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陆章流: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

2024-07-14 18:45:4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陆章流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

  经受苦难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历经挫折是一种难逢的人生磨练。走过黑暗才觉得光明的重要,经过艰难才明白坚强的含义。艰苦奋斗不但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且是激励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财富和原动力,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年轻人,不大喜欢了解上一辈人的过去,更不愿意听老年人讲述往昔的贫穷生活。每当听到老年人回忆往事时,很多人总是不以为然,原因不外乎几点:一则,认为过去的事已过时了,不值得再提,也没什么好听的。二则,人老了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了。三则,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养尊处优,缺少虚心学习的情怀。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在,现在必将成为历史。我时常跟周围的小孩讲过去六七十年代农村贫穷困苦的生活点滴,让他们从情感中感受到往昔父辈的一些生活况味。但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论怎么说,他们是无法感觉到、也不可能想象得出,大多是陌生或不可思议,甚至是质疑。可以说,我们经历的那一段艰难岁月生活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而且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我敢情说,世上没有哪所学校能教出来的,也不管你交多少学费都学不到的。尽管我们受过贫穷的煎熬,它无情地消磨了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甚至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我仍然要感谢贫穷给予我们这代人的磨练经历。

  有一次,我跟周围的小朋友说,以前我们连九分钱一碗米粉都吃不上。你看他们是怎么说的,有的说够你们便宜的了,一碗米粉才九分钱,那一部小车最多还不是万把块钱就可以买到了嘛。有的还不无感叹地说赶不上低价消费年代了,生在那个时代的人够便宜了,花很少的钱就可以随便买所喜欢的东西,如果是我肯定住别墅、有豪华小轿车开了。他们不懂得那时候经济的落后,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极端匮乏,倒反理解为当时物价低廉,令人啼笑皆非。我告诉他们说,不说住别墅,不住茅草房,有遮风挡雨的砖瓦房住算是富足了;不说买小车,能走出山外去,看见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就足以在同伴们炫耀几天。那时在山村就是连见都没见过小轿车,偶尔只见有一辆客运车或柳江牌货车在窄小弯曲的砂石公路上颠簸行驶,发出沉闷的机动声,尾随喷出一条滚滚烟尘带;一上坡路就像甲壳虫一样慢慢爬行,卷起漫天尘土。倒是在电影屏幕里见到军队首长乘坐的吉普车,威武雄壮,让人倾慕不已!那时轿车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神秘,想乘坐一次小车也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这就是我们农村那一代人对小车的认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今我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小孩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学习环境优越,过着舒适优雅的美好日子。过去我们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称为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作风,可现在的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市场经济以利益为目的,社会浮躁,人情淡泊,道德失范,使许多成年人形成了只求物质利益,不讲精神信念的攀比意识,对孩子重于知识的学习,轻于怎样做人的教育,放任自流,百依百顺。父母们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便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不让孩子受到一丁半点的生活委屈和挫折,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苦难的考验。更为突出的是,孩子在一片宠爱的生活环境下成长,极易养成一种狭隘自私的思想,唯我独尊,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缺乏自信心,私心膨胀,只听得赞誉声,容不得批评。像养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淋的考验,一旦遭到来自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或压力,就显得不知所措,畏缩不前,结果败下阵来,甚至是心理防线彻底的崩溃,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走上极端道路。这样的事例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报道中经常见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不要紧,更主要的是贪图享受,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饭来不张口,开口就是喝奶水、补品、高级营养液。殊不知,这些人工合成的产品大多都是含有激素防腐添加剂等,结果有的喝多了患上虚质的肥胖症;衣来不伸手,普通衣服不穿,要穿就穿名牌高档的服装,一副派头的样子。为了显身份,穿戴显山露水,打扮妖里妖气;手里提着电脑,腰间还别着手机,穿金戴银,一派奢侈豪华气派。其实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试想看,这样的人又如何能适应到处充满着竞争的现实社会生存环境和发展需求呢?

