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于伟鹏| 淮海战役之谜:江淮部队阻截黄百韬兵团之战

2024-04-25 09:12:00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于伟鹏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jpg

  江淮部队阻截黄百韬兵团之战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华野主力从山东临沂、梁邱、藤县一线向陇海铁路东段疾进,兵锋直扑黄百韬兵团驻守的新安镇。8日上午,华野主力在新安镇发现黄百韬兵团西撤,迅即调转方向,追击逃敌,于11日夜在距离新安镇以西60公里的碾庄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三日内,黄百韬兵团滞留碾庄举步不前,最终被华野合围而全军覆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是军史研究的谜团。

2.jpg

  一、战况突变,黄百韬兵团跑了

  1948年11月,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经过和中央军委一个多月的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战役第一阶段“佯攻徐州,实歼黄百韬兵团”,计划集中华东野战军主力10个纵队围歼驻扎在新安镇为中心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第七兵团;以3个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分别从北南向运河铁桥两岸攻击,阻击运河西岸李弥兵团东援和切断黄兵团西逃徐州之路;以山东兵团3个纵队从鲁西南地区南下,进至徐州以东大许家一线,和在徐州西北佯动的三纵、两广纵队等部造成围攻徐州之势,隐蔽我围歼黄兵团之战役企图。粟裕鉴于黄兵团各军部署地域过大,敌可能收缩兵力增大我进攻部队穿插分割、各个围歼的难度,决心在敌尚未完成收缩集结之际提前两天发起战役,遂命令各部于6日夜向进攻出发地域开进,于8日夜10时统一发起进攻。野司发出华野战字第13号攻击命令:“如发现敌收缩集结征候,应不失时机地展开挺进截击,各个歼灭之。”

  黄兵团所辖25、63、64、100军十个师共10万人部署在以新安镇为中心北起红花埠南至高流、东起阿湖西至瓦窑的南北约2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区域。此时,黄兵团根据国民党国防部确定的“守江必守淮”作战指导,正在调整部署向新安镇收缩兵力,准备于5日撤往徐州,临行前接令等从海州西撤的44军抵达新安镇后一并行动。6日夜44军抵达新安镇。黄兵团25、44、64、100军和兵团直属部队共10万人于7日凌晨沿陇海铁路两侧向西撤往徐州,计划7日夜在距新安镇30余公里的炮车镇至运河车站之间地域宿营,8日凌晨开始过运河铁桥,当夜在距运河铁桥15公里的碾庄附近宿营,9日继续西撤在碾庄以西20公里的大许家附近地域宿营,10日抵达徐州东南机场附近地域集结。63军8日凌晨向窑湾撤退,计划8日夜在窑湾宿营,9日过运河,过河后向兵团主力靠拢沿陇海路以南撤往徐州。

3.jpg

  【蒋介石与黄百韬】

  黄兵团4个军8日凌晨3点开始过桥,当晚兵团主力全部通过铁桥,留100军44师130团和131团、132团各一部共约两个团的兵力于运河桥以东组织防御,由44师参谋长指挥掩护兵团主力西撤。行军序列进行调整,按100军、25军、兵团部、64军、44军序列继续西行。原定于8日中午过铁路桥黄昏抵达碾庄附近地区,因过桥时队形混乱,过桥后调整序列耽误不少时间,迟至天黑部队还在行军中。

  二、粟裕定下追击围歼黄百韬兵团决心

  6日夜,华野主力8个纵队从位于新安镇以北50公里外鲁南的集结地域向进攻出发地域秘密开进并逐级展开,经两夜行军于8日拂晓前抵达进攻出发地域。各纵队第一梯队在以新安镇为中心的东西一线约60公里正面展开,占领进攻出发阵地,进行当晚发起进攻的最后准备,并向预定作战地区派出侦察分队实施抵近侦察,查明敌阵地位置、火力配系等。

