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简论苏联解体的实质

2022-09-05 14:57:1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刘伯行
点击: 1881    评论: 3 (查看) 字体: / /

  苏联解体问题的实质是:不是赫一一戈葬送了苏联,而是苏联造就了赫一一戈。既使没有他们,还会有别人。把赫一一戈的出现看成问题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内部弊端得不到及时医治而造成的。

  对于社会主义的弊病马克思,列宁讲的很清楚。

  马克思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权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命题。

  这些告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袖,在未来的社会主义主义国家,由于按劳分配,还会存在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因而存在着个人财产所有权。这叫资产阶级法权。

  资产阶级法权会催促人们敛取财物。

  这时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要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即保护资产阶级法权。当然,国家根本职能是对敌对阶级的专政和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公有制。

  这种保护资产阶级法权的职能,列宁称为资产阶级国家。

  这样问题就来了。

  在社会主义国家允许个人占据财产,国家还给于保护。

  那么,谁不想手里多有些钱?

  当然,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除外。

  这样,各方人土,开始想方设法弄钱了。

  当然,干部居优势。

  如果干部都这样,国家就变质了。

  所以,列宁说,社会主义还会出大批资产阶级。

  马列提出问题,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他们希望进入社会主义后,党和领袖能领导人民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斯大林由于战争的因素,他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也没有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致使他在的时候,苏联的特权现象就很严重。苏共的一大批干部来于特权,又推动特权。

  这样,苏联就成为一个不去医治自身弊病的病态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大致如此。

  因而就出现赫一一戈一类。

  斯大林去世后,帝国主义插手苏联。资产阶级法权高速膨胀,资产阶级国家越来越強。

  这样,1991.12.25就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斯大林的功劳,在于保护了苏联不受外侵。他的失误是没有遵循马列教异医治国家的弊病。直致病亡。

  这才是苏联模式的真正弊端。

  毛主席的伟大在于他忠实的学习,践行,发展马列的教导。

  在建国前夕对全党发出防腐拒蚀的警示。

  待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国家制度完善后,1958年及时的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问题。接着在全党全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揭露党内的资产阶级分子。从而在政治上,思想上极大的提高了全党全民社会主义觉悟。在晚年,他反复强调,要防止人民的专政机关专人民的政。

  当然,毛主席的思想和实践受到封资腐败权贵利益集团的干扰和破坏,给人民造成一定的痛苦。

  这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

  毛主席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已完整的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对中国,对国际共运极其伟大的贡献。

  这个贡献远远超过他二十八年的战争生涯。

  毛主席永远是胜利者。

  否则,我们就不会在此批赫,批戈了。

  所以,对历史事件的评判,个人的责任要追究,个人的思想和品行要批判,更主要的是从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找原因。

  【文/刘伯行,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毛主席说,他一生就干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就是一是夺江山,二是保江山。夺江山,有经验了;而保江山,经验还不多。如何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守住无产阶级江山,是当代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有没有无产阶级法权?至少目前还没有。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要法权干什么?所以,只要有法权,就一定是资产阶级法权。
0条回复
有位实践者说得对:思维意识高尚者超脱者是群体中的少数。也就是说不能要求大多数人都是共产主义者,不能要求他们是圣人。但是从众多的劳动者中筛出管理潜能者,替换者还是可以的。而按照人的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层次,这种转化过程更为踏实,比那种委派的管理者更能代表劳动同伙的意志,使得劳动过程不单是满足物欲的手段,同时是劳动者思维与物质劳动自由结合的过程。自由平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是每一个劳动者、个体的共同追求,也是创造的根本条件。
0条回复
人是物质和思维的二重本质。从文化思想上过滤,指望每一个管理者都是共产主义者是不现实的。那么只有打破管理与劳动壁垒,随时更新淘汰不合格的管理者,避免管理阶级固化,才是正确的途径。苏联的生产方式并没有产生这种良币驱除劣币的途径,管理阶层固化和蜕化就成了必然趋势,劣币驱除良币,这就是产生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蠢书生戈巴乔夫的经济政治基础。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