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紫虬:恩格斯的“另一条道路”与毛泽东“奴隶史观“的接班人

2024-06-05 06:43:02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紫虬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摘要】无论普通人还是革命导师,学习实践不止,深入群众不止,自我改造不止,是探寻真理的必由之路。恩格斯的“另一条道路”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者接受真理的基本道路。毛泽东首创把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把改造客观与改造主观,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从“唤起民众”到“斗私批修”,毛泽东毕生致力于改造中国,人民解放,主张培养千千万万个接班人。也总结并批评了工农群众运动中的逆流,山头帮派和无政府主义的打倒一切。毛泽东倡导的工农兵理论队伍、干部五七道路和教育革命思想对于培育千千万万接班人,在新时代新条件下成为改造中国的新课题。

  马克思说,恩格斯研究英国工人阶级,是以独立的“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1]2,3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按今天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一条富二代的高富帅走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又是工学兼顾,自学成才之路;更是来自实践,面向大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导师之路。

  一、探寻自由解放真理的必由之路

  不满17岁的恩格斯,被其父强令中学辍学经商后,从未放弃自学。服兵役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讲座,22岁到父亲的英国工厂经商。他越过阶级鸿沟,经过纺织女工玛丽牵线,参加工人集会,考察英国工人状况。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写出了被马克思称为“天才大纲”的政治经济学论文。在社会调查中,恩格斯彻底转变了阶级立场,也爱上了这位女工。论学历,恩格斯属于当今侧庶的自学“五大生”。

  恩格斯的“另一条道路”,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者探寻真理的基本道路。这条道路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总结,被列宁和毛泽东实践开拓,成为团结和武装本民族翻身解放的道路。这条路由毛泽东首创总结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基层、群众的实践作为智慧源泉,史无前例地运用群众路线开展反复辟斗争;其威力在新时代被昔日的梁家河支书带领班子继承,约束资本无序,实质性扶贫共富,以新质生产力震撼全球。

  马克思没有像恩格斯那样体验工人生活,相反,律师父亲曾斥责“可敬的儿子”花钱太多。从“博士俱乐部”的玩世不恭,到探究人间忧患,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强调了人的绝对自主性,曾被恩格斯和列宁指出有黑格尔的唯心倾向。以当时黑格尔的官方地位,谋得大学教师生计是顺理成章的,但马克思在编辑报纸、调查社会中,把批判现实、个性解放和自我批判结合起来,接受费尔巴哈,研究政治经济学,彻底造反叛逆。马克思青年的发展之路,就是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自由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升华。

  2020年,美国国务院一位女官员谈到制裁中国时,如同哈耶克崇尚自由,对马克思的自由主张表示欣赏。但他们不懂马克思早在《莱茵报》编辑时,就和博士俱乐部超阶级的“自由人”决裂了。恩格斯在去世前回忆说:“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2]39,446。

  有了自己阶级定位的青年马克思为阶级呼喊出,“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1]1,13,即便在结婚生子之际,藐视各国政府的竞相驱离,颠沛流离,陷入饥饿、疾病、三个子女夭折这样的厄运。从人生剧变中,亲身经历了无产阶级的赤贫和被压迫。马克思的转变,同样是深入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

  列宁在反沙皇专制中,哥哥被绞死,姐姐被流放,考上喀山大学后,不到四个月就因组织学潮,成为旧体系的“刺头”,被开除学籍流放。18岁的列宁组织秘密小组,研读哥哥留下的《资本论》等著作,结合社会调查刻苦自学,经母亲再三求告申请,争取到彼得堡大学校外生考试机会,取得文凭。列宁在被专政的逆境中自学,认为“理论和实践是两个不同的东西”[3]42,44,把马恩的宏愿变成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斯大林因交不起学费没上完中学。这位鞋匠和农奴女儿的儿子,参加革命后被列宁委派创办《真理报》,领导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反法西斯战争,实现了苏联多民族的幅员、人均寿命的接近翻番。