  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难想象,一个好逸恶劳的人,不会有美好的前程。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程,摆在前面不可能是一路平坦笔直的,而是曲曲弯弯,坑坑洼洼,甚至坡高路陡,充满了艰难险阻。大自然没有意识,但一年之四季轮回,有春风和面、秋高气爽,也有酷暑难熬、寒冷切骨的气节。人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世上没有不经奋斗就能取得成就的事例,要奋斗就要付出代价和努力,而其中就难免有失败和挫折。没有体验过失败和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适应日益充满激烈竞争的生活环境,更难应付变幻多端的社会风云。

  信天翁、鲶鱼效应、老鹰换嘴甲等事例都说明,没有思维能力的鸟鱼类还拒绝贪图享乐,何况有头脑的人更应该如此了。

  信天翁是一种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漂泊性海鸟,翅膀展开有三四米长,整天在广阔的海面上迎风飞翔,搏击风浪,特别喜爱狂风怒号、海浪滔天的天气,这样它那有力的翅膀就能凭借着风力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一旦风平浪静它那宽大的翅膀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失去了一种原动力,如果长期保持在这种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信天翁就会逐渐衰落死亡,这就是它不愿处于安乐环境中生活的原因了。

  “鲶鱼效应”讲的是:海洋中有一种沙丁鱼,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能搏击风浪生长,并保持极强的生命力。但渔民捕捞到沙丁鱼后,放在贮存器的平静水池中,沙丁鱼的活力却变为懒惰起来,加上运送沙丁鱼的路途遥远,造成大量的沙丁鱼在这样的安静环境中闷仓死亡。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有效的办法,即在鱼槽中放入一些鲶鱼,因为鲶鱼是以沙丁鱼为食用,所以,在鲶鱼的驱使追逐下,由于求生的本能使然,沙丁鱼产生了恐惧感,拼命游动逃跑,时刻都处于防避鲶鱼追逐的恐惧感中,从而一刻也不停地在水池中蹿跳游动,这时才激发了沙丁鱼在海洋风流中的好动不安本性,极大地增强了群体的活力,从而大大地减少沙丁鱼的死亡率。

  老鹰换嘴也是一样的道理。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一生中嘴甲不断地衰老退化,不能捕捉动物,面临饥饿死亡的危机。这时,为了生存,老鹰就自动把嘴啄到石头上,让老嘴脱落,或亲自用爪子划破老嘴,然后再让其生出新的锋利嘴甲来,以保持活命的活力。

  动物尚如此不断地求生存、求进取,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更应该具备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其实人类也是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前进,最精彩的人生是在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拼搏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只有把艰难困苦当作一种挑战来应对,把逆境当作机遇来把握,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奠基石,才能从容应对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也才能体现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

  二

  那时,为了防止城镇青少年一代思想生活退化变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千上万的城市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广阔的偏远山区农村、边疆、北大荒、农场、林场等,经风雨,见世面,与农民群众一起在生产一线中混一身泥巴,在农村这个社会大学的大熔炉里炼就一颗红心,磨练自己坚强的意识,迎接生活中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尽管那时生活对他(她)们不太公平,但直到现在,那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绝大部分人仍然觉得那时的经历是一种难得的锻炼机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那一代青年人的自觉行动。毛主席的号召感召了一代人,也成就了一代人。如今,这一代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中流砥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环境反而成了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激发因素,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现在有句歌词也唱到,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经历了挫折和苦难的考验,生活才算忠实和完美,生命才显得更加灿烂辉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了世界,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主要是勤劳。珍惜生活,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生的要义。

  美国曾经有个学者写了一本《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叙述美国人的心灵大门都紧紧地关闭起来了,原因是当年美国青年人不重视精神文明而丧失追求远大理想的意志,物欲横流,沉迷或热衷于眼前缤纷繁华的物质世界,令社会有识之士担忧。

  联系到我们目前的实际,现在的青年人岂止是沉迷于缤纷繁华的物质世界呢?!我国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讲到:国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突发奇想,假若,我只希望是假若,哪一天世间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资源枯竭、战争、瘟疫、社会支离破碎等,人类面临着新的恶劣生活环境考验,国家需要年青一代的时候,这新一代的青少年是否能勇敢地站出来去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或抗争?这点确实使多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你不要认为这是吓唬人的话,更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从人类历史可以看出,这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的发生或不发生也不能由人意识来决定的,它是潜在着的客观历史规律,而且这几个因素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道德沦丧、传统优良观念崩溃的当下,人们行色匆匆,在对权力、金钱、物欲的追逐中,失落了多少传统道德的信仰,忽视了多少精神财富的追求,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对社会、生活、理想的真诚渴望和精神追求,早已被残酷的功名利禄欲望和利己的现实主义所取代。灯红酒绿的浮华,失去了多少返璞归真的宁静?物质名利的缠绕,遗忘了多少抬足起步的梦想?思想空虚,丧失了多少壮志凌云?贪图享乐,泯灭了多少拼搏精神?歌舞升平,掩盖了多少社会矛盾?趋炎附势,埋没了多少良知道德?唯利是图,冲淡了多少人间亲情?阿谀奉承,承载了多少平庸丑陋?腐败盛行,失去了多少民心?唯有坚持奋发进取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一颗永不变质的心。

