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大选“决战”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驴象两党选情似乎陷入了“阵地战”,但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的阵地战似乎更能拖垮美国。
俄乌战争眼看就要打到第三年头了,以阵地战为主、以巷战与游击战为辅的战斗形式却越来越接近二战水平。无人机在战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没有决定战争的走向,主要还是靠地面部队战斗。在库尔斯克州,俄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损失了大量士兵与装备,而俄军也遭到重大损失。乌军采取了轮换战术,用重装机械化旅替代突击旅以稳固阵地并运送更多装备。顿涅茨克、巴赫穆特也有激烈的阵地战,乌军击退了俄军的多次进攻。乌克兰利用地形优势与现代化武器,将俄军的进攻挡在阵地外,展现了一定的韧性。总体来看,乌军在俄乌战争中的大量的阵地战中的防御效果有限。
2024年10月1日,以军根据“精确情报”对黎南部真主党目标与军事设施发动了“有限、局部与有针对性”的地面打击,扬言黎巴嫩的边境村庄对以色列居民区有“直接威胁”。以军宣称此次行动旨在拔除真主党武装沿以色列北部边境布设的阵地,为经由外交途径达成协议创造条件,让真主党武装遵照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撤到利塔尼河以北。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历史悠久,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也曾声称行动有限,但最终占领了黎南部地区,直到2000年才撤军。有分析认为,以色列此次行动有可能进一步升级,有可能复制1982年的做法,在黎以临时边界地区设置所谓的“军事缓冲区”并长期占领。以军在10月1日凌晨对黎南部的真主党目标的地面打击导致至少8名以军士兵死亡,另有47人受伤。此外,以军还袭击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造成数十人死亡。这些事件表明,以军在黎巴嫩的行动正在转向残酷的阵地战阶段。
乌克兰与以色列相继陷入越来越难熬的阵地战,而两国都视美国为唯一的希望,甚至不择手段地诱使美国直接涉足其中。但拜登一度回绝了乌克兰提出的动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的提议,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亦向以色列强调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则应自行承担后果。泽连斯基企图通过加大对库尔斯克的军事挑衅迫使美国直接下场,所以策略性地提议使用来自西方列强的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以此诱使俄罗斯对北约领土发起攻击。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一年多的军事行动未能彻底瓦解哈马斯组织,在黎巴嫩陷入的阵地战更严重地考验了以色列的家底。以色列未能遏制黎巴嫩真主党对北部的连续袭击,以色列企图通过打击伊朗迫使美国卷入更多的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俄罗斯、什叶派激进组织与伊朗均对此类挑衅作出了强势的回应,美国要置身事外则无异于默认其国际霸权旁落。现在乌军在库尔斯克补给通道遭到阻断,俄军在顿巴斯逐步缩小了对乌军的包围圈。为了拖美国下水,乌克兰与以色列一定会采取越来越激进的军事挑衅。在乌克兰与以色列的联手霍霍下,五角大楼称防空拦截弹库存即将告罄,其库存的消耗速度明显快于补充速度,五角大楼担心在接下来的中国近海军事冲突中陷入被动局面。俄罗斯在乌克兰消耗美军的陆基拦截弹,伊朗及其盟友则在到处消耗以色列的海基拦截弹……美国为了援助乌克兰而不止一次从驻以色列的美国军火库里调出大量武器弹药后勤物资,美军仓库显然不能满足以色列的武装三十万大军侵略黎巴嫩的需要了。俄乌战争间接掏空了以色列的大部分家底,俄乌战争持续近三年来,以色列的美军战备仓库不可能及时得到重新补充。美国军工的产能无法满足和平时期以色列的战备了,更不用说哈以战争期间以色列的战争需求。和平时期军火库空了可以按照计划慢慢补充,而战时军火库恨不得全天候都满的。一些被动员的以色列士兵在社交媒体吐槽,他们连军靴也要自备,否则就会遭到处罚。军靴还能找民用徒步鞋之类代替,但军服、防弹衣、头盔、枪械、子弹与高级的装备通讯设备,夜视仪都要靠以色列军队提供。以色列地面部队在加沙地带要面对异常复杂的地面废墟与庞大的地下隧道体系,特种探测设备不可或缺,而美国的军火企业几乎无法满足如果庞杂的地面作战装备需要。美国自从冷战后越来越去工业化以来,军工集团把高成本低利润的产品外包了。军靴、军服之类的最早就外包了,现在估计要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加班加点才能把美国援助以色列的军服军靴加工出来。至于基础的枪械与子弹,美国有大量民营枪械公司子弹公司,实在不行就高价收购民用市场的枪支弹药,尽快完成以色列军队人手一只枪几百发子弹基本需要,头盔、防弹衣之类则不得不仰仗一下中国这种制造业大国了。最麻烦的是通讯器材,夜视器材与特种探测设备都是高精尖设备,平时产量就比较低,战时也很难增加产量。以色列越来越依赖地面装备,乌克兰更是。以色列面对的是没有重武器的数万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乌克兰却要面对十几万装备飞机大炮坦克的俄罗斯大军。持续近三年的援助乌克兰导致美国军工的产能越来越逼近上限,除非进一步加大投入新建更多生产线。美国要同时去填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两个战争援助大坑,而且不能中断援助,否则美国的国际霸权更将分崩离析,无论2025年谁在白宫都不得不对两国打肿脸充胖子。
