿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规定最长回复期限,如3天,7天,15天,一个月,二个月等,不允许超期不回复及不回复。
责编或主编均无权压下稿件成“死稿”,亦无权自己直接回复拒稿,而是必须向领导汇报,期刊领导再组织他人审稿,甚至组织稿件会审,直至意见统一。
投稿人有权向期刊的主管单位或社会公开逾期未收到回复的事实,公开不认同被拒稿理由之事实。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加强舆论监督,约束期刊严格要求自己做事。期刊的上级主管单位应当查明事实,对有错的责任人批评、处罚或下岗处理。
古今中外的投稿人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被漠视、随意丢弃、石沉大海不做回复的现象太多了,仅仅因为责编的一个念头、一个印象、一个情绪,一篇稿件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就被他给决定了,这很不公平,不公正,因此应当有约束,有监督,有处罚,才能让看似简单但却对科技甚至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改善,让陆家羲被拒稿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绝不在这个环节“掉链子”影响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
⑪各地各级科协(或科委)普遍创办一个期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初期纸质及电子版并有,后期经过比较可二择一),该刊只刊登涉及科学技术的文章、论文、消息等等。投稿方式纸质或电子版均可。编辑部不审稿,来稿不拒一律照登。但来稿人必须实名发布,不得用笔名网名等,文章必须原创,只讲科技本身,不得涉及其他,不得抄袭、剪裁拼接,不准人身攻击、造谣、污蔑诬陷、谩骂、冷嘲热讽。文章文责自负,有任何纠纷、官司均投稿人自己负责,期刊概不负责。投稿人如有违反道德或法律行为,比如抄袭或造谣攻击某人或某单位但被举报并查实,期刊将通告违规违法人姓名及文章名称,编辑部将永不录用此人文章,并通报各地本期刊编辑部。
办这样一个刊物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有一个没有任何门槛,可以自由发表科技思想及成果的刊物,任何中国公民都可以发表,唯一的底线是不许违反道德和法律、宪法。有这样一个开放的刊物可以避免因某种障碍埋没创新、发明及其成就,给有志创新发明的人以发布自己见解、构想的平台,让中国人发表科技思想、成果从此不再困难。
根据期刊发展的情况,有力量的科协可以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册,比如地质,地球物理,材料,生物,人工智能等等,便于人们寻找阅读及投稿。
⑫有一个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是社会活跃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不再是ˇ庶人不议ˇ,出现了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而是各抒己见,没有条框,没有正统,没有等级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见解和思想碰撞,诞生了思想和科技都有灿烂成就的伟大时代。
神医华佗和扁鹊都是医生,他们没有证书,没有学历,他们可以到任何地方给人治病,正是这种自由使他们能遍学各地民间医药,无数的实践,也使自己成为人人敬仰的医学家。
奥地利人孟德尔,一直在修道院做事,但他酷爱做动植物的实验,修道院不但允许他做实验,还特意辟给他一小块地,使他有了充分的条件和自由,最终成为生物学家并创立了遗传学。
美国的开放和包容及给科技人员创造的环境和给与的优待都胜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因此他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这也是美国后来居上的资本。
今天,我们谈伟大复兴就应当首先复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形态,让当代中国人的科技思想和成果有足够大的土地,可以自由竞放,成长为繁花似锦的百花园。
⑬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度肯定干部(今天叫领导或官员)对国家治理的关键性作用,对科技而言同样如此。
明代徐光启是自然科学家,他曾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是推动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他用毕生心血写出七十万字十二门类的《农政全书》,是明代的农业百科全书。他主持编制《崇祯历书》。他找出四百多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他官至尚书(今部长级),但居室仅一丈长,床上没有帷帐,门前没有送礼跑官的宾客。明史记载他去世之时,囊中仅有一两银子,几件旧衣和著述手稿。手稿里有上书皇帝讲述属下修历书的功劳,请给他们论功行赏。
