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一、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大众哲学》第一版

2024-11-21 15:05:25  来源: 人境网   作者:艾思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哲学的踪迹可在日常生活里找到

  哲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关系,始终都是很密切的。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都有哲学的踪迹出现,但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习惯了,所以就不觉察,不反省。假如我们有一个朋友,因为到别处去谋生,或其他原因,与我们离别了五六年,忽然有一天又相见了。那时我们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的不同。或者是更苍老了,或者是在知识上有什么进步了。见面之后,大家自然攀谈攀谈,各人把自己所经过的事件叙述一番,这时就更有很多的事情使我们发生感触,我们看见在这五六年的期间,大家周围的人,有的长大了,有的死了,倘若我们的周围是商店,是工厂,我们又看见它们有的已经倒闭,有的繁荣起来,有的不死不活的支持着门面。……此外,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谈到。但是,事情即使很多,它表现在我们眼中的情形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一切事情都和以前不同了,都变了。我们感觉到时间的流去是不可抗的。在时间的过程中,一切事物新生起来,发展起来,一切事物也被摧毁,被消灭。我们看见任何事物都没有永久常住的可能,过去了的,便不能再挽回,于是我们都深深地感动,叹息,在我们的头脑里,很强烈地浮现着一个“一切皆变”的观念。这时,在无意中我们已有了一种哲学的思想,然而,谁能觉察到这就是哲学思想呢?我们只以朋友的久别重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觉得在这件事情之下所发生的感想也是极平常的感想,与我们素常想象中的高深玄妙的哲学是离得很远很远的,我们不但不了解这里面就有哲学,如果听见有人说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也许还会惊异:为什么很普通的一件事里也会有哲学呢?但是,只要再稍稍多想一想,就知道这其实也用不着惊异。哲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而是从人类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没有人类社会,也决没有哲学。如果哲学会从天上掉下来,那么猪狗和蚁群里也应该有哲学了,实际上猪狗和蚁群里决没有哲学,哲学非到人类生活中去找不可,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即使最普通的事件,也与哲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是不足为奇的。

  哲学既然在日常生活里随时可以找到踪迹,那就可以知道它决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了。哲学上告诉我们“万物皆流转”,“一切事物离不了运动”等等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与我们友人久别重逢时所得到的人世变迁的感想是具有着同样的来源,同样的性质的。但是,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感想既有着这样大的共通点,两者难道没有分别了么?如果没有分别,那么,日常生活的感想已经等于哲学,何必还要多事研究哲学,何必还需要哲学家?

  日常的感想是混杂的

  这一个问题也很重要,哲学与日常生活的感想虽然有共通点,但同时也有差异。我们的感想,是现实生活中种种交互错杂的事件反映在我们意识之中所形成的观念。我们所见的人,长大的长大了,我们周围的商店工场,发达的发达了,倒闭的倒闭了。这一切事件虽然是千差万别, 然而综合起来,同样都具有着一个发达和没落的过程,于是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了变动的观念,这就是感想。哲学也和我们的感想一样,从千差万别的事物过程中,看出那共通的综合的形态,因此日常生活里到处有哲学的踪迹。然这“哲学的踪迹”,这感想,是与随时随地的日常生活中的个别事件结合着,它的表现是零碎的,是比较混杂的。单单这些,还不能构成哲学,只能算哲学的萌芽,或哲学的发端。哲学不能满足于个别事物中的零碎的混杂的认识,它要求知道更普遍的,更有系统的,更一般的道理。因为这样,日常生活 中的个别事件在哲学里就似乎成了不重要的角色。我们日常的感想,都是被临时事件所引起的,临时的个别事件对于我们的感想是很重要的,不是遇到了久别重逢的事件,也许我们始终不会有“一切皆变”的感想。但在哲学里,临时发生的事故就不会那么重要,哲学的系统不是因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于我们的头脑中,而是绵密的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所得的结果。虽然这绵密的研究和不断的实践 也不能脱离日常生活的基础,但这已经不象感想似的只具有着 暂时的,混杂的,零碎的性质,而排除了混杂的性质,向着事物的真理有系统地深入进去的认识。这是哲学和日常的感想不同的地方。

  哲学比感想更有系统

  这样,我们已知道哲学和日常的感想是一方面有差异,而同时又是有共通点的。说得学术化一点,就是,一方面是对立的,而同时又是统一的。因为两者的统一,所以我们知道哲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两者的差别,所以我们知道哲学不仅仅是零碎混杂的感想,而是更有系统,更深刻的知识,同时我们才了解,若要能够深刻地一贯地认识我们的生活,就必须有哲学的根本知识,使思想不至于混乱,不至于因偶然的事件之发生而紊乱了思想的系统。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哲学更神秘呢

  有很多人以为哲学太神秘,也有人说哲学是太空洞的学问,这原因,就由于他们不了解前面所说的对立的统一。他们只看见哲学和日常生活感想的对立和差异,却看不见两者的统一和共通的地方。他们以为只有日常生活中的感想才是最平凡而不神秘,最切实而不空洞。他们不知道哲学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生起来,而人们日常生活的感想也正有着丰富的哲学的萌芽,要说切实,则哲学也许会更切实,要说神秘,则日常的感想中也有很多神秘的要素。例如今年天气不好,各处农村里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当遭受到这些严重的灾难,有许多农人会认为这是命运不好,这是天意。农人自己这样想,一点也不觉得他们心中的“命运”和“天意”等有什么奇怪,然而只要稍稍认真地一加思索,便知道他们认为平淡无奇的这日常感想,才是最神秘,最空洞的。现实世界里的天灾人祸,本应该就在现实世界里迫求它的原因,现在的农人却不向现实世界里去找原因,却把一切都归诸于想象的冥冥中的主宰,这不是神秘和空洞还是什么?这一种神秘而空洞的 日常生活的观念,要说起来,真是多得很!但我们平日不但不觉其空洞神秘,反而以为这是最平凡,最切实,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日常感想所欺骗了!