  9纵侦察分队侦察发现黄兵团已于7日晨从新安镇西撤,其他各纵也查明预定作战地区黄兵团各军已撤走。原定于在新安镇地区围歼黄兵团的战役计划已无法实施。粟裕当日上午接各纵敌已西撤的报告后,迅速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战役态势作出判断:

  黄兵团撤离新安镇西去,现位于运河桥附近地区,正在过运河撤往徐州。

  运河以东华野主力各纵队距黄兵团约一至两天路程。加快行军速度向西追击,可在运河以西徐州以东地区追上黄兵团。

  位于台儿庄以北地区的山东兵团迅速通过不老河和运河南下,攻占大许家、曹八集一线,可西阻徐州东援之敌、东断黄兵团西逃之路。

  位于宿迁、睢宁以北地区11纵和饶子健率江淮军区前指指挥的34旅和独立旅(华野司令部电报简称该部为“饶子健部”,故以下简称饶子健部)距陇海路只有大半天路程,迅速北上可在赵墩至运河桥一线阻截黄兵团,可拖住黄兵团为华野主力合围黄兵团争取时间。

  根据上述判断定下追击并围歼黄兵团的决心,战役态势发展可能有三:

  一是在徐州以东运河以西阻截合围黄兵团并歼灭之;

  二是黄兵团过河后沿津浦路至运河之间地区向南撤退,我华野在陇海路以南至宿迁、睢宁至双沟一线地区围歼之;

  三是黄兵团撤至徐州附近地区,华野追击部队在北、东、南三面包围徐州,与东进的中原野战军合围徐州。

  据此,粟裕迅速定下向西追击黄兵团,在徐州以东运河以西地区将其包围并歼灭的决心。

4.jpg

  【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粟裕向华野各部下达追击并围歼黄兵团的命令,对追击部队任务和路线进行调整区分,组成三个追击集团:

  以4、8两个纵队组成北集团,由4纵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统一指挥,在陇海路以北追击;

  以1、6、9三个纵队组成中集团,由野司参谋长陈士榘率前指指挥,在陇海路以南追击;

  以苏北兵团2、12和中野11纵三个纵队组成南集团,由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副政委吉洛指挥,向西南经骆马湖南再向西实施深远迂回追击阻截。

  各追击纵队自北向南依次是:

  4纵向运河桥以北徐塘、摊上方向追击、过河;

  8纵向运河桥方向追击夺占运河桥过河;

  6纵沿运河桥以南6公里猫儿窠方向追击、过河;

  9纵向窑湾方向追击、过河;

  1纵在9纵后跟进;

  鲁中南纵队在1纵后跟进;

  苏北兵团在宿迁城北皂河镇附近过运河,沿距陇海路以南25至35公里之间地区西进,阻止黄兵团向南撤退,并进至徐州东南阻击徐州东援黄兵团之敌。

  粟裕对追击部队的部署针对黄兵团撤往运河西后可能出现的三种战役态势,三个追击集团能依态势发展及时变换任务,协同作战:正面尾追黄兵团的北集团、中集团追上黄兵团后,围歼黄兵团,南集团前出至徐州附近;如黄兵团南撤,以南集团在宿迁至双沟一线阻击其南下,北、中集团向南围歼黄兵团;如黄兵团撤回徐州,三个追击集团可进逼徐州成围城之势。

  在组织华野主力追击黄兵团的同时,粟裕命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指挥7、10、13纵从台儿庄以北地区迅速南下,进至陇海路大许家、曹八集地区,向西组织防御,阻止徐州之敌东援黄兵团,并切断黄兵团西退之路;命在宿迁、睢宁以北的11纵和饶子健部迅速北上向赵墩至运河桥东西一线陇海路攻击,阻截黄兵团西撤。