清代詹天佑是中国近代科技先驱,他不但主持建成了震惊世界的具有高难度的京张铁路,还同时为全国铁路培养人才,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输送了总工程师,促进全国铁路建设。他的《告青年工学家》的文章成为近代教育名篇,可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媲美。他淡薄名利,拒绝了张勋复辟时请他当邮政部尚书,婉拒徐世昌总统邀请他当交通部总长。他一生没有贪污受贿过一两银子,逝世前上书总统三件事,“语不及私”,讲的是铁路,没有对自家留下只言片语,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后代。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贡献巨大。他一生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研究院刚成立他就亲自讲课。他很早就把他的助手、学生推向主持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自己在幕后保驾护航。他及时主动请辞多项重任把位置让给年轻同志。他亲自回信给一位写信指出他文章中一点小错的青年,并鼓励青年把信投稿给报刊,避免错误漫延。他任全国科协主席多年,为普及、发展、培养科技英才贡献了毕生心血。他在耄耋之年还关心希望中国早日培养出大师级人才,实际中国的航天和导弹事业如今能成为最值得骄傲的科技之花,完全是钱学森等科学巨擘的辛勤浇灌打下的牢固根基。
应当有更多像前辈那样的官员,清正廉洁,自己奋身科技事业,甘于做伯乐,不愁中国科技不迅速发展,因此应当将是否有伯乐精神作为考核官员的根本标准。
但仅有宣教不够,必须要通过改革实现法制管理。
根本的是要改革对行政等各类官员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最重要的应当是每年任内产生了多少创新发明成果?推广的效果怎么样?获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多大?能获得单位的还是市、省、国家、世界级的奖项?这些考核应当是硬指标。这些指标决定官员及工作人员的升迁、降职或下岗,必须要有这样的压力才会促使他们非常重视并抓好科技工作。
把对官员GDP增长值下降为参考指标,只要科技上去了,实体产业质量水平上去了,GDP自然会稳步提高。现在把GDP作为根本指标,弊端很大,官员只能为GDP拼,其他已经无暇顾及。
⑭社会生活的需要,应当是科技发展的原始动力。正是人们需要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所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一问世,便能得到快速发展,甚至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人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当电及电磁理论诞生并充实后,发明了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等,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年正是欧洲一些沿海国家在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为了到海外掠夺财富抢夺殖民地,发展了他们的武器和航海造船业。乾隆帝正是自诩中国什么都有不需要西方的“奇淫异巧”,拒绝了许多新技术新事物。
现在的中国很需要什么?甘肃积石山地震震级并不太大伤亡却比较严重告诉我们,是不结实的房子倒塌所致。中国人常自诩是“基建狂魔”,高铁、高难度跨山、跨海大桥造了一座又一座,很好。但是对于房子的研究和提高有多少?广大农村恐怕90%以上都是原来的老旧房子,县城,大中城市,包括北京城区及郊区县又有多少老旧房子?这些房子抗震吗?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真的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新式建筑了,暂停不必要的基建,发挥“基建狂魔”的优势,用十年的时间,把全国的不抗震房子全部更新一遍,这是造福于人民的天大好事,子子孙孙都会记住这个功德。
这种新式房子应当不同于现在传统的砖混材料,不同于一块块的建筑方式,应当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建成。新式房子应当在各种地质带上都能经受高强度和烈度的地震,不倒塌,不开裂,不变形,里面的水、电、气可以照常使用,家具不会倒塌。同时房子应当保温好,建造很快、简便,造价不高,使用舒适。建筑尽量是绿色建筑,能利用太阳能等。这种新式建筑包含着巨大的科技内涵,是很多学科的综合,需要国家统筹组织建筑、材料、地质、地震、能源、力学、农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工、工程机械等多学科共同攻关,就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才可能研制出来,单靠一个建筑设计院是远远不够的。