  为什么我们不觉得日常的感想神秘?

  把神秘的东西看做不神秘,当然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就是因为日常观念对于我们很熟习,由于熟习,便不再惊异。“少见多怪”,是人之常情,见得多,就不怪了。“运气好”,“命运不好”等类的话,我们天天说着,听着,便不再有什么希奇,但研究哲学,在普通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很少有,甚至于全然没有机会的,我们看见庞大的哲学系统,便感到内容的神秘,也不外是“少见多怪”的心理之一种罢了。

  一部分的哲学--观念论,确是神秘的

  但虽如此,我们也不能说,一切日常的见解都是神秘而空洞,一切哲学都是切实而真确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切实很真确的见解,例如前面说的久别重逢的事件,大家都经过一番生活的磨练,发生了一切都已变动的感想,这是很真确的。因为现实世界实在是已经变动,而大家的感想都很正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真实状态来的原故。我们的观念之所以有时会错误而不正确,是由于人们的生活地位限制着的缘故。在生活中有奋斗经历的人,很容易了解世界是变动,他们会叹息着:“一切都变了”。但在生活安稳而平淡的人,他的叹息又不同了,他会说:“一切老是这样,一切都没有变动,真无聊极了!”好象连他自己会变老的事也不知道似的。由于生活地位的不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感想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同样,由于哲学家的地位的不同,哲学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哲学教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真理,有的哲学却把人们引导到神秘的宗教的迷雾,哲学上有什么唯物论和观念论的分别,就在这种情形里表现出来的。服尔泰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大哲学家,有一次在宴会里,当他们的朋友谈起 了无神论的问题时,他马上把仆人叫到外面去,然后私下对朋友说:“在仆人前面切不可主张无神论,否则他就要反叛了!”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大哲学家尚不能为了真理,而使自己的地位关系稍微受到影响,恐怕自己的仆人打开眼睛。这是一种有意的举动,在观念论哲学家中何虽然不是普遍的现象,但一切观念论哲学家都为了地位及传统思想的限制,而在 无意中走向神秘的道路上去,则是无可疑义的事。我们平常以为哲学非常神秘,一方面固然由于我们亲近哲学的机会太少,同时,观念论哲学者的混乱,也不能不负一大部分责任。一般人明明看见世界上有的是物质,而有的哲学者的结论偏说世界是精神构成的,这怎能不使我们惊怪,怎能不使我们大叫哲学太神秘吗?

  哲学神秘的主要原因

  这样,哲学之所以神秘,主要的还是因为它被观念论者加上了一重神秘的迷雾。因为它们站在压迫者的地位上,要用神秘的思想来蒙蔽和麻醉被压迫者。如果我们只知道老看着这迷雾发呆,那么,这神秘永远还是神秘,我们就永远不会了解什么是哲学!倘若我们知道了神秘的原因,并进一步起来冲破这神秘,则这神秘就决不会长久。我们中国的广大民族是被压迫者,压迫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常要用种种神秘观点来蒙蔽我们。(如日本人鼓吹的“王道”,以及东方精神文明等,都是这一类东西。)打破神秘,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利益。

  打破神秘的方法

  打破神秘的方法,第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前面已说过,日常生活中的感想是哲学思想的萌芽,同时,也包含着许多神秘的观念,所以就要打破这日常生活中的神秘。譬如商店的倒闭,本来有它自己要倒闭的原因,我们本来应该去找出它的这些真正原因才对;但日常的思想有时会使我们不知道去分析这原因,却说这是“命运”,“天意”,于是就陷入神秘的迷阵中去了。

  一面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努力清除神秘的要素,同时对于最进步最正确的哲学系统也得加以研究。单靠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努力,是太迟缓,太困难,也许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最进步的哲学系统是全人类历史的最优良的成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敏速,更正确地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在这里我们仍不能忘记,哲学本身也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里发生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所研究的看做凝固了的死的规范,还应该随时随地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与生活中的一切互相印证。也许我们可以由我们的生活中找到新发见,能促进已知道的哲学系统,而使之发展,进步。要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哲学中,愈更深刻地认识到最切实的,最不神秘的事物本身的真理。

  注:《哲学讲话》,最早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1934年 11 月至 1935 年 10 月)连载,1936 年 1 月出版单行本,同年 6 月出第四版时,改名为《大众哲学》。1978 年 10 月三联书店印行新版时,选用的是作者 1950 年的修改稿。为了使读者了解《大众哲学》的原貌,现在选用的是第一版。解放前出过的三十二版中,作过较大修改的是第四版和第十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