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的标准

2022-11-08 12:34:2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士心
点击: 2588    评论: 15 (查看) 字体: / /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个体联合占有制,本质是解放劳动者。劳动者权力:具有自然和社会物质的占有权,劳动工具的支配权,生产过程的管理权,劳动产品的分配权。这种制度首先是在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建立起来的,然后是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起来。从初始状况来看贫穷落后,以贫富为标志,则否定了这样的生产关系。从长期来看,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与有三四百年现代化积累的西方资本私有制国家相比,追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西方的贫富为标准,也意味着否定这种制度。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劳动者的解放程度,创造能力即以发展速度,来与西方比较。这才是相对客观的标准。

  了解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就知道以贫富论社会制度,存在极大缺陷,这种标准只有横比,没有自身纵向的历史比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劳动者。依据人的物质到思维本质的二重本质,一切创造都是二者的结合。除了夺取政权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个物质行动,还包括提高生产力,缩小必要劳动时间,以最小的资源和人力代价取得生活物质的过程,只有如此,劳动者才能得到更多现代知识教育,子女受到普及教育,医疗等诸多权力。只有具备现代认知,才能创造现代化物质生活。贫穷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追赶上西方也不是三五十年就能达到目的。这需要至少100年努力,还得少走弯路。话语要有历史觉悟,只抓住一点,以局部覆盖全部,就社会科学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否定一切,也可以赞同一切,这是没逻辑的推演。

  以西方的社会物质为标准,那么相对富足的美国可以称作社会主义了?从我们具有的一般认知,就知道这样的推导非常荒谬。而以发展速度来看,美国陷入了瓶颈。近二十年,平均速度不过3%。美国富余有原因有三,一个是200多年积累,一是发了一战二战的财,一个是依靠二战后的资本布局,科技人才掠夺,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靠金融掠夺世界资源和财富。这种压迫剥削其它民族的生存方式,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不以劳动者和人类解放为目的。以贫富论社会本质,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金属冶炼和语言文字的出现,传承以思维意识和生产物质工具两种方式来进行。与新石器和旧石器的认知主要来源社会实践不同,语言文字这种思维意识传承加速和积累了人类纵向历史传承,较少遗漏,使得人类彻底脱离动物的活动实践状态。以前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金属冶炼开始的文明,逐渐进入了认知,实践,再认知的时代。当今要提高生产力,必须具有现代认知,和相应的思维意识。社会最广大的人群-劳动者,具有认知、思维意识才能快速提高生产力。国民普及教育和获得生活保证,才能有更多的人自由的创造科学和技术。

  苏联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没有落实劳动者个体联合占有权,还处于国家资本主义状态。没有劳动者管理权力的落实,就不会有劳动者创造的热情和自由,产生了和资本私有制一样的劳动状况。一长制是变相的资本雇佣制度。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失败都是没有落实劳动者管理权,也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缓慢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问题,而是我们误把国家资本主义当成了社会主义,把前者的人与人的关系定义成劳动者个体联合占有制度,把名义权当成实际权力。

  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劳动者的占有权是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必须落实劳动者权力,管理权才是关键。苏联解体前,搞了以货币形式人均占有资产。在西方资本和官僚资本威权下,劳动者原子方式占有的财富被洗劫一空。社会主义劳动者所有权必须是联合占有,而不是个体人均占有,股份制本质是个人原子方式,必然为更大资本洗劫掠夺。鞍钢宪法劳动组织,是实现劳动者管理权的萌芽和初步实践,也是真正社会主义的起步。

  “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句话不完善,人们对物质自然的认知,和与之相关的创造生活物质水平在文明社会前后是两种状态。原始社会属于人们自然发展阶段,此后是进入阶级社会,人们前进和异化同时。生产关系能够改进,在于统治者及其阶级能否意识到。金属冶炼出现后,人类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同时共存的状况。这种差异在于群体或国家的领袖们,对这种变化的认知自觉性。在中国历史上,就是秦国变法的彻底和坚持。当时秦国地处偏僻,生产力落后。是秦孝公这个奴隶主大头目,具有了思维自觉,想要改变现实状况,商鞅的思路与之相合。领袖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识自觉在具备了基础后,决定了群体和民族的差异。中国在2200年前就有了超越巨大的生产力,这是思维自觉的力量。而西方在近代超越了我们,同样可以解释,也可以说华夏民族的统治者统治阶级不具备了思维自觉性。物质生产力的水平只说了西欧状况,没有比较中国历史。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三四节对阶级社会物质生产与思维意识的论述很详尽,也符合世界各国发展历史。这才是普遍真理,而不是局域的。很多人对马克思哲学理解是偏颇的,摘录方式。马克思起初成长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环境中,客观唯心主义是德国主流意识。而英法比德国先发,唯物主义是他们的主流。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各个国家发展近代与文化差异,就会把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当成马克思哲学。苏联哲学领域一直都没搞明白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差别和一致性。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嫁接在一起,基本没有脱离资产阶级哲学框架。直到垮台前夕才有那么一点觉悟,可惜来不及指导实践,就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