  毛泽东,少年读私塾、务农,中学时响应辛亥革命当兵半年。注重治学,“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读死书则“其陋莫甚”[4]上,21。常结伴步行农村,读社会调查“无字书”。在北大以校工之低微,同李大钊等先驱交流,参加首届哲学会,吸收名校人文精萃。有浅薄文人,狗眼看人,把毛泽东倡导的拜工农为师,诬指为是对在北大待遇的不平,而更多人,则以母校有过这样一颗巨星而自豪。毛泽东的成长道路,就是总结群众智慧、总结实践、总结书本知识,即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过程。毛泽东幽默地说,他是“总结派”。

  无论普通人,还是革命领袖,学习实践不止,深入群众不止,自我改造不止,是探寻真理的必由之路。

  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如同中国的曹雪芹,经历了钟鸣鼎食到贫困潦倒,著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红楼梦》,马克思则在贫困中写出了人类历史灯塔的《资本论》。批判研究巴黎、伦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化了马克思思想的反叛和批判性内核,把握了时代脉搏。从形式上,马克思是从理论出发,实质上和恩格斯等领袖都是从主体的方面,以实践批判的角度,走了同一条从存在到意识的道路。

  一些研究者不懂这一点,如北京某博导,在学院党委书记任上著文认为马克思“长期在书斋中做学术性理论研究”,“而恩格斯则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列宁忽视二者“区别”,“混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本为现实中的私有化辩护,却不自觉重弹考茨基、伯恩施坦关于列宁“超前”的滥调,看似扬恩抑马列,落脚点在贬毛,其实并不懂社会科学学术与社会历史实践的统一。

  二、毛泽东发扬光大了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的“另一条道路”

  1957年2月,福建上杭县茶地官山村的老党员赖茂基,把冒死保存下的三十年代石印《调查工作》上交县委,四年后毛泽东见到,如获至宝:“见到这本小册子,就好像见到了30多年没见过面的孩子。”[5] 仔细修改后以《反对本本主义》发表。

  1943年,毛泽东首次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6]3,899。将群众的意见即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周而复始,一次次提高。60年代又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做了进一步归纳和深化。

  1970年在九届二中全会上,77岁的毛泽东以奴隶史观反对到会者盲从的英雄史观,——“反潮流”,把大会引向唯物反映论和唯心先验论之间的思想斗争,引导全党正确评价个人作用,按唯物史观坚持了一贯告诫:驱动社会的,既不是帝王将相、资本精英,更不是脱离群众的红衣官员,而是创造了价值、被压迫的劳动者;杰出个人只有代表了人民,才能体现个人作用,背叛人民,知识越多越反动。

  毛泽东为何用“奴隶史观”而不是今天惯用的“人民”史观?就是要说明,即使在人民内部也存在着被压制现象,这是阶级存在、遗留的反映。“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4]9,643

  青年时讴歌“万类霜天竞自由”,毕生实践,唯有“奴隶史观”,才有人民的自由。这种自由观,顿显哈耶克的虚伪。

  毛泽东的贡献,是发扬光大了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的“另一条道路”,把马恩列斯提出的作为政治合法性的群众作用,和认识路线统一起来,成为认识真理的必要条件;同时在依靠群众中,把改造客观与改造主观统一起来,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这三个统一,体现在毛泽东总结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大道至简中。

  毛泽东在改造中国的宏伟大业中,相信、依靠群众,带领战友浴血奋战,把革命进行到底,同时,铭记先烈,改造主观世界,教育群众。改造中国,改造、发展占80%的小生产的思想观念,这是最为艰巨的任务。从《湘江评论》“唤起民众”,到晚年的“斗私批修”,比起他的宏伟志向,他深知自己收效甚微;他隐去人民和世界对新中国奇迹的泼天赞誉,自我愧疚。1972年在和尼克松会谈时,总结自己“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4]9,428。次年,在会见澳总理时说,“我做的事很小。中国到现在还是一个贫穷国家……可见我的工作不行啊!”[2],9,503-504

  毛泽东在分田到户问题上和自己的同志产生了严重分歧,他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走群众路线。他也严厉批评了工农群众和新生的工人阶级中的不成熟:山头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这两点和暗中的敌对势力,构成了文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比我们过去打仗困难得多。”[4]9,203