美以两国都意识到他们无法再掌握军事冲突的主动权,所以西方列强与以色列的舆论场上都有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反战声浪。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则让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意识到了代理人战争的不可持续性。俄罗斯扩军、涨军费并表示要占领乌克兰的敖德萨地区一使乌克兰彻底沦为内陆国家,这种强硬态度预示着普京不再可能接受和解。美国过去利用代理人战争在全球搅动混乱,这些代理人在美国霸权时期相当强大,但其抵抗力量增强后不再受制于西方列强,美国在中东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中终将失去话语权。历史上日本就曾通过偷袭珍珠港削弱美国在太平洋的实力,但最终自食恶果。现在美以两国又在赌局中再次面临同样的境地,在单极秩序下通过发动战争维持自己的霸权越来越难。随着美国霸权的衰弱,内塔尼亚胡等代理人被战争逼到墙角。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世界各国都经历过战争带来的痛苦与代价,这是回旋镖效应的体现,美国及其代理人们不得不承担自己点燃的战火带来的后果。哈以战争的升级与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让西方列强陷入了困境,原本希望通过短期投入大量资源实现速战速决,但俄罗斯与“中东抵抗之弧”的反弹越来越有力了。在这种局势下,西方列强的赌局再次开盘,但其回旋镖效应终将反噬各利益攸关方,强权的崩溃与霸权的终结总是伴随着无数的痛苦与牺牲。阿联酋《国民报》网站2024年3月19日发表阿拉伯裔美国人协会会长詹姆斯·佐格比的《乌克兰与加沙如何威胁美国在国内外的领导地位》一文,认为爆发于乌克兰与加沙的战争对全球结盟与美国政治的影响比越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在各自时代产生的影响更大,这还是在美国军队没有直接参与这两场冲突的情况下发生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文设问:在外交事务上继续追随美国是否明智;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扬言,美国佬将被赶回美洲种棉花去!美国民调公司对北约成员国的民调发现,欧洲国家的绝大多数被采访者认为他们的国家不该继续追随美国。美国国会无法通过对乌克兰的新援助计划,其欧洲盟国对维持当前的对乌支持水平也越来越感到不安了。拜登对以色列发出了保护平民的微弱呼吁,但拒绝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以色列的行动,以至于美国遭到全球南方与越来越多的欧洲盟国的日益孤立。美国驴象两党中越来越多的非建制派政客反对为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增加预算支出,但拜登力挺以色列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同时也导致了民主党的分裂。与越战时期一样,这种内部异议在盟国各地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声浪,许多年轻人、黑人与进步的犹太公民加入了这场争论,就像震撼了1968年的反越战抗议。归根结底,美国拱火乌以两国而国际霸权被削弱,其国内政治凝聚力也因卷入乌克兰与以色列的战争而支离破碎。这些转变源于美国过去的失败,但两场战争加速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国内政治的下滑轨迹。《纽约时报》认为,随着两场战争的升级,美国被两场战争裹挟而越来越身不由己。拜登顾问团私下承认,美国与乌克兰在优先考虑事项上存在分歧,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冲突升级中已没什么可顾虑的了。此前泽连斯基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公开表态:所有的“战争红线”都已荡然无存。这显然是在将美国的军,不管拜登是怎么考虑的,反正泽连斯基一定是要豁出去了。《纽约时报》指出,以色列的情况与乌克兰类似,两国都喊出了“完全胜利”的口号,但此类口号在美国听来越来越不切实际。俄军蚕食库尔斯克的所谓的“乌克兰雇佣军”之后再次越战越勇,而以色列喊出的“全歼哈马斯”的口号听起来像是为一场永久战争而找出的借口,否则何以确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继续执政?拜登企图为两国寻找更加拘谨的解决方案,而两位盟友都展现了“没什么可以顾虑”的姿态,都倾向于超出美国允许的范畴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行动。现在的美国越来越有不得不直接下场的迹象,不是操控战争而是被战争裹挟着往前走。所以拜登显得很纠结,他自己确实能提出一揽子和谈方案,但乌克兰与以色列都听不进去了,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现在他们都很清楚一个道理:美国不会主动下场,必须想办法让美国未来的领导人进一步陷入东欧与中东的阵地战。