以适用温带的新式房子为起点,陆续研制在高寒地带、高温地带的房子,有了这样高科技的房子,不但中国需要上十亿套,国外也会争相抢购,还怕GDP上不去吗?这才是真正的房产业的方向,才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靠卖地、高价房、炒房。这会比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有大得多的市场,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所以中国的科技应当开发人们最需要的产品,解决人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应当赶时髦好高骛远。需要而迫切的问题很多:研究实现地震准确预报。从天气预报、气象控制、水利工程、建筑等诸方面综合解决洪涝灾害。快速扑灭森林大火。(加拿大的森林大火烧了几个月,美国夏威夷山火烧得很厉害,但是人们仍然只有那么一点点有限的灭火手段)。比如来一点创新思维,能不能研究人造“龙卷风”?通过横过来运动的人造“龙卷风”把水送到沙漠地区使改变为绿洲、用来扑灭森林大火……
所以不要一窝蜂地都搞芯片,都搞机器人。从最需要的实际需要出发才是根本。
⑮央视电视节目介绍中国几个搞机器人的公司,研发人员讲,中国机器人还处于“婴儿”阶段。中国的研发单位各自为战,起点低,力量分散,重复研究,效率低。国家应当将全国机器人研发单位整合成中国机器人总公司,把“大脑”,“小脑“,传动,肢体运动,材料等有特长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攻关,集思广益,互相启迪,肯定比各搞各的效率高、水平高。外国机器人水平恐怕已经达到“少年”、“青年”阶段了。我们不能还在分散力量,中国需要发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才能快速赶超。
还有不少类似的重要的项目,都需要组织起来攻关,科技管理单位应当担起责任做这件事,不能放任少慢差费地蚂蚁啃骨头,那是懒政、不负责任的表现。
⑯高考仿佛是如来佛的手掌心,少年就如同孙悟空,被牢牢地掌控在手掌心里。高考又像紧箍咒,套在少年的头上,少年的头被箍得疼痛不已,高考已经成为人生也是科技发展的拦路虎,如果没有武松的本事,根本过不了岗。高考又被设计成人生的敲门砖,敲开它仿佛就是光明灿烂,敲不开就灰头土脸一辈子。这种状况极不正常,对高考应当深刻反思,高考改革应当刻不容缓,对高考应当“革命”了。
今天的社会已经将毕业生的学历、学校等级列为入职的最根本条件(关系学这里不论),只要是名校、高学历,可能会容易,否则只能靠边站。所以高考的改革必须以社会为前提。
社会必须先改革,实现所有单位对求职者都不看学历,不看学校等级层次,只看入职者笔试、面试,及录用试用期一年的评价。先断了需求。
然后所有的大中学校改革成一律取消等级、层级,这样可以完全消除学生、家长、学校的精神压力,使得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教学,不会去为争取学校等级升级、重点校而劳民伤财。
取消高考。所有的学校对中学毕业生一律凭高中三年及初中三年的综合平均成绩录取,这样六年的成绩是真实的稳定的,而不是如现在的高考“一考定终身”,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解放出来,中国的中学生将没有负担没有焦虑,在六年里都会认真学习真本事,学校不会如现在这样,到高三甚至高二下学期就不讲课了,用一年到一年半去备考,上学是为了考试?典型的应试教育。
现在的高考是越改越复杂,越改压力越大,越改学生、家长、国家投入的成本越高,一些人却越发财。该痛下决心让教育、考试回归成普通的很自然的事情了,就像人吃饭、喝水一样,不能人为地把教育和考试变成关卡。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达芬奇,他并没有大学学历,靠勤奋和经验,靠多思和动手成为多学科著名学者。
荷兰列文虎克仅上过几年学,但他对观察生物极有兴趣,动手能力很强,制作出高倍显微镜,他发现了细菌并区别出了有益的及有害的细菌,为微生物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明代的徐霞客家庭条件不错,但他没有走科举当官的路,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22岁开始用一生足迹遍布16个省市,考察石灰岩洞100多个,他考察中困难和危险重重,有时断粮不得不卖掉衣物,曾掉入深潭几乎淹死,有人劝他不要再走了,他说:“我拿一把锄头走,哪里不可以埋葬我的尸骨呢?”最后完成了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而深刻地探索地质地貌,涵盖地理、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巨著。
中国的火箭武器应当说是世界的鼻祖,北宋唐福发明了“火蒺藜”,“霹雳炮”,“震天雷”等武器。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元代出现了金属管的“铜火铳”。明代创制了多种火药箭(导弹雏形),最多一次可发射100支箭。还发明了“火龙出水”的火箭,可以二次自动点燃(完全是今日多级火箭雏形)。可惜啊,这些在当时绝对先进的创新发明的武器没有得到重视、支持、发展,否则怎么会败于西方的“坚船利炮”?