  华野自东向西部署围堵黄兵团的战役布势形成三个作战集团:东面是九个纵队组成的追击集团,追击并合围黄兵团;中间是11纵和饶子健部组成阻截集团,沿陇海路阻截、迟滞黄兵团西撤;西面是山东兵团三个纵队组成拦堵集团,在徐州以东拦堵,切断黄兵团退路。至此,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新的预设战场形成“三横三纵”的战役布势。一场淮海战役的序幕就此拉开。

  三、江淮军区部队咬住了黄百韬兵团

  最先和黄兵团接火交战的是饶子健部。8日上午,饶子健去11纵和纵队司令员胡炳云研究原战役计划规定的两部协同向赵墩至运河桥攻击,配合向运河车站攻击的4纵和向炮车地区攻击的8纵作战,阻击部署在碾庄的李弥兵团东援驻新安镇黄兵团。午后,接野司急电,通报黄兵团已于7日晨从新安镇向西撤退,命11纵和饶子健部迅速北上赵墩、运河桥阻截黄兵团,咬住拖住黄兵团,坚持到主力到达,为主力合围黄兵团争取时间。

  任务突然变化,由向西阻击东援的李弥兵团改为向东阻截西撤的黄百韬兵团。饶子健和胡炳云当即对两部作战任务进行区分:以运河铁桥为战斗分界线,11纵在桥东,饶子健部在桥西,铁路桥由11纵保障。

5.jpg

  【解放战争期间的饶子健(1948年)】

  确定任务后两部分头行动。饶子健即令部队完成战斗准备后于17时向赵墩东西一线开进,午夜打响。部队经数小时急行军到达赵墩以南2公里地域。饶子健命部队展开,34旅在赵墩以东、独立旅在赵墩以西同时向赵墩发起攻击。在攻击赵墩的同时,派出独立旅和1、2团的侦察连抢在敌人前面在碾庄车站以西约3公里的处破坏铁路。

  为了保证战斗的持续性,饶子健命各旅成两个梯队展开。34旅(欠100团)以战斗力较强的102团为第一梯队,101团为二梯队;独立旅以1、2团为第一梯队,3团为二梯队。第一梯队团各展开两个营为第一梯队,一个营为第二梯队。这种纵深梯次的部署配置既增强了进攻的持续性,也增强了防御的韧性。为了壮大声势,造成敌以为是华野主力部队进攻的错觉,饶子健命两个旅实施宽大正面多点攻击,一梯队团两个营战斗正面达2.5公里,相当于一个师通常的作战正面。饶子健还命攻击部队不穿插分割敌人,采用正面平推战术与敌纠缠。前指发出战斗动员令:紧紧咬住黄百韬兵团,狠狠打。

6.jpg

  饶子健指挥的江淮军区独立旅前身是原华东军区淮北挺进支队,在恢复淮北根据地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常与十倍于我的敌军作战,培养起不畏强敌的顽强战斗作风。34旅原属华东野战军12纵,1948年5月隶属江淮军区。江淮军区成立前线指挥部,由军区副司令员饶子健率领,指挥34旅和独立旅共5个步兵团约一万人,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受野司直接指挥。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计划中,华野赋予饶子健部作战地区始终在赵墩至碾庄一线。原本担负配合主力实施阻击、牵制作战行动的江淮军区地方武装饶子健部,随着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黄百韬兵团西撤,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消灭黄兵团的战场从运河以东新安镇地区西移运河以西,紧紧咬住黄兵团,抑留黄兵团于碾庄地区的重任落到饶子健部。

  8日夜,11纵从宿迁北上,沿运河西岸进至运河铁桥,发现铁桥已被毁无法通过。该纵33旅进至窑湾西岸遭遇63军过河抢占渡口约一个连兵力,歼灭该敌后实施防御阻击强渡之敌。当夜至10日夜,11纵在北起运河铁桥南至皂河镇以北20多公里运河西岸组织防御,以炮火向窑湾敌63军射击,协助一纵歼灭该敌。11纵在运河西岸防御,阻击敌63军从窑湾过河,保障了饶子健部侧后安全。