无论2025年坐镇白宫的是谁,乌克兰与以色列都注定有可能是压垮美国的最后两根稻草。美国的国际霸权是靠什么维持的?科技、金融、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军事威慑力最为直观。美国在科技实力上有过辉煌,但冷战后美国逐渐转变为一个“金融帝国”,这意味着美国昔日强大的工业逐渐衰退,尤其是五大湖工业区“铁锈地带”的没落加速了这一趋势。随着金融游戏的日益激烈,美国的工业化衰退难以逆转,资本家对高利润率的追求也决定了美国很难重返制造业强国的地位。缺乏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美国的金融政策的支撑点只能是国家的威慑力。海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美国的遏制力量,否则即使美军人员是虎狼之师,仅仅凭借美国的金融实力也不足以称霸全球,所以美国才在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中几乎全力以赴。美国务必为冷战结束后的前途谋划方向,务必通过绝对的胜利维持其国际霸权,从而使得即使在无需像冷战那样付出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仍能构建强大的遏制力量,籍此继续享受冷战后的“和平红利”。即使其他国家都了解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形同虚设也会明白,几千名美军不可能真正抵抗数以亿计的反抗者,但几乎没有谁敢直接挑战美国。就像那个传统笑话:怎样才能用只有十发子弹的手枪管理一百个犯人?答案就是打死一个犯人,然后利用剩下的九发子弹对付剩下的九十九人。因此,原本不可能与整个世界抗衡的美国实现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维持的国际霸权,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成了美国扩展其势力范围的有效手段。但其军事威慑力一旦被瓦解,美国又将何去何从?长期以威慑为首要手段,美国真正的实力反而位于次要位置。就好比上述那种笑话:如果狱卒失去了足够的威慑力,即使他再杀死几个犯人也会被其他犯人撕成碎片!神是不会受伤的,因为一旦流血就会被凡人蔑视而不再被视为“不可战胜”。一个可被消灭的神明即使在临死之前能夺走无数人的性命又有什么可怕的?泽连斯基与内塔尼亚胡显然都想让拜登过来流血,所以美军不得有所退缩。但一旦形成“常态”,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就会丧失。一旦军事威慑力全无,美国就会沦为被凡人击杀的神。不幸的是,美国自身更像一个身患癌症晚期的病人。军力不足则还能通过整顿得以重建,制造业不足还能通过振兴来恢复,但美国内部的不平等现象、沉重的债务负担、种族矛盾、经济衰退与日益加剧的政治分歧等问题正在削弱美国重塑其国际霸权的可能性。美国不可能靠取得新的胜利恢复其军事威慑力,帝国在末期往往会病入膏肓,但“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留一线与人争”。毕竟,一个帝国若能在霸权末期趁着威慑力彻底消失前最大限度地收敛财富并悄然收缩其势力范围,即使失去霸主地位也能退回到地区强国的位置上保住本土。但美国甚至无法考虑这样的后路,因为乌克兰与以色列阻断了美国的退却之路。乌克兰的颜色革命是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合谋策划的,旨在推动北约东扩,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人民的镇压行为不胜枚举,其目的无非是籍此迫使俄罗斯向西方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直至俄罗斯割地赔款民心丧尽而进一步分裂。也许是美国之前从阿富汗撤出的举动让俄罗斯意识到美国实际上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强大,抑或俄罗斯已被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所以普京才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俄乌战争的爆发打乱了美国此前所有的计划,不敢也不愿亲自与俄罗斯交战,只能寄望于经济制裁与军事援助削弱俄罗斯的力量。顶住战争与制裁之后,俄罗斯的国力反而有所增强,而身负重担的美国却陷入了绝境。美国无法容忍乌克兰失败,至少要让乌克兰有尊严地结束战争。显然,寄希望于对手自身的崩溃是越来越不现实了,但就目前来看又似乎是美国唯一能指望的。但哈以战争爆发后以色列被伊斯兰国家从七个方向打得晕头转向,美国只能支援以色列。但疯狂的内塔尼亚胡为了拖美国下水而不惜得罪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势力,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伊拉克等多个抵抗组织。胡塞武装宣布封锁曼德海峡时,美国苦心策划的“繁荣卫士”行动并未得到其盟国的有效配合。美国与英国的舰队赶到曼德海峡却无法阻止胡塞武装的攻击,更无法阻止以史莱克对也门进行的轰炸。美国不得不承认胡塞武装袭击了他们的驱逐舰,还有其无人机被胡塞武装击落。美国无法将俄罗斯逼入绝境也无法稳定中东局势,美国的军事威慑力正在飞速减退。