那时没有学历要求,更没有学校的等级,人们创造出了众多发明。为什么现在却要人为地制造出这些等级来限制人,束缚人?等级制度贻害了社会,贻害了人。该回归、该恢复人可以自由创造发展的时代了。说老实话,如果古代也有条条框框,也要讲“学历”学校“等级”的话,那么高超的青铜器;鲁班的锯子、刨子;干将莫邪宝剑;华佗、孙思邈等一代名医,都江堰;珠算;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纺织机……都一概不会出现。运动三大定律,物理学、化学、热力学、微生物学,电学,电磁学,核物理学……等等也都不会出现,那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无法想象。为什么马斯克发展的那么好,那么快?因为他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没有任何束缚,制度对他的创新发明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所以为了解放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真的需要顶层设计大刀阔斧地改革了。
当然,打破这些束缚和限制很难,会触动很多人的切身利益,但是再难,有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干革命难吗?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久久为功,必定成功。
⑰本来知识和科技是没有国界的,古代一直是自由传播,那时没有“专利费”,没有垄断,没有壁垒、没有禁运、没有制裁,所以荒蛮落后的欧洲才在阿拉伯、中国、埃及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传播下逐渐发展起来,以至后来居上成为先进。如果那时盛行“专利费”,穷荒的欧洲哪里有钱买?还不得一直穷荒到现在?可是学生成了老师之后不知为什么开始出现“专利”了,科技回流到东方已经不是自由、无偿的了,科技成就不再属于全人类,而是属于发明人,被公司垄断了,你要用需要钱来买,而且是暴利。记得改开后我们大量重复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花的是几千几万倍的成本价。想当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了他们的文明及文艺复兴和科技发展,中国没收一文银子,如果要专利费,欧洲根本买不起。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今天科技已经被整的有国界了,科技学者、专家也有祖国了。我们也应当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我们要爱国主义但决不闭关自守。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也决不崇洋媚外。要以自己努力奋斗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不能本末倒置,近几十年市场换技术换来了吗?换来的是对我们芯片的高强度打压和封锁、贸易战。应当提倡“清醒的爱国主义”。
⑱既然科技有国界,前几年传闻美国当局逮捕华裔在美科学家就不奇怪了,科学家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帮助母国发展。如果确有其事美国当局的做法也无可指责,他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应当学习美国当局的做法,对在中国效力的外国人,同样要严密关注,不许可发生将机密资料偷给母国,如果发生了同样要逮捕法办。
⑲写到这不禁很感慨,西方实际是有大同思想的人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以此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至今人们都在照X片。当时国王给他颁发勋章,授予他贵族称号,他全部婉拒了。他还把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献给大学。有人将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以表彰他的贡献,但他同样拒绝了,自己将射线命名为“X射线”沿用至今。他自己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他认为:科学家的发明应当属于全人类。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境界!欧洲人,全世界的人如果都像他那样善良、仁慈,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抢掠和侵略战争?他是与中国的人民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爱思想遥相呼应,可惜中国古代贤人和欧洲科学家伦琴的高尚精神及人格没有被资本接受。
第二普遍建立“创新发明工场”,为国人创新发明搭建无门槛平台
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里面的发明人多数是农村开机械加工厂的工厂主,说明他们有充分的条件实现自己的想法,有资金、场地、原材料、机器、工人,样品出来后可以在农田或车间试验。
全国2022年有效发明专利328万件,科技论文214.7万篇。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这说明我国的创新发明量并不少,而能够转化成产品应用的比例不高,大部分发明专利被荒废搁置了。原因多种多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发明人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创新发明,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国内无论是初、高中生,大学生许多都在焦虑,担忧:他们或苦斗,或内卷,为的就是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还有的是走一步看一步;躺平;甚至还有的感觉希望及前途不知在何方,准备啃老,抑郁而无奈。