7.jpg

  【饶子健日记摘页】

  四、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计划被打乱

  8日黄昏,黄百韬抵达碾庄,在圩子南门内一处砖房小院住下,兵团司令部设在碾庄。此时黄暗自庆幸:虽然在新安镇等了44军两天推迟了兵团西撤时间,但增加了一个军,使他的第七兵团成为徐州剿总兵力最多、战斗力仅次于邱清泉第二兵团的主力兵团。回想兵团过铁路桥时混乱的场景,黄百韬也懊恼为什么没有事先架几座浮桥,使得部队迅速通过。现在一切都过去了。7日晨从新安镇西撤以来,虽然行军速度不快,但两天时间也走了一半路程,特别是过了运河,再往西50公里就是徐州,没有大河山川障碍,两天就可到徐州,按计划明天在徐州以东20公里的大许家附近宿营,后天这个时候就在徐州了。

8.jpg

  当夜,黄百韬接到报告,兵团正在行军的部队在赵墩东西一线约六公里的陇海路南侧遭到共军攻击。紧接着脱离兵团主力准备由窑湾过运河的63军电告,部队强渡运河遭到河西共军阻击,几次强渡均被击退,请求兵团支援。黄被突然出现的情况搞懵了。他命令以一部兵力在赵墩抗击我军攻击,余部从北面绕过赵墩向碾庄集结。

  9日上午,黄百韬派出44军150师449团进占碾庄以西八公里的曹八集,准备掩护兵团继续西撤;同时,召集四个军长和兵团正副参谋长开会商量对策。黄主张继续西进,按原计划撤回徐州。问题是继续西撤就必须摆脱向兵团攻击的陇海路南共军(指江淮军区部队),将其击退数公里,使兵团脱离和共军的接触方能安全西进。如不将共军击退,兵团西进必将遭到尾击,遭受很大损失。黄提出以部署在碾庄以东的64军向东南约八公里土山方向攻击,保障兵团主力西进,击退共军后64军在兵团后跟进。黄让64军担任此任务,一是64军部署在碾庄以东,不需作大的调整即可展开攻击;二是64军过河未受损失,兵团四个军中战斗力也较强;三是64军和63军同属原粤系部队,胞泽情重。63军被阻于运河东岸,64军击退运河西岸共军能接63军过河,可谓一石二鸟。

  可是64军军长刘镇湘另有盘算。刘镇湘认为三国时关羽在土山战败被捉,土山是不祥之地。此话说不出口,他就坚持兵团可利用碾庄有利地形和李弥兵团驻守时修筑的工事防御固守,击退共军再走。黄虽然想走,但不击退路南共军,兵团且战且退损失一定很大。而且,临敌而退,黄也丢不起这个脸。最后,黄定下决心:依托碾庄地区有利地形和即设工事组织防御,待查明情况击退共军再西进徐州。随即,黄将上述决心建议上报徐州剿总和南京国防部。

  8日午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接到报告,第三绥靖区何基沣、张克侠率两个军三个半师投共,徐州东北门户洞开,华野三个纵队正向徐州扑来。徐州西北方向华野3纵和两广纵队实施的战役佯动使刘峙误判华野主力六个纵队正向徐州开进,中原野战军数个纵队也在向徐州以西逼近。一股不祥之兆从刘心里冒起:共军真的要打徐州了。

  9日,刘接到黄百韬发来的电报称:兵团8日夜进抵碾庄至赵墩一线遭陇海路南共军十余个团攻击,共军企图不明。兵团四个军集结于碾庄附近地域暂时无法西进;63军在窑湾渡河受阻被共军包围。黄决心依托碾庄周围有利地形和预设工事固守防御,待查明敌情击退共军再行西进。刘峙对同意黄兵团固守碾庄还是依计划继续西进犹豫不决,经过一番盘算,认为:共军进攻徐州,黄兵团留在碾庄比撤回徐州更为有利。碾庄距徐州50公里,黄兵团在碾庄有四个军10万余人,可以和徐州成互为犄角之势相互策应,令共军不敢放手攻击徐州。刘峙将上述意见上报南京国防部。南京蒋介石接到黄百韬和刘峙电报后,于10日上午在黄埔路官邸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徐州方面作战。随后发电,命黄百韬兵团63军在原位置固守待援,其余各军停止西撤,协同邱清泉兵团夹击运河以西徐州以东共军。