但美国还能凭借其“世界检查”的身份借到资金而勉强度日,如果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全无,再凭借那种身份借钱过好日子就不太可能了,民主党领衔的美国建制派政客则会完败于特朗普版孤立主义。也许乌克兰与以色列过于信任了美国的威慑力却完全忽视了美国正在被逼入绝境,而为了维持其“世界警察”形象,美国却不得不继续支持两国,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死循环。美国终将被这两根稻草压垮,其霸权旁落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精心策划俄乌战争就是要彻底拖垮俄罗斯,进而集中精力用于印太战略,但俄乌战争四个方向的阵地战走向让美国失望了;拜登企图从中东抽身出来而将大部分力量用于印太地区,但“喀布尔时刻”显然是让伊斯兰世界看出了美国的外强中干。哈以战争爆发后拜登的抽身计划破产,内塔尼亚胡更是自身难保而不得不苦苦支撑黎巴嫩阵地战。美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用尽了招数,拿出了所有可用的手段并迫使所有的盟国选边站队,但北约的围殴并未击垮俄罗斯。在局势越来越被动的情况下,泽连斯基铤而走险开辟库尔斯克新战线,早就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兵员危机,导致乌军防线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波克罗夫斯克(俄方称红军城)方向,克拉马托尔斯克、托列茨克(俄方称捷尔任斯克)、库皮扬斯克方向,四个方向都是乌东战略重镇,关乎俄乌战争的全局。乌军丢掉这四个重镇则将彻底失去其对乌东四州的控制能力,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完全实现了最初的军事行动目标。孤军深入的乌军在俄本土的广阔平原上遭到重大伤亡,后续补给等各方面都是险象环生。乌克兰军方发言人不得不承认,波克罗夫斯克东部边缘当前局势是“一次彻底防御失败”。以色列在黎巴嫩陷入阵地战之后,以色列近七十万人走向街头示威游行。以色列总人口才九百多万,如此规模的抗议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以色列工会主席巴尔-戴维直言:“我们正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我们没法停止接收裹尸袋,只有罢工才会令人震惊,整个以色列经济将会彻底关闭。”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内塔尼亚胡只能表演得更加强硬,在其制造的血淋淋的人道主义灾难面前,美国标榜的道义形象彻底坍塌,长此以往则势必在中东乃至全世界产生蝴蝶效应。拜登不得不将两个航母战斗群重新部署到中东,普京将乌克兰变成内陆国也就不在话下了。美国在东欧方向与中东方向同时涉险,于是不得不求助中国了。沙利文访华,赖清德色厉内荏。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表面上都是地区争端,实则都是大国博弈的缩影。想当年美国何等威风?萨达姆、卡扎菲被杀,美国似乎所向披靡。如今,面对普京挥师乌克兰,面对以色列陷入重围,美国只敢在场外打嘴炮。乌军伤亡惨重而不得不拉壮丁了,疆土沦丧近三成却依然苦苦支撑。泽连斯基就像一个被推上擂台的拳手,身后站着的是整个西方世界,但泽连斯基只是美国去吃其国际霸权的一枚棋子。以色列建国以来打了那么多大仗,但哪一次像这回那么狼狈?哈马斯的火箭弹不断袭击特拉维夫,黎巴嫩真主党在北部步步为营,连沙特这个老朋友也有意疏远了,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敢挑战美国主导的中东秩序了!沙特与伊朗这两个伊斯兰大国联手制衡以色列,美国连个屁都不敢放。美国没钱也没兵继续充当“世界警察”,只能在台下看敲边鼓了。就像一个当年不可一世的地主,如今地也没了钱也没了,却还要戳在那里死要面子活受罪。泽连斯基变卖国有资产与大矿外企只是为了换取假如北约的资格,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地带肆意轰炸而得罪了所有的伊斯兰国家。帝国一旦衰落,其盟国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现在的国际形势就像一盘快要下完的象棋,美国的“将”或“帅”被将军后只能东躲西藏,而还在为美国冲锋陷阵的“卒”们注定要沦为这盘棋局中最悲惨的牺牲品。“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孕育。在这样的转折点上,每个国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正确的站队,否则就会像乌克兰与以色列那样沦为历史变局的祭品。