但是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国家、社会应当解决好这个大问题。
(1)郑重建议
由国家发布明确指示,国家,各级政府(到街道,到乡),各类各级大学、中专、职业学校(院),各研究院、所,有条件的大中企业都建立“创新发明工场”。
“创新发明工场”吸纳初、高中、大学的毕业生免费进入,在这里可以从事自己提出的或者工场委托的创新、实验、发明项目。工场管吃、住、穿但不发工资,所有实验研究费用工场出。三年内如果有创新成果并且走向市场有了利润,与工场55分成,个人拿5,工场拿5。如果三年并无任何成果及利润,届时个人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可继续在工场研究发明,工场继续出实验研究费用,但吃住穿开始自费。一旦有成果及利润64分成,个人拿6,工场拿4成。第二个选择是离开工场,不必交纳三年吃穿住的费用。但是所从事的尚未完成或尚未有利润的项目须留在工场,知识产权属于工场。
“创新发明工场”的创新发明活动范围包罗万象,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特长。可以是实用新型的,更提倡原创的。包括实体的,也包括基础理论的。总之在法律范围内没有禁区。
(2)建立“创新发明工场”的显著作用
在校生知道毕业后有保障去个很不错的地方,管生活但是不吃闲饭,不是啃老,工场有人指导帮助自己创造发明,有人照顾生活,工场出所有材料仪器设备实验场地,自己只要出头脑,出力气,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有所作为,做出成绩,也会有收益。如果自己的成果大,贡献大,就可以切实改善自己甚至父母的生活。在校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基本消除,会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创新发明储备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解决了毕业即失业的大问题。
为无数学生解除了学科成绩不均衡的烦恼,有的学生理科好,文科差,有的文科很好理科很不入门。进入“创新发明工场”不需要考试,只要你能够确立并开展创新型项目的实验研究就可以。比如喜欢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航天的,武器的,机械的都可以进行实验研究;比如你想发明一种在任何风浪下都不会翻的民用船,想研究人体的经络实质,就可以立项展开研究实验;如果喜欢文学,你在三年里能写出一部出版并获奖的作品也同样是成就。这就为青少年早成才铺平了道路,因为他可以很早就对他喜爱的科目进行实验研究。
“创新发明工场”开展起来以后,不但吸纳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吸纳任何创新发明人,包括专利发明人,不论年龄性别,不论学历资历,不论在职或退休,不论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入工场(当然成人待遇应另议,有别于应届毕业生),从而极大地降低人们从事研究发明的门槛,为广大人民从事科研创造了最充分的条件。由于参与基数大,其中不乏有才华之人,这样在中华大地上将会出现人才济济,科技成果喷涌、百花绽放的繁荣景象。
(3)为什么要推行“创新发明工场”?
任何发明创新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不能只凭想象。
一直被中国土木界尊奉为祖师的鲁班,他发明锯子,刨子,墨斗等沿用至今的工具,是因为他的父辈一直从事木工,他从小就参与其中,有实践有作坊有房屋做他施展才华的平台。
蔡伦发明造纸,且不说他个人的优秀因素,单就外部因素来看,他在皇宫里担任尚方令,掌管皇宫制造业及各种器物,他可以调用丰富的物资和人力,对他构想的造纸术进行了艰难的反复的实验,物资、人力、场地为他研究发明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可以设想,如果他没有这些有利条件,即使他的想法再好,恐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科学家牛顿还在大学的时候,伦敦发生了瘟疫大流行,学校遣散了学生,牛顿回到母亲的农庄庄园,他没有荒废这段时光,正是在这里,他利用家里优越的经济、物资条件做了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光学、运动力学的一系列试验,奠定了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如果牛顿的母亲家十分贫穷,连吃饭都困难,他还能做出这么多重要的实验吗?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之前做过钟表店学徒,后来在大学做教学仪器修理工,他有幸接触到别人设计制造的第一台简陋的蒸汽机,他发现其热效率非常低,他开始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改进,克服了一系列大难题终于发明了热效率高,可靠性高,能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蒸汽机。他没有学历但有丰富的设备仪器修理经验,他如果连蒸汽机都看不到,也没有修理车间供他使用,瓦特能发明出蒸汽机吗?
由此可见,平台对于创新发明是多么重要,没有平台他们不会成功,我们的无数聪慧的人,有志于创新发明的人无用武之地。我们建立“创新发明工场”就是要给全中国有志于创新发明的人一个不需要门槛的平台,也就是不需要学历、资历、钱财,只要有愿望、有思想、有聪慧的大脑、愿意动手实践就可以进行创造发明的平台,助力他们成功。
有人会说,我们现在不是有不少平台吗?是的,各研究院、研究所、大学、甚至经济开发区里都有平台。但是这些平台门槛高,你不是单位的人,你没有关系人,没有一定资历,没有一定学历,没有一定资金,没有论文发表在期刊上,单位没有招人指标……你能进到这些平台里面吗?即使你进去了,论资排辈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你来主持项目创新发明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真正可以万众创新的方法,推行“创新发明工场”就是一次创新的实践。
(4)建立“创新发明工场”的资金从哪里来?