  五、华野主力部队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围堵

  9日下午,饶子健部尾随西撤的黄兵团后续部队进至碾庄,继续与黄兵团激战。与此同时,华野各纵按野司命令和区分的追击路线发起追击。

  8日夜,运河以东华野各纵队收拢已经展开进入进攻出发阵地的部队,开始在陇海路南北地区向西追击。

  9日凌晨,9纵一部在新安镇西南20余公里的堰头村追上63军后卫两个团,激战至拂晓消灭该敌;9纵主力于拂晓在窑湾包围63军,后移交给赶到的1纵。9纵原定渡口窑湾被63军所占,遂南下向宿迁方向前进寻找渡口。

  9日晚,4纵先头部队到达运河桥以北徐塘、摊上地区,与渡口守敌激战。8纵先头部队一个营到达运河铁桥以东,立即向守桥的100军44师约两个团展开进攻,经一夜激战于10日晨歼灭守桥之敌夺占铁桥。铁桥已被敌烧毁无法通过,遂在铁桥南北选择地点架设浮桥。

  10日夜,4纵在运河桥以北五至八公里的徐塘、摊上地区过运河;8纵在运河铁桥两侧架设浮桥过运河;苏北兵团三个纵队在宿迁城北皂河架设浮桥通过运河;9纵沿骆马湖东侧南下到达宿迁城北,在皂河附近渡过运河。

  11日,追击部队北集团、中集团4、6、8、9四个纵队渡过运河迅速向碾庄地区急进,当日夜全部抵达碾庄地区。南集团经双沟向徐州东南方向急进。

  12日,1纵歼灭63军;13日渡过运河向徐州东南方向开进,配合正面防御部队阻敌东援。

  渡过运河最先到达碾庄地区的追击部队是6纵。6纵受命沿陇海路南追击,10日到达运河东岸,在距铁桥东南7公里的猫儿窠渡过运河。11日晨前卫18师到达位于碾庄东南6公里的土楼,中午抵达碾庄西南地区,与江淮军区独立旅汇合。

  8日下午,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59军、77军共三个半师起义。当夜,山东兵团7、10、13纵迅速通过其防区,渡过不老河,直插徐州以东地区。

  至10日夜,7纵抵达碾庄以西20公里大许家,10纵抵达徐州东北侯集,13纵抵达碾庄以北十公里宿羊山,其前卫38师抵达碾庄以西约八公里曹八集,包围了当日下午到达的敌100军44师约一个步兵团和师炮团。经一天战斗,11日下午13纵38师全歼敌44师,攻占曹八集,与饶子健部和6纵18师会合,完全堵住了黄兵团西逃之路。

  在河东华野各纵渡河向西追击包围黄兵团、山东兵团南下插入徐州以东阻绝黄兵团西退之路的两天里,饶子健部8日在赵墩与黄兵团激战一夜,与敌逐村反复争夺。在碾庄以西破坏铁路的侦察分队和敌先头部队交火,迟滞了敌西逃。

  9日,赵墩之敌向碾庄退去。饶子健部尾追西去之敌,下午进至碾庄西和西南咬住了敌人,继续和敌激战。激战中34旅俘获黄兵团通信架线兵,审讯获知黄兵团部在碾庄,迅即上报野司。当日,粟裕给饶子健去电,告知4纵、6纵正在西进,准备围攻黄兵团。

