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当代大学生不能和室友成为好朋友吗?

2024-08-18 08:24:23  来源: 食物天地人   作者:侯赏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导 语

  近日,一篇名为《当代大学生的“包办婚姻”:成为室友》的推文引起了食物主权志愿者们的关注。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显示出当今教育制度中的问题。

  然而,推文所述是否是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全貌?“包办婚姻”是否是对宿舍关系的合理概括?以下是我们讨论的整理,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的宿舍记忆!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种宿舍叙事:工具化的关系

  飞 白

  我觉得只要有保研名额或者类似的选拔制度存在,室友之间的关系就面临挑战。有种形容是“塑料舍友”:维持表面的友好,但相互都在竞争。班上综合成绩的前五或前十之间的友好关系更类似于“聪明人”联合体那种形式。如果要纯粹的友谊和感情,似乎就要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差距大的位置,真正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我记得初中时我们的同学感情都是很好、很亲切的,去宿舍串门特别平常,我当时总是收到特别慷慨的款待,所以到现在都还记得。高一也还挺好的,但自从高二文理分班,开始争成绩排名之后,大部分关系就变了。

  曳 曳

  我觉得具体情况肯定还是会各有差异的。我见过亲如姐妹经常聚餐的寝室,也见过矛盾闹大需要导员介入调解最后换寝室的,也有很平淡互不干涉的室友关系。和宿舍的配置有关,比如如果不是一个专业的也许会压力小一点;也和每个人的性格、追求和生活习惯有关……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这个量化的评价系统和一些单一价值导向的成功学叙事是有在异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飞 白

  不过读完这篇,也是照了一遍镜子,意识到大学时确实沉浸于绩优体系当中,没彻底摆脱出来。里面的采访,有些就是自己以前的真实想法。三联的真实也在于,主流环境下的舍友关系会是这样被表述出来的。批判地看待这篇调查,恰恰真实反映了某些问题,值得警醒。

  另一种宿舍记忆

  童 话

  我们80后那个时候上学还挺期待住宿舍的,我自己初中高中都住校,室友们一直相处得很融洽。会有个别同学爱占小便宜,蹭大家的洗衣粉、卫生纸,但这相比于现在的那种竞争、相互算计的室友关系,算是正常情况吧。我大学住的是8人间,室友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家庭条件也都差不多,我会觉得农村出来的孩子都更淳朴一些。

  曳 曳

  我和室友的关系虽然不能算很亲密,但是我们之间的相处还挺和谐的。我们会轮流倒垃圾,看到有室友拉上了床帘准备睡觉也会有意识地压低声音说话,谁买了好吃的会在每个人的桌上放一个,会分享学习资料也会一起吐槽课程……这些小细节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另外我觉得宿舍生活很宝贵的点是让我接触到了很不一样的个体,她们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我很不一样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哲学。四年的磨合里我们也慢慢摸索出了相互共处的模式,也许不完全契合,但我们可以尽可能通过沟通去解决一些习惯差异导致的摩擦。

  阿 菜

  我高中住的宿舍是十人间的,大学是四人间的,因为转专业也换过宿舍。看到过相处的好的室友关系,和相处不好的,甚至恶劣的,在宿舍生活的人与人之间有摩擦也有情谊。后来出国留学发现宿舍是中国特色,一个房间四张床对于发达国家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可想象,更别说十个人的宿舍了。就算有合租,也不像宿舍那样子,很多都是各管各的,个人空间的边界十分清晰,个体之间的联结也更为淡漠和工具化。

  曳 曳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完美的共同生活或者情谊,摩擦是必然存在的,但恰恰是因为产生并解决了矛盾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加真实、深切,“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转化的”。而面对矛盾存在的客观事实,是选择回避它、批判它,还是选择面对它、处理它,也许就会导向不同的宿舍关系。

  当我们谈论宿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宿舍安排是“包办婚姻”吗?