开源:
① 由国家发行“发展科学技术债券”,广集资金。过去为了建铁路,为了发展航空都发行过债券,现在为了发展带有根本性的科技,发行科技债券完全行得通。
② 国家主持建立“中华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广泛宣传、号召国内外捐款、投资(投资没有控股的问题,只能利益分红),任何组织、个人均可以为了国家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有钱出钱,哪怕一元钱也收,接受一份爱心。
③ 从国家的交通违规罚款,高速公路收费,贪官没收赃款,环保违规罚款等各种罚没款中提取一定份额。
④ 从国家到地方均从科技拨款中提取一定份额拨付给“创新发明工场”。
节流:
① 从各级科委,科协,公务员,各类学校,研究院所,武警官兵中借调人员到“创新发明工场”中工作,他们的工资仍从原单位发。
② 研究院所、各类学校、企业等单位的科学技术研究实验的设备、仪器、加工场地、实验场地等科技研发资源均可对“创新发明工场”开放,可廉价付费使用。
③ 开发商的闲置房,烂尾楼,废弃的工厂,楼房,总之一切尚未正常使用、出售的建筑均可由“创新发明工场”廉价租用,改造成工场的研发试验基地。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高度重视,真心支持,各种困难都会逐一解决。况且从长期看(也就3、5年),工场的成果的利润分成足够工场所需。
工场的资金必须得到严密管理,财务透明公开,每半年对社会公布财务状况,不允许出现任何贪污、占用、挪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舞弊行为,一旦发生发现严格按法行事。
4破除科技发展的大敌
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没有学历和资历,只是一名雕版刻印工人,可是靠他的勤于思考和高超的行动能力把印刷从“死”版变成了“活”字,这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活字是用什么做的?是胶泥。但因为胶泥的缺陷,特别是汉字众多,需要制造大量的胶泥字,成本高,在没有财力的支持下,使得他一位普通工人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没有得到大的推广。直到元代王祯才改进为木刻活字,又到十五世纪中期的明代出现铜活字,再后来活字印刷技术传到欧洲,欧洲出现了铅活字。
如果毕昇的发明能像蔡伦造纸那样得到重视及支持,给他配备助手和充足的财力,他一定会早早地从众多材料中试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活字印刷从北宋就会得到完善普及,会将人类文化传播水平提前四五百年。
明代伟大的药学家李时珍耗尽心血用27年写成了一百多万字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可是他却没钱刻印,奔波数年筹不到钱,走投无路遇到一位喜欢藏书的人看到他手稿认为很有价值,于是拿出钱来给李时珍刻印,三年后《本草纲目》刻印问世,可是李时珍却已经逝世了,他没能看到自己的书。如果国家、政府能及时重视并资助,李时珍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泣血之作。而如果没有那位收藏家慷慨解囊的支持,《本草纲目》手稿会不会早已灰飞烟灭?
詹天佑是清王朝1872年第一批派赴美国的留学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铁路专业。可是当他回国后却被昏官、庸官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学兵舰驾驶,后来当了老师。若不是八年后有同学推荐他进入铁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京张铁路恐怕仍然会是洋人的作品。
1958年以钮经义为首的科学家开始攻克人工合成胰岛素。在极为困难的研究中聂荣臻副总理探望鼓舞团队:大家做下去,再大的责任我们承担,100年也要搞下去。经过七年奋斗,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全合成了天然牛胰岛素。这一世界性的原创的科学成就如果没有国家的全力支持很难想象会是什么结果。
数学家陆家羲仅有初中文化即参加了工作,自学高中课程,后为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毅然辞职考上大学,1961年大学毕业时即攻克难题并于当年秋天投稿到国家级某研究所,直到1963年3月才收到回复告知让自行投稿到数学期刊,一年后期刊答复建议另投其他刊物。1965年陆家羲投稿给另一国家级数学期刊,1966年2月被退回。十年后的1977年他再次向国家级数学期刊投稿,石沉大海。到1979年陆家羲知道国外1971年解决了“冠克满问题”,他说:这个时间比我晚了10年,而我的稿子还无着落。无可奈何的情况下1981年他投稿美国出版的世界级的数学期刊并发表,期刊回信并希望他到大学工作。至此,中国数学界才承认他的成就,邀他参加了1983年的中国数学年会,可他却因多年积劳成疾(他是中学教师,他所有研究都是晚间到夜间完成的)猝然离世,刚48岁。
陆家羲的遭遇告诉了我们很多,是期刊编辑的无知?是某些人士的压制?是对本国土生土长人才的轻视不信?为什么直到外国人肯定了才承认?