  攻击社会主义先锋哈耶克接过其老师米塞斯的旗帜,以唯物主义攻击国家资本主义集权经济的主观唯心主义。以黑格尔哲学基底的存在即合理,解释西方的宗教到资本主义的自由选择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实质上的国家资本主义)缺乏自由。当然他也反凯恩斯主义,凡是西方市场经济自由学派必定反对凯恩斯主义,因为凯恩斯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奠基人,要约束资本的自由。凯恩斯可以施舍劳动者,绝不会给予劳动者平等的权利,联合占有自然和社会物质的权力。给予黑暗一丝光明的美国哲学家马斯洛,以层次需求和超越哲学著称,在企业管理中提出,让劳动者参与管理,改进劳动者的心理状态。这提高了生产力,但是资本私有结构,不能让劳动者深入广泛的参与管理。我以这两人来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哲学家基本是唯物主义者,承认人的生存基础是物质。

  以现在为节点,往前看都可以说是历史必然性。往后看这种必然性就不那么肯定,历史充满偶然性。存在到现在的东西,叫事实。解释方法有两种,偶然和必然。如果我们把节点往前推到80年160年,站在那个节点去解释,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就会有所变化。历史事件都有偶然性,这个蝴蝶飞的轨迹稍有变化,对此后的历史就有重大影响。这就是说站在历史不同的时空,结论往往不同。以必然性来解释,这种必然性须世界各国通行。中西方对比,告知我们以物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论述历史,有遮蔽性,掩盖了思维意识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贫富论社会的逻辑前提。这就是说站在历史不同的时空,结论往往不同。所以必须把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核心、起源与他对资本主义现实解析分开,看到其合理性也要看到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按照西欧的历史解析。把《资本论》看成是哲学的实践解析是对的,看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唯一和经典则是错误的。拿这个解析西欧资本主义没有问题,按此逻辑追溯西欧历史也没问题。但追溯中国近2000历史,就不通。从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后,到其逝世有24年,积存了大量手稿,没有出版后续。说明马克思对其研究结论不确定,有待补充完善。把这种状况看成是完美典范,则是不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事实。

  俄国和中国的历史证明秩序可以超越。没能存继,是节点上出现了问题。这是必须解析清楚的,否则中国崛起的逻辑就成了大问号。因为中国崛起就是要跨越、超越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西方、富裕的西方,这是同一逻辑问题。为了华夏复兴,必须要研究社会主义实践历史,各个阶段本质,是否存在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为什么转向社会主义阶段的失败,不能存继?原因在哪?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

  从物质生产基础和经济速度方面考虑,只是物质单方面要素,忽视了人本质的思维意识重要性。生活物质创造是有思维意识和劳动工具等物质构成的,开放国门如果只看到生产工具,忽略思维意识的引进和自身培养,这是瘸腿思维,也是崇洋媚外的根本。唯生产力论,这样的决定论,没有看到创造的前提缺少了思维意识。读懂马克思劳动与思维的产生,创造是物质劳动与思维创新的结合,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以这段作为社会主义的定义才是准确的。《共产党宣言》: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0条回复
《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0条回复
绝大多数人,强调了物质关系的所有制,没有意识到,思维与物质劳动的分工是管理者演变公共财产私有的前提和根本。只有从人的二元本质入手,从生产劳动关系研究这种演变,才能理解文明社会的阶级产生和阶级斗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因此说,不了解客观唯心主义,就不可能透彻理解马克思哲学。
0条回复
《共产党宣言》:“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但是,买卖一消失,自由买卖也就会消失。”市场经济的雇佣劳动,一经签订,劳动者就失去了自由,只剩下资产阶级盘剥劳动者的自由。国家资本主义也是雇佣劳动形式,管理固化是资本私有化的台阶。这种形式下,劳动者没有思维自由,是异化的人。
0条回复
钟建民引用《共产党宣言》“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论述了物质劳动及其成果的运用区别,没有论述【思维】自由及其个性。马克思作为人本质二元论者,他一定不会忘记人的思维性。紧接着上句:“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劳动者没有自由,不能体现个性,生产关系本质就没有改变。
0条回复
【2】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在计划体制下,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其表现是商品供应短缺。匈牙利的亚若是科尔内写过《短缺经济学》,40年前很时髦。中国的孙冶方也有类似著述,研究工业生产问题。但是他们停留在表象,生产门类协调上,没有挖掘到根子在于雇佣劳动。国家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特征是国家拥有资本所有权,公有制为主要表现形式。
0条回复
人类进入文明历史阶段,私有制把物质劳动与思维截然分开,制造了物质劳动的愚氓和有思维意识的管理者。这就是根本分工和劳动异化--人本质异化。人类是在这样分裂的状态下发展,资本私有社会生产是异化的顶峰,在社会经济造成掠夺的劳动成果无法实现交换价值。那怕做到有计划生产,一二部类乃至服务行业计划周密,也无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痼疾。【1】
0条回复
对于钟建民的劳动主体论是赞赏的。缺陷是对劳动解析锝粗糙。除去公共的必要开支,劳动成果应该为劳动者所有,这个前提是正确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殊活动,不止是其获得生活物质的来源,还是其精神--思维意识发展的来源。从人类过往到人类理想,劳动作为物质和精神来源是历史的必然。
0条回复
社会主义的标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成为扩大、满足和丰富工人生活的手段”。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其生产目的就是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劳动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内容的丰富与扩展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准。
0条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