  10日,饶子健部在碾庄继续与敌激战。

  11日拂晓,6纵司令员王必成派骑兵通信员给饶子健送信,告知6纵已经到达碾庄以东土楼。当日中午,6纵18师最先到达碾庄与饶子健部独立旅会合。当晚,6纵在碾庄以西与南下的13纵会合。

  至此,沿陇海路北追击的4纵在碾庄以北,8纵在碾庄以东,沿陇海路南追击的9纵在碾庄以南,6纵在碾庄西南,从宿羊山南下的13纵在碾庄西北,五个华野主力纵队完成了对黄兵团的包围。

9.jpg

  11日夜,饶子健接到华野电令,命饶子健部进至徐州东南,包围徐州机场。12日,饶子健部圆满完成了粟裕赋予的阻截黄兵团,抑留黄兵团于碾庄地区的作战任务,向徐州东南开进。

  六、江淮军区部队抑留黄百韬兵团于碾庄战史缺失的原因

  军委副主席张震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他在《解放军报》2000年12月11日刊登的“怀念饶子健同志”中写道:饶子健“率领江淮军区部队北上,阻击沿陇海铁路西逃的黄百韬兵团,为华野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条件。”

10.jpg

  【1995年5月,张震(左)在南京看望饶子健】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的《淮海战役回忆史料》收录了饶子健在1986年3月撰写的回忆文章“配合主力,转战淮海”。文章详细记录了1948年11月8日夜至11日在赵墩至碾庄一线攻击黄百韬兵团的战斗。

  饶子健在1992年出版的回忆录《从战士到将军的征程》中写道:“我江淮部队先于华野主力到达碾庄作战地区,并在碾庄车站西及西南同敌激战两天两夜,这对于阻敌西逃,为兄弟部队占领较为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围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条件。”

11.jpg

  饶子健部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咬住西撤的黄百韬兵团,抑留黄兵团于碾庄地区,为华野主力围歼黄兵团创造条件的两天两夜作战鲜见于战史,主要原因是1949年2月,饶子健率领的江淮军区34旅和独立旅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77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4军,独立旅和34旅分别编为第101师和第102师,并于1950年7月后调出34军,补入驻福建第10兵团;当年11月撤销第34军番号。作为参加淮海战役的饶子健部不复存在,后来在各军撰写军史时都没有留下这个战斗的记载。

  七、对各种黄百韬兵团留置碾庄猜想的分析

  淮海战役中饶子健部在碾庄拖住黄兵团,为主力围歼黄兵团创造条件的作战行动在军史战史中的缺失,使得黄百韬为什么会留滞于碾庄而不西撤徐州的真相扑朔迷离。以至于在研究淮海战役的种种资料中都认为是黄百韬主动留滞碾庄休整部队才遭至华野包围歼灭;或是蒋介石命黄在碾庄与河西共军作战,肃清徐州东运河西地域内共军再西进徐州。

  稍有军事常识的都不难发现,上述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简述如下:

  (一)黄兵团西撤徐州并无在碾庄停留休整的计划

  按计划黄兵团西撤到达徐州后集结于徐州东南机场附近。黄兵团8日夜到碾庄后,9日上午派出44军150师449团前往曹八集,掩护兵团主力继续撤往徐州。同时,黄和各军长开会,定下停止西撤固守碾庄的决心并上报,随即命该团于当日下午返回碾庄。黄屡次表示“侧敌西进,有被共军攻击的危险”。在有敌情顾虑情况下黄绝不会在碾庄停留休整部队。

  有一种说法是原计划黄兵团西撤到大许家南北一线接替李弥13兵团防务。黄百韬没有撤到大许家是因为黄命64军进至大许家以南的土山防御,而64军军长刘镇湘认为土山是三国关羽被捉之处,是不祥之地。拒绝在土山防御。持这种观点的人将土山位置搞错了。三国时关羽被捉是在下邳以北的土山,下邳就是现在的古邳,土山在古邳以北12公里,西距大许家近30公里。大许家西距徐州20余公里。如黄兵团在此地域集结设防,我华东野战军无法在如此狭窄的地域内割裂黄兵团和徐州的联系,将失去围歼黄兵团的战机。