  云 岫

  我想三联这篇文章,最大问题也许在于标题和结论,他所讲述的室友之间的矛盾确实存在,大到评奖评优、考研保研,小到卫生习惯,这些都存在,不能够否认。但不能由这些矛盾,就得出是因为我没有和聪明人一个宿舍,我就没有了“成长机会”,“经验上、精神上就缺失”了,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宿舍是集体生活,在新的压力下,大学生们应该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甚至如何是友好地、向上的、良性的竞争,才应该是真正值得讨论的。

  阿 菜

  随着现在个人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日渐扩张,年轻一代在宿舍生活中的摩擦矛盾也在升级,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需求肯定还会塑造一些友谊甚至改变人的身心状态。这篇推文开头说“通过这些访谈,我们梳理出几种常见的关系模式,或是竞争,或是人淡如菊的搭子关系,还有一种是‘亦敌亦友’”,这所有的关系模式里偏偏没有正常的友谊关系。

  在资本主义侵蚀下的今天,人际关系中的工具化现象的确值得担忧。但是不给出任何不一样的模版,然后又喜欢加上“当代大学生如何如何”,这是一种片面的叙述。

  曳 曳

  嗯嗯,看似客观地呈现学生的自述,其实有把价值导向藏在里面,没有去剖析更深入的问题,也没有尝试去给出有益的解决方案探讨。

  云 岫

  并且这个标题也让我个人感觉很不适……

  曳 葭

  确实,用“包办婚姻”这个词作为标题,有点给宿舍生活定性成“封建落后”的意思。在传统父权制的结构下,婚姻中的双方是不平等的,但是室友之间并不是这样。

  2、今天的宿舍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谈论它?

  童 话

  工作之后,也会在集体生活中发现90后的年轻人不好相处,那时候身边的80后就会说90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就只考虑自己。现在想想,我觉得可能还是大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了,80后和90后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也不一样。我们小时候多少还是受到一些毛时代的影响,到90后00后,可能离那个革命年代越来越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原子化了。

  曳 曳

  有一些同学在宿舍中似乎确实不太照顾他人的感受…但是我觉得只要心性不是真的坏透,都还是可以沟通的,比如提醒她去倒垃圾,说话声音小一点什么的,我想宿舍生活对她来说也会是一种锻炼成长吧…

  云 岫

  是呀,集体生活也是一门课,尤其是就像童话刚刚说的,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进入到集体生活之后,必然会产生和原本生活的撞击,尊重、理解、包容……这些都是可以在宿舍生活中慢慢学会的。

  阿 菜

  我发现宿舍生活对于塑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有积极影响的。宿舍在我看来是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遗产的一个延伸。它包含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磨合,个人自我与他者的边界的不停流动,个人对他者宽容阈值的上升,阶级矛盾的缓和和转变。

  在阶级矛盾日益扩大的今天,我觉得重谈宿舍生活对团结的重要性,比选择一小部分精英“优秀”大学生的采访来制造分裂和焦虑,更为重要。问题当然存在,但是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代表了自己的立场。顺流向下的谈问题很容易,但是没有建设性。提出建设性的问题来促进讨论和交流,虽然逆流而上,但是这才是一个真正良性的出口。

  YW

  这类文章看似批判精英主义,但是却没有超越精英主义的逻辑,只是把关注点放在精英阶层“卷”的事实上,不愿看见劳动阶层的实践,更不会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陷入自我论证的循环中。我观察到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优越感不愿意出来,恐惧不知何去何从,智性的懒惰或者共情力的缺失等等。有些人嘴上说批判权威,其实从来不把批判的眼光转向自己。

  曳 曳

  我有点想到之前谈到过的气候传播,就是说灾难叙事反而会打击人们行动的意愿。我们对媒体的期待其实不仅仅是揭露“真相”,批判固然重要,但如何让报导这个动作本身能够构成推动社会议题解决的一个部分是更值得思考的。

  结 语

  功利主义盛行的大环境固然不可避免会对宿舍关系造成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战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也不可能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宿舍关系可以成为优绩主义的帮凶,让竞争渗透到生活最私密的角落;也可以成为团结的基点,在摩擦中学会理解与包容,在抗争中相互支持。我们需要对工具化的人际关系保持警惕和批判,但同时更需要看到温情与关怀的可能性,如何让后者成为一种主流的叙事,才是我们更应当去讨论的。

  如何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团结互助精神不被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异化,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