美国将乌克兰视作抑制俄罗斯壮大的重要棋子,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逐渐走向下风,这让人猜测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基础可能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许挽救乌克兰的希望不再只是个梦想,而是一个远超其能力的任务。实际上乌克兰的筹码越来越有限,割地求和可能最终是其唯一有效的选项。耗费来消耗俄罗斯的计划未能成功,反而点燃了俄罗斯更强的斗志,对美国及其盟国而言,这可能并非意外。为了实现那些虚无缥缈的目标,乌克兰不断向西方列强推销其胜利计划,仿佛在梦想中行走。面对眼看要失败的局势,乌克兰仍旧期盼着美好的未来,这种期待建立在西方列强的财政支援与解禁远程武器上。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为了维护所谓的“争议”而不得不深入乌克兰这片浑水之中。如今的现实是,美国在欧洲与中东同时承受着来自俄罗斯与伊朗的双重压力,任何一方的崩盘都可能影响美国的全球霸权。但美国又不能轻易介入以免牵扯到对抗中国的军事力量。因此,保持双方长期对峙的状态对美国而言是最佳方案。乌克兰要用更长的抵抗时间靠以色列在黎巴嫩与加沙的稳扎稳打扩展战线,以免促发更多国家的激烈冲突。泽连斯基、内塔尼亚胡是想拉美国直接参与其中,不可能局限于战线边缘的渗透支持。乌克兰提出了一系列胜利计划,而以色列却并未完全遵循美国的路线,双方在升级中东局势方面存在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西方列强同意解禁乌克兰的远程武器,势必将对俄罗斯构成更大威胁,这引发激烈反弹的几率极高,俄罗斯早已西方列强发出了警告。乌克兰战争的扩大化在所难免,这能缓解泽连斯基的压力,但从西方列强的利益出发,情况却并不理想。如果远程武器的解禁如俄罗斯所言意味着西方列强的直接参与,欧洲的战略就会首先瓦解,为了拯救欧洲,美国有可能加速自身财政的消耗,导致全球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很难允许以色列在中东的战争无限升级,也不能忍受以色列的失败,因此对以色列的支持会维持在必要范围以内。关键在于以色列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究竟能合作到何种程度,是否会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者。以色列似乎已展现了这一特征,而乌克兰也在不断刷新其角色定位。这一切表明,美国在中东与欧洲的地位与以色列与乌克兰的作用息息相关。两国都清楚自己的分量。对美国而言,乌克兰与以色列很可能将其置于窘境,偏离原本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一局面可能是一个自然演变的结果。美国期待战争的长期,而实际上避免战争又要快速解决,二者间存在着基本矛盾,最终演化或将导致美国在欧亚的战略崩溃。所以美国不得不介入乌克兰与中东的战争,至少要防止肆意扩大的冲突。这是美国的心态,也是其对以色列与乌克兰日益极端手段的无奈反应。乌克兰与以色列作为美国的代理人,不但肩负着战争的重担,更极有可能成为美国战略链条中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而这种风险只有随着冲突的升级而愈加显著。乌克兰与以色列的失败,会引起美国国内动荡,而被美霸凌的国家与地区,会看到美国也不过如此之后就是各小弟们的脱离掌控之时,欧洲盟国与日韩临阵倒戈只是时间问题。
世界棋局风云诡谲,乌克兰烽烟四起,以色列战火重燃,这远非地区冲突所能概括,实乃全球力量结构剧烈变动的缩影。美国独步天下的时代正经受着史无前例的冲击,而这场大博弈的最终走向,也正逐渐显露端倪。乌克兰,曾几何时,人们对其未来充满希冀,如今却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深深卷入西方列强与俄罗斯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历史的沉疴如影随形,令这片土地不堪重负。二战硝烟散尽后,美国羽翼渐丰,其影响力如日中天。北约步步东扩,与俄罗斯的关系也随之剑拔弩张。乌克兰频频向西方列强示好,寻求庇护,但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谋算计,暗流涌动。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貌似金灿灿的救命稻草,实则是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正一步步勒紧乌克兰的咽喉。基辅一次次在谈判桌上与莫斯科擦肩而过,和平的曙光也随之一次次黯淡下去。美方持续增兵的军事态势不断加剧了俄罗斯的敌对情绪,乌克兰正逐渐沦为西方列强对抗俄罗斯的棋子。如今,乌克兰国土破碎,民生凋敝,人口大量流失,西方列强许下的承诺如同镜花水月,早已化为泡影。美国霸权的式微,阴影笼罩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乌克兰,如同弃子般被卷入残酷的漩涡,任其在血与火的炼狱中挣扎。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这片土地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这看不到尽头的苦痛,究竟何时才能停歇?乌克兰的命运,如同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历经了无数次的湍流险滩。尤其在冷战时期,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更是深深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其发展轨迹被不可避免地裹挟进了冷战的漩涡。苏联轰然倒塌后,乌克兰挣脱了旧日的枷锁,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独立。但这份自由的礼物却裹挟着苦涩的现实:经济的断崖式下滑,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泥沼。雪上加霜的是,国内亲西方列强与亲俄两股势力如同两股激流般猛烈碰撞,撕裂着这片年轻的土地,国家分裂的暗流汹涌澎湃,愈发难以遏制。