  当今即便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还是很注重适应苦难生活环境的锻炼。如德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了,从报刊网络上经常看到,德国人时常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如有个母亲让孩子去参加野外活动,只提醒孩子要准备好野外必用的行李和工具,就由孩子自行动手收集,一点都不干预。孩子只记得拿大堆的食品,却忽略雨具和火柴。结果到野外没有办法生火煮东西吃,更为要紧的是没有雨具,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孩子带着疲惫不堪的样子回家跟母亲哭诉。母亲只说这样下次你才不会饿肚子和被雨淋的。德国是个富有的国家,但父母很少给孩子零花钱,孩子需要零用钱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后按劳取酬,或是安排孩子去捡拾垃圾换钱。难道他们的富有是徒有虚名吗?不是,越是有钱的家庭越是这样做,其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自食其力的意识,让孩子懂得幸福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得来的,靠父母供养或是不劳而获是不能长久的,也是不现实的。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时,却不能永世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人的一生不知未来还会遇到多少坎坷和崎岖。即使有的父母一生辛劳为孩子留下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财产,俗话说坐吃山空,最后还要面临现实生活的考验。有的父母误认为对孩子悉心照料是一种爱心,其实这是一种贻误孩子前程的行为。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关键如何教育才是重要的。爱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教会他们懂得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并有目的地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去锻炼成长。未来永远都是由自己去创造的,只有在人生的征程上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孜孜以求、研精覃思,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与美好。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但生活早已不是那种生活,甚至有点恍如隔世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让生活花样不断翻新,物质充足,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文化繁荣,人们享受到社会进步和科技带来的成果。时代的变化,青年一代的理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这是自然规律。现在谈论艰苦奋斗,似乎是在宣扬“苦难”的荣耀,是在说大道理、摆老资格。然而,身处千帆竟渡、百舸争流的变革岁月,面对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节拍,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单是追求个人远大理想的崇高境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奋斗目标。

  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在是一个急功近利、各谋其事的社会,很多人整天忙碌着,大都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信仰缺失,思想空虚,理想泯灭,道德滑坡,精神危机,享乐奢靡之风盛行。物质上的丰富似乎已掩没了道德信仰的追求,艰苦奋斗精神与人们渐离渐远,理想信念不知去哪儿了。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环境跟我们那时有着天壤之别,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砺,更不曾经历过贫穷、饥饿、战乱、灾荒的考验,奋发拼搏的意识不坚强,弱不禁风。长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生长,一旦真实地搁置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中就变得不堪一击,甚至“见光死”。谁都不愿意选择苦难,但是苦难却能磨砺人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自觉地到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去磨砺自己,不但没有一个值得纪念的经历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而且在生活上遇到一两次的失败就有可能失去信心,从而对生活迷失方向,甚至是绝望,那么生命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缺乏向上生长的力量,显得苍白无力,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有意识地到艰难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长。尤其是在实用主义大于理想主义、经济利益高于精神诉求的当下,注重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丰富人文理念,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对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挫折永天真”。成长的生命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不平坦的人生经历,感谢那些艰难岁月的洗礼,因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增强自我挑战的毅力,才能坚定前行的步伐,让生命迸出光辉灿烂的火花。

  忧患催人奋进,安乐使人沉沦。时代在发展,事物在变化。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没有人希望过去苦难的日子重演,也没有人希望过去为了生存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成为今天的范例,但是,我依然希望过去人们所走过的路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印记。

  【文/陆章流,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作者简介】陆章流,笔名章彰,男,壮族,籍贯平果榜圩,1960年出生,大学文化,百色市作协会员。自由撰稿人。写过新闻通讯、调研报告、讲话稿、叙事散文、随笔、杂谈和农业科普及专业论文等类型文稿,散见于一些省市报刊和公众号,多年获得各级报刊(社)奖励。主要有《那年,五七中学搬出深山》《千古一师毛泽东》《P县炭疽病风波》《那些年,我们看过的露天电影》等。著有散文作品《山村记忆》《常有岁月可回头》、新闻报道集《业余,我坚持报道平果数十年》、专业著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初探》(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原稿集)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