  (二)蒋介石命黄兵团停止西撤,原地固守,是对黄兵团遭饶子健部攻击,黄上报原地固守决心建议的批复。如没有遭到华野我军攻击,黄怎么会向徐州剿总和南京国防部上报西进途中遭到共军攻击,决心在碾庄固守,击退共军再西进的建议。

  黄百韬8日夜遭到我军攻击,此时除饶子健部和11纵在运河以西,华野主力都在运河以东和鲁南。8日夜至11日,11纵在运河铁桥至皂河镇以北沿运河西岸展开三个旅实施防御,阻止敌军过河,保障了饶子健部侧后安全。11纵首长在回忆淮海战役文章中没有在赵墩至碾庄攻击黄兵团的记载。

  (三)黄死前所说“三不解”,其中两个是: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推迟西撤时间;为什么等44军时没有事先在运河上架几座浮桥,以至于四个军10万人马在仅有的一座桥上通过,拥挤不堪,延误时间。这两个“不解”都是时间因素。黄认为是时间延宕使得他落入我军的包围。如果提前两天出发西撤,就不会受到我军攻击;如果多架几座浮桥,部队快速过河,就不会受到我军攻击。黄兵团如果8日夜未遭饶子健部攻击,9日不在碾庄停止不前,10日就能到达徐州,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消灭黄兵团的战役目标就落空。黄就不会有“不解”。这三个“不解”绝不是黄临死之前的一时之念,而是几天来一直萦绕于心的后悔。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实际上只有一个“如果”。如果是黄百韬在没有受到我军攻击的情况下主动停留在碾庄休整,他就会只有一个“不解”:为什么我要在碾庄停留休整而不迅速撤回徐州。

  八、黄百韬停止西撤,固守碾庄原因分析

  一方面,黄百韬遭到饶子健部攻击后未判明我军真实企图。我军一系列佯动欺骗措施,使国民党军方面从国防部到徐州剿总和黄百韬本人,都误判我军进攻目标是徐州,对黄百韬兵团仅是牵制。

  淮海战役发起前,为隐蔽围歼黄兵团的华野主力部队行动,采取了严密伪装和一系列佯动欺骗措施。

  10月下旬至11月3日,华野主力各纵在济南战役结束后山东腹地休整地区向战役集结地区开进时,在原驻地开设十几部大功率电台,用各纵的频率呼号继续通联,伪装主力仍在原驻地未南下。部队开进昼伏夜行,保持无线电静默,以有线通信和徒步、骑兵、汽车、摩托车等人力通信进行通联。部队开进地区沿途封锁消息,严密控制人员进出。6日夜战役发起后,各纵队从战役集结地区向战役进攻出发地域开进时依然严格执行上述保密隐蔽措施。为确保华野主力向新安镇秘密开进,隐蔽战役企图,达成进攻黄兵团的突然性,6日夜部队从集结地区向进攻出发地域开进时即停止派侦察分队前出侦察。因为一旦侦察人员被俘会暴露华野部队行动。此前,10月底至11月初从山东休整地区向集结地区开进时派出的侦察分队有部分人员失联,判断被敌俘去。8日上午9纵侦察分队进至新安镇发现被敌枪杀的我侦察员证实了这一判断。华野部队从集结地区向进攻出发地域开进时未派侦察分队前出侦察,是华野未及时发现黄兵团7日西撤徐州的原因。