  1975年7月28日,毛泽东眼睛手术后再读南宋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寻取中流誓”,受到诗人以祖逖统兵北伐,收复失地志向的痛快淋漓而感染,回想十年前73岁生日时,同样以祖逖北伐励志,“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七律.洪都》,[4]8.549)十年前身体尚且已成“废料” ,再看衰老至此,壮心不已,不觉满脸热泪,放声痛哭。

  他的痛苦声中隐含着对人民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黄赌毒高利贷是否要回来?工农的妻女是否被迫卖身?官吏衙内横行,是否贿赂遍布?国家经济命脉是否被巨鳄侵蚀?……

  老年的毛泽东,早已深思过恩格斯指定伯恩斯坦为遗嘱执行人之一,斯大林重用赫鲁晓夫等留下的历史曲折,提出培养千千万万个接班人及其五项条件。“九一三”后,更把接班人“亲自选定”在“三要三不要”,而不是个别人上。面对俄国和中国这个曾经小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国度,会大概率出现修正主义。“不过也不要紧,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4]8,133-134。尽管他的战友们不理解,“只成门户私计”,但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他坚信反面教员的历史作用。“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4]8,549

  大凡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包括笔者自己,倘若从青年到老年,认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一点都没犯过,没有“左”过,也没有右过,那就不是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懂得正确是和错误思想斗争而产生的。要想追求真理,作为生命个体,始终不松懈学习马克思主义,向群众实践学习,敢于自我批判。作为集体,为了造就千千万万个接班人,建立毛主席提倡的工农兵群众理论队伍,用今天的话语,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在问题导向、矛盾分析中学习马恩列斯毛习。

  今天每年有千万受高等教育者,即使未来再多,科技再发展,脱离群众和实践,是学不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阻挠青年学生深入工人群众做社会调查,有一千个理由,就是没有触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要把课堂中的马克思主义变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890年,在欧洲工人运动中享有崇高声誉等恩格斯,批评了“还需要加以深刻的批判性自我检查的‘学院式教育’”,指出受这种教育,具有“无限优越感”的人“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2]22,81-82 今天,凡是排斥毛泽东的知识分子,主要是偏见使然,他们以私有制象牙塔知识体系为衡量,岂知与改造中国之云泥之别?

  一位前苏共政治局委员总结,苏联后期马克思主义体系脱离群众,丧失了生命力,对这种切肤之痛一些人不理解;他们不懂得毛泽东说的"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自然不理解毛泽东要把社会科学的教育重点放到社会实践学习中,自然丑化毛泽东对毛远新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排斥自学马列毛的人民理论队伍在培育千百万接班人中的战略部署。他们热衷于把马克思主义书斋化、形式化、实用功利化,从而放任教育改革走向毒教材一类的反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淡忘了东西方竞争的焦点在于争夺接班人,形成了唯分数衡量的文科象牙塔;形成拔尖生源学校为头雁,精英飞向“藤校“的“雁阵”,为他人作嫁衣裳。顶尖学校中“草根”子弟越来越少,一批人成为全盘西化的生力军。与此同时,一大批所谓非顶尖的后浪,成了北斗、超高电压、华为等中国品牌的主力骨干,大学生村官活跃田间地头,人才的评价体系逐渐逆转。如今大学毕业演变为现实的失业后备军,出现自发研读《资本论》,研读《毛选》热,青年一代正在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演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倡导的工农兵理论队伍,干部参加劳动的“五七”道路,教育革命的“七二一”大学实践等,在新时代以新的形式,对于培育千百万接班人就有了新的意义。而在商品交换中资本从孽生、集中到垄断的市场经济机制中,如何团结基层劳动阶级,变革生产方式、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始终忠实于本阶级、共同富裕,成了改造中国的新课题。

  注释: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列宁:《列宁全集》

  [4]毛泽东:《毛泽东年谱》

  [5]网信党建:党史故事——一只小木盒

  https://mp.weixin.qq.com/s/96kbJjRYGE_hXWcKYf-VtQ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