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战战败以来,日本人就梦想成为“正常国家”,这是日本的主流追求。
什么是正常国家?日本人的基本理解,我认为是很混乱的,或者说,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国家。这也难怪,二战后,哪个国家算是“正常国家”?总体来看,二战后的国家,分为四个阵营,一是美国阵营,当然是美国的殖民地;二是苏联阵营,苏联对这些国家,也不那么尊重,总要搞老子党儿子党关系;三是中国阵营,原本50年代,还有个印度不结盟阵营,不过这个阵营不能称为阵营,只是个松散的体系,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的不结盟伪装被其自己撕下,这个阵营立即被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所取代。另外,还有个英法老牌殖民主义阵营,不过日本过得非常艰苦,被美国人控制,被苏联反对,被中国即反对又拉拢,其旧殖民体系处于瓦解之中。
所以,所谓日本的正常化,其实,内涵很不统一。
但总的一个目标是独立自主,从美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从正常国家标准的角度,大致可以把日本人区分为两类:一类向中国靠拢,依靠中国的支持,走中国道路,反美,取得独立自主。这个很好理解,是美国让日本“不正常”,那当然要反美才能实现正常化。这种目标的实现难度在于,日本毕竟是美国的殖民地,其政府受美国深度控制,且政客们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恐怕根本逃不出东京审判,所以,这一目标受到日本政府和美国的坚决镇压。另一类是依靠美国,并做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旧梦,重拾军国主义。但其难度在于,一是由于二战的教训,美国不可能让日本重新强大;二是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先后失败,在第三世界也屡遭重创,其榜样性受到普遍质疑;三是“正常国家”,与美国对日本的定位严重冲突,不可调和。一边依赖美国,一边又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正常国家,道理上总有揪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意思,怎么可能成功?
日本国内政治的演化,可以1979年为标志,区分为毛主席时代和后毛主席时代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本质差别在于,在前一个阶段,由于中美之间的尖锐斗争,这两条道路没有调和的余地。在后一个阶段,由于中国的变化和中国对美国态度的变化,中国道路消失了,只剩下美国这一条道路。
日本左派选择和中国接近,希望借助中国的帮助,参照中国榜样,走上正常国家的道路,要么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要么建立个民族资本主义国家。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在美国的卵翼下,搞好和美国的关系,实现国家强大,然后再逐步把美国军队赶走,大约是学“卧薪尝胆”那一套。两条道路之间斗争的很激烈,前者认为后者是把自己的脖子套在美国的绳索里,不可能实现日本的正常化。后者则十分顾忌中日之间的世仇,甚至还有重新占领中国、占领整个亚洲的想法,所以,不可能接受向中国靠拢的政治倾向。
我们把追求前一个路线的日本力量,称为左派,称后者为右派。
战后的日本,就在这两条道路上挣扎,这叫脚踩两只船。
日本当政的许多资产阶级政治家就在两种路线中间,采取了投机的态度。
安倍晋三就是这种投机分子的典型。
毛主席那代中国领导人是看到日本的这种“矛盾”的。所以,对日本人民采取了团结支持的方针,教育他们看清自己的前途:亚洲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才有出路;指望依靠美国实现独立自主,是没有可能的。
在毛主席时代,中美显然是世界上的“两极”。由于中国爱憎分明,中美关系尖锐对立,这种情况决定着,日本是没有可能在中美之间走“模糊”路线的。所以,那时的日本很分裂:民间亲华,官方亲美。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声望日隆,美国在历次反华行动均遭到失败,日本民间亲华势力越来越强大,甚至官方也出现强烈的亲华倾向。如果按照中国毛主席的路线走下去,日本可能会左转,至少成为一个“中立”国家,甚至是个很亲华的国家,可能实现独立自主,也就是正常化;右翼也不会坐大。
60、70年代,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反帝反霸斗争,无往而不胜,经济顺利实现工业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和美、苏的斗争中,不落下风,这种形势让日本人民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的希望在中国这样。所以,日本左翼力量迅速发展。即使是日本右翼中的许多政客也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在政治上不得不有所收敛。
……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最大的原因大于中日关系十分友好,日本商品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现在的分析,认为是日本的制度先进,是美国支撑了日本经济腾飞,甚至还有向日本学习的强大声音。实际上,他们不懂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也认不清日本经济强大的根源在于对中国市场的占有。