  另外,以3纵、两广纵队和冀鲁豫两个独立旅在徐州西北方向实施佯动,白天多路开进。野司赋予3纵的任务是伪装成五个纵队,因此,3纵各团以不同的纵队番号对外。

  发起追击后,各纵也采取了相应的隐蔽措施。国民党军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未发现由东向西追击的华野主力,只发现从鲁西南南下的三个纵队和在陇海路南赵墩至碾庄一线的饶子健部。8日夜饶子健部率先向黄兵团发起攻击,使敌产生我军是在搞“示形于东,实战于西”的声东击西佯动,更坐实了敌认为我军是真打徐州的判断。佯动欺骗和隐蔽行动达成了“佯攻徐州,实歼黄兵团”的战役伪装目的,使敌以为饶子健部的攻击只是配合我军攻略徐州的佯动、牵制行动。

  虽然黄百韬几次表示华野下一个进攻目标是黄兵团,但这实际上是被华野打怕了的一种心理表现,并不是黄百韬对华野作战目标的准确判断。因为邱清泉、李弥都认为自己兵团是华野下一个进攻目标,其心理和黄百韬一样。

  另一方面,碾庄周围地形和李弥兵团修建的防御工事使得黄认为防御固守比临敌撤退更为有利。

  碾庄周围地区是鲁南山区的泄洪之路。为防洪水,碾庄用夯土垒了两道高三米的土圩子,两道圩子内和以外是宽十米、深一米多的水壕。周围各村均筑有两三米高的土圩子。碾庄地区地形平坦,多水塘、洼地。李弥兵团在碾庄驻防时构筑了大量地堡和堑壕,形成以地堡群为核心的工事体系。

  黄兵团9日确定停止西撤后即进行防御部署。兵团部设在碾庄,以碾庄为中心,北面是25军,南面是44军,西面是100军,东面是64军,各军和兵团炮兵集中编成炮群部署在核心地区支援各军作战,10万人布署在东西长六公里、南北宽三公里的狭窄地域,环形防御正面不到20公里,每个军防御正面不到五公里,每平方公里兵力密度达5000多人,在有的通常部署一个营的村子里部署两个团的兵力,很多地段100米防御正面配置轻重机枪20多挺,构成密集的集团式防御体系。黄兵团不是仓促转入防御,而是预有准备的半坚固阵地防御。黄认为如此密集的兵力火力加上半永备工事的阵地体系形成坚硬的防御外壳,我军一时很难攻破,只要坚守七到10天,我军攻击不成就会主动撤兵。

  黄兵团在碾庄固守10天,造成我军重大伤亡,我五个攻击纵队共伤亡指战员五万余人。原因就是碾庄地区利于防御不利于进攻的地形和黄兵团密集的兵力火力部署。

1.jpg

  九、江淮军区部队阻截抑留黄百韬兵团于碾庄的重要意义

  饶子健部以一万兵力和黄兵团十万之众激战,拖住黄兵团两天两夜。所部指战员抱着即使部队全部打光,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把黄百韬兵团拖在碾庄的坚定信念,为华野追击部队主力赶到并合围黄百韬兵团,为山东兵团南下陇海路堵截黄百韬兵团西逃之路争取了两天两夜时间。可以说,没有江淮军区部队从8日夜开始在赵墩至碾庄阻截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也无法将淮海战役发展为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

  纵观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由于黄兵团西撤徐州“严守军事秘密”,在黄兵团离开新安镇一天后华野才发现黄兵团已经全部撤走,预定在新安镇围歼黄兵团的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目标无法实现。

  面对临战情况突变,战役态势发生重大变化,粟裕迅速定下决心,决断处置,周密部署,参战各部快速转换任务并立即行动密切协同,将围歼黄兵团战场西移60余公里,战役重心更加靠近徐州,不仅圆满实现围歼黄兵团的目标,而且将徐州附近地区演变为与国民党军决战的战场,实现将国民党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13.jpg

  参考资料:

  1. 饶子健日记

  2.《饶子健将军》

  3. 军委张震副主席《怀念饶子健同志》,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1日。

  4.《淮海战役》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5. 军科提供的战时电报

  6.《伟大的胜利——淮海战役画册中》,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

  7. 郭汝瑰回忆录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赵连军”,修订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