可见发展科技的大敌是谁?是什么?不只是清代以保守思想为代表的内因,还包括以个人主义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不负责任的推诿,有权滥用,自己不行也不让别人行的嫉妒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想要很好地发展科技,不搬开形形色色的“大敌”,科技不会自动得到良性发展。怎么搬开?前述都是为搬开“大敌”的举措,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5举国之力,国家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心
第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到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心
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时代在急剧变化,现在从世界局势已明显看到,科技强则国强,经济也强;科技强则民富。所谓经济发达要有科技为骨干支撑,没有科技为骨干只是虚胖,只能是强国案上待宰的肥猪,清王朝自鸦片战争始的屈辱历史就是明证。
今天我们的科技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够,许多方面还落后,落后就会受到霸凌。当今地球村的“老大”对各国、对中国的霸凌还少吗?可以预测,今后这种霸凌会愈演愈烈甚至爆发大冲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没有过时。为了中国的安全及发展,为了中国人民永久的幸福,现在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将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到以又好又快地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心的时候了,将“科技立国”上升为国策。
第二建立“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
想要实现上述调整和转变,单靠科技部或任何一个部门的力量显然不行。必须有一个有高度战略眼光,有谋略,有权威,有坚定信念,有“壮士断腕”勇气的领导机构才行,因此建议中央成立“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中科委”)来组织带领全国人民完成这个艰巨的战略转变,实现中国科技的伟大发展。
这种战略转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需要举国之力。比如上文所述各点及下列各点:
对官员的考核由GDP的增长水平改为考核创新发明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所有单位入职取消学历、资历要求,一律改为能力考核。
教育彻底由应试教育革新为能力教育;教育界各类学校现行评定标准的革新;取消学校及校长的行政级别;各类单位入职、晋升、加薪、评奖等制度的全面革新;取消高考、中考;考试改革为开卷考试;建立“创新发明工场”的一系列举措……
宣传、文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业、民法、婚姻法等社会的各方面相应的改革。
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各类媒体等各领域崇洋媚外的人离开讲台、这样的官员不再当权、当道……
创立新的政策,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做出多少创新发明成果做为评定学校的主要指标,以5年为追踪期,5年后开始评定,现在都为零,在同一起跑线上。增加培养的人才有什么级别的创新发明成果为评定指标,以5年为追踪期,成果分为单位、市、省、国家级别。
取消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名额数为评定学校类别指标;取消外国留学生高于本国学生的福利待遇;取消对评级、晋级论文的数量及发表期刊等级的要求等。
反响很大的日本人在华学校及其特殊隐秘性,此种学校在中国取缔等等。
这一切的革新都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会受到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攻击,如果没有“中科委”这样一个权威机构,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问题就无法统筹解决,那就仍然是各吹各的号,举国之力就无法实现。
因此建立一个有权威能协调并决定事关全社会改革大问题的“中科委”很有必要。
这个委员会职责不是领导具体的科技工作,而是统筹解决发展科技需要协调的大问题。
总之,我们要破除一切障碍,研究确立更好的科技立国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这既是科学也是文化政策,为中国人民热爱、学习、从事科技,从事创新发明修建“高速路”,搭建没有门槛的最亲民的平台,让中国人民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重现辉煌,让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元代献词中所描绘的“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2024.1.9初稿12日二稿
【本文原载微信公号“历史旗帜”,授权红歌会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