按说,日本经济如此依赖中国市场,应该是有求于中国的。但是,中国方面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也自然不会意识到日本有求于中国。可笑的是,甚至日本官方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自然对日中关系也不那么以一贯之,有的首相对华很好,有的首相则反复发表反华、辱华言论,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反复更多,中日建交后的第一个在任首相拜鬼,即发生在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或者说亚洲,或者说全世界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势变化,是中美不再尖锐斗争,而是中美建交,关系越来越好。这就意味着,原本摆在日本面前的中国道路、美国道路两条路,突然之间,中国道路被取消了,只剩下美国这一条路。这当然是对日本左翼的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从此,日本右翼一挽颓势,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抬头,对中国也就不那么客气了,拜鬼、为侵华战争翻案、干涉我台湾问题,几乎是恢复了当年法西斯的面目。
可以这么认为,随着中国的亲美倾向越发明显,日本对日中关系的重视也越来越淡,越来越亲美。
所以说,日本亲华路线式微、亲美路线走强,原因并不全在日本国内,还要看国际形势。
我前天写了一篇小文章,叫作中国应该负起教育日本人民的责任,很快被风沙了,甚至还有人给我留言,说中国有什么资格教育日本人,人家日本多先进呀?其实,毛主席时代,中国是全世界人民的导师,承担了对全世界人民的教育义务,对于推动世界革命形势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是被淡化了而已。就对日关系来说,当然不光是教育日本人民,还有经济上的往来,但中国只与亲华派进行经济往来,不和反华派、军国主义派做经济上的往来。这大约叫作又打又拉吧。
你不教育日本人,日本人就反过来教育你!安倍死了,看看中国多人少在哭丧?哭丧中,他们早就忘记了南京大屠杀,忘记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也的滔天罪行,忘记了安倍是日本右翼的代表性人物。甚至,为了哭丧,他们辱骂自己的同胞。这些人居然集中在中国的教育、媒体、宣传、文化领域,不是很可怕吗?这还仅仅是安倍遇刺,这些人就如此表演,要是日本再次侵华,这些人会怎样表演?会不会和民国时期一样,大量的汉奸、败类,投靠日本,充分伪军,屠杀中国人民?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上世纪80年代,日中关系友好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一则是毛主席周总理那代人开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尚未淡化。二是中国人不注意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关键作用,完全对日本商品开放了中国市场,让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因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日本右翼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对中国还不那么放肆,但是由于中国方面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对日本的意义,所以,日本右翼对中国也不那么尊重,它白捡了中国市场。三是中美之间还没有后来那么亲近,中国至少还在口头上反对美帝国主义。这让左派日本人有一种幻觉:中国和美国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后来,90年代后期,一是毛主席周总理那代人创造的中日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方面放弃了对日本人民的教育和经济帮助,甚至不再区分日本左派和右派,实际是打击了左派,支持了日本右派;二是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也和日本的右翼一样,开始亲美,甚至出现过“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中美国”的政治主张,日本面临的国际社会,从中美两极变成了美国一极,日本了失去了中国这个战略选项。这让日本左翼情何以堪,这是对日本亲华势力的最大打击。三是日本主要占领中国的轻工业市场,但是,90年代以后,中国放弃尖端工业,也开始大力发展家电、纺织等轻工业,日本产品逐渐被中国产品取代,从而丧失了中国市场,日中经济关系,降温了,日本经济因为失去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四是因为中日经贸关系紧密,日元还有相当的独立性;中日经贸关系淡化,日元的独立性也随之丧失,被美国越来越深度的控制。
所以,日本只能转向美国,右翼势力逐渐壮大、左翼亲华势力式微。
安倍晋三是这个过程中的过渡性人物。
安倍第一任时,还没有那么反华。还有“中间路线”的味道。虽然投机,但还不至于立即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但中国在对美关系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相当的独立性,特别是本世纪前十年,中国在亲美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甚至出现“中美国”这样的概念,把对美关系当作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方面似乎唯美国马首是瞻,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独立性。这就迫使日本不得不更加深度地倒向美国。
我觉得,我们在看待日本国内政治力量斗争、强弱转化、政治走向时,我们不能忽视其面对的国际环境,不能忽略中国的国际态度对日本政治形势的重大影响。
但我又觉得,我们很多中国人在分析日本二战以来的政治变化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这显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怕是只能写成这样了,请读者体谅。)
【文/吴铭,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