2014年,乌克兰局势骤变。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基辅,导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明确亲西方列强的政权。此举如同捅了马蜂窝,迅速招致俄罗斯的强硬回击。克里米亚半岛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并入俄罗斯版图,而乌克兰东部地区则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战火至今未熄。西方列强对此表示赞同,力图将乌克兰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但事与愿违,此举反而加剧了乌克兰的分裂与动荡局势。西方列强对乌克兰的援助披着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外衣,其背后驱动的却是赤裸裸的自身利益算计。美欧打着对抗俄罗斯的旗号,意图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其全球霸权。但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乌克兰沦为了牺牲品,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以色列在中东的处境可谓如履薄冰。哈以战争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长期困扰着这个国家。在与哈马斯的对抗中,战火不断升级,暴力循环往复,看不到尽头。以色列的强硬姿态,源于其深刻的生存焦虑。但这种以强硬求生存的策略,非但没能换来期许的安宁,反而激化了地区冲突,加深了周边国家的敌视,使其在险恶的geopolitical环境中更加孤立。以色列长期奉行“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这条战略的阴影之下,是连绵不断的军事冲突与无辜平民的牺牲。以色列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外部支持日渐萎缩,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孤立无援。曾被视为坚不可摧的“铁穹”防御系统,如今看来也难以阻挡汹涌而至的敌意浪潮。原本在哈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阿拉伯国家目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后调整了对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的强硬姿态恶化了周边局势。美国本想借着支持乌克兰与以色列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不断加码的军费开支让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每一次战火升级都是对其国力的一次严峻拷问。美军在海外战场屡屡铩羽而归,其背后付出的沉重代价,早已不是轻飘飘的“干预”二字能遮掩的了。帝国光环褪色,美国的内部裂痕却日益加深。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度持续走低,其各项政策都饱受争议。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美国独步天下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昔日那个颐指气使、一言九鼎的超级强权,如今正深陷泥潭,面临内外交困的重重挑战。“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席卷全球的反恐战争。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恐怖组织的力量,却像巨大的漩涡一般将美国拖入更深的泥淖而难以自拔。哈以战争只是美国的国际霸权遭到反噬的起点,普京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势反击势必加速拜登离任后美国的衰落,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朝野上下都将为其站队抉择买单。
乌克兰与以色列陷入的阵地战恰恰是象征着阻挡不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动力,两国的败象都是倾斜至美国的衰落危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美国企图以以乌克兰/以色列为阻止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路障,实际上却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形势比人强,未来的世界将不再由单一强权主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亟待重新梳理与定义,面对美国霸权衰落导致的俄乌战争、哈以战争陷入阵地战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构建全新的全球秩序是大势所趋且刻不容缓。
【文/陈俊杰,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