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与鼓励虽然不同,但也没有非常清晰的界线。“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宋江能当上梁山泊老大,皆因高帽子随时出手。真诚地赞赏他人对他人的成长进步大有益处。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处于严重的缺乏鼓励的状态,导致自卑和丧失信心。表扬赞美鼓励是发自内心的,是利他行为;而拍马屁是有某种目的的,是为了让他人喜欢自己,是利己行为。所以身居高位者有时需要明辨是非。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在位的时候,对斯大林可谓是言听计从。在斯大林面前一直拍斯大林的马屁,但在斯大林死了之后,立马就翻脸了。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马屁文,写马屁文意味着作者是两面人。我们提倡的是要干实事,不要拍马成精。当然也有一些权势人物不知羞耻地以被拍为荣。最近一本《平安经》辣瞎了大伙的眼睛,这样的水平也能付印?显然跟某省某厅副厅长之作者身份有关。此书定价为奇高的299元。网友发现,当地一些单位都曾专题推广,省朗诵艺术协会还邀请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共同参加了“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等。这马屁传承真是一级拍一级。官员“卖书”实为公器私用,借机敛财。一本《平安经》拍出了马屁四溅的火花。
一些网站只发马屁文章,宁做吹鼓手、马屁精也不愿放行一句实话、真话,马屁文章一定能放行,可见这片土地真是出“马屁文章”的沃土啊。大马放大屁,堪称大气也,老马放陈屁,回肠荡气呼。也许作者本人也不知道他拍了马屁,这就是拍马屁气氛塑造的危害。这些马屁文章已经进入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们在乎领导的一举一动,总能从领导的细微末节中,去写出非凡的大义。而众多忧国忧民人士处于禁言状态。忧国忧民的文章刺激了谁的神经?相比较马屁文,其实那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才有一定的深度,才有一定的耐读性。
自秦汉以来,骑兵成为军队中的重要兵种,马甲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但马甲的出名,是本山大叔的小品。从前,有一只老虎追赶一条水蛇到池塘,水蛇逃入水中,老虎耐心地在岸边等候。过了一会儿,一只乌龟爬上岸,老虎扑过去一把按住乌龟,得意洋洋地说:“终于逮着你了,别以为换了件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我们发现新时期的汉奸,都换上了各种迷惑人的马甲。最突出的马甲其名称叫做“文化”,他们披着学者权威或公知名人的马甲虚无历史、丑化抹黑革命英烈,我们需认清这种迷惑性欺骗性。
检验你是千里马还是头驴,关键要看目标是不是明确。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若像驴一样勤奋,但工作却原地踏步,就成为不了千里马。
人做千里马还要注意细节。有一个关于马蹄子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这告诉我们细节有时能够决定成败,细节强调的是执行力。古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虽然不能因为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绝不能做善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忍让有时意味着软弱,如果越忍让他人就越欺负你,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就需拿起斗争武器。
人成为千里马很多情况下需有伯乐才能有出头之日。《马说》是韩愈的名篇之一,为我们阐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道理,抨击了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但网友们也指出:“这个世界上只需要有几个领导,领导级人物多了就会爆发斗争,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只是一般的人才,伯乐才是真正厉害的人才,相对而言当然少。只想别人抬举而不去充实自己的人算是千里马吗?再高级点的千里马能说服不是伯乐的人来任用自己。”
【